APP下载

城乡接合部高中史料实证素养培育初探

2019-10-21陈阿音

关键词:史料教学

陈阿音

摘要: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必须建立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本文立足现实,从城乡接合部高中的校情、学情出发,正视史料实证教学问题存在,从史料实证教学的常态化、生活化、渐进性等方面进行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策略的探索。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高中;史料实证素养;史料教学

新课标制订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一国家顶层设计提出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核心素养的落地即“怎样培养人”,则需要一线教师“接地气”从实际出发,去学习、思考与践行。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校情、学情,以我校2017级高中历史教学为例,探索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力求关注学生思维成长,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达到历史课程的育人要求。

一、立足现实——城乡接合部高中史料实证教学现状分析

(一)我校城乡接合部高中的校情分析

城乡接合部是指原为乡村地区,随着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而逐渐转变为兼具城市和乡村特色的城乡过渡地带。我校是同安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一级达标高中,面向厦门全市招生。因地域特殊、生源多样,加上平行志愿及老一级达标高中不断扩编,严重影响近年我校生源质量,高中录取线常年居全市下游,存在相当数量的学困生,给高中教育教学带来实际困难与挑战。

(二)城乡接合部高中史料实证教学现状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要在操作上有章可循,必须建立在史料教学的基础上。然而,我校一线教学普遍发现,史料教学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笔者曾针对2017级高一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史料实证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结合统计结果及同仁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学生对待历史学科态度不够端正。甫进高中,科目增多,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足,投入极少,或浅尝辄止,被动学习;即便是选择文科的学生,也多数是因理科短腿的无奈选择,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实际困难和挑战。

二是学生历史学科基本素养不足。许多学生对于史料的范畴理解相对狭隘,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判断能力有待提高;史料获取方式上主要依赖教师课堂引用;普遍习惯老师讲解,史料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不足。

第三,部分学生文字功底较差,思维品质一般,直接影响史料实证教学的操作。面对课程改革,加上生源、课时制约,个别教师储备不够或操作不当,或对史料教学重视不够,或缺少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发现生成问题的环节,或过度堆砌史料,流于形式。

种种问题表明,城乡接合部高中史料实证教学要做到行之有效,必须立足现实,注重教学策略。

二、针对策略——基于校情、学情的史料实证素养培育初探

针对上述问题存在,在2017级高中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探索:

(一)、史料实证教学的常态化

1. 善用教材中的史料

教材本身就是典型史料。人民版教材中的史料主要指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每一种史料各有用途,與主干知识相辅相成,其形式多样,简便易得,科学权威,可重复使用,又不增加学生负担;引导学生树立教材也是重要史料的观念。当然,学生高低各有别,教材式史料教学只是基于学情、校情“接地气”的选择,从考试指挥棒及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看,这绝对是不够的,还需多样化地进行史料实证教学。

2. 史料实证教学多样化

可以在常规教学中适时、适当、适量地多样化呈现典型史料,也可以开设史料教学专题课。例如,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高考中最常见的文字、图片史料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对此,精选、适量呈现典型文字史料及图片史料,在日常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提升学生重视程度;适当降低文字难度,减轻阅读障碍;又如,针对学生史料研习知识相对缺乏,进行史料教学的理论指导;再如,重视能力讲解与方法指导,训练学生对图、表、漫画的解读、判定能力;适当引入音像、视频材料,创设材料情境,训练学生思维;检测手段也可以多重,创设测试核心素养的多种类型“新情境”,不要固化。当然,应尽量避免为史料教学而史料,过度使用史料的现象。

(二)史料实证教学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可以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把学习内容跟生活实际相联系,生活化地理解、感悟历史。

1. 挖掘生活化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厦门有着丰富的地方生活化教育资源。以闽南语为例,保留了历史文化的许多信息,不同地区的闽南方言也有些微差别。例如,秦统一后,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后世基本沿用,翔安区闽南方言的“您是哪里人”,即“您是哪个乡里的”,学生马上直观感受历史的脉络与延续;又如,纸发明之前,以竹木简牍为书写材料,闽南语“读书”发音即“读册”,与甲骨文“”及《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各种史料互相验证,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再如,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可用闽南俗语“按头翘尾,按尾翘头,按中间双头翘”,通俗易懂、直观形象地来解释。这些闽南方言、俗语,本身就是闽南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鉴于过去,检视现在,映照未来,体会实证精神,增加家乡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生活化地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2. 挖掘学生自身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历史是育人的教育,小到个人修养,大到人间大道,都是历史学科涵盖的范围。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个体,本身就是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中国史学习中,特意请课本知识提及的不同地区的同学参与、介绍家乡历史,调动其主动性,激发学生家乡自豪感。日常加强对学生的个别交流辅导,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引导推进不断超越自我,终身发展。这种以学生自身体验、成长历程为证据的教育教学行为,更便于学生亲身体会、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探讨、分析问题,培养其历史的价值观、品质和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用,历史教育成为涵养学生生命的过程。

(三)史料实证教学的渐进性

2017级高中最后一届实行文理科分班,面临全科会考的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在高中各个年级,循序渐进地开展史料实证教学。我们的做法是,高一年级找准教学定位,做好初高中衔接,注意取舍,张弛有度,适当降低难度,选择既利于调动兴趣,又可培养思维品质的材料,设法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为将来选择文科学习打下基础。高二年强化全科会考意识,确保文理科会考合格,同时文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高考意识,做好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注意学科方法的渗透,树立大历史观;加强高考试题命制规律研究,适当引入典型高考试题材料,为今后部分文科学生参加高考奠定基础。两年来,这样渐进性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结束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应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基于城乡结合部高中校情、学情的史料实证素养培育,亦是如此。今后教学中将持续研究探索,以期能够形成系列化、效率化,值得推广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徐金超.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专题教学例谈[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No.746(07):33-38.

[2]谢红莹. 史料教学与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陈凤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王巧琴. 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 学周刊,2016,No.305(29):62-64.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三部曲”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之史料教学
例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