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9-10-21吴伶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吴伶俐

摘 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阅读教学重点,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的问题,使其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储存,在读中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阅读教学重点

朗读和听读都能给学生带来情感的愉悦,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朗读是感知的桥梁,可以强化学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领略风格特点,就能对文本产生美感。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种种美的模式转化成学生表达感情的模式,才会使课文的声韵节奏与学生心理感知结构一致,主客协调,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朗读可以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促进情感的迸发,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都是重分析,轻体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内容,轻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朗读文本的现象突出,没有把读作为目标。教师读的指导少,学生读的训练少。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究语文阅读教学。

二、加强朗读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读带讲,读中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情导入,引发动机,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朗读。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到精读重点,读中感悟;再到以读促写,深化主旨。以读带讲,读中理解,教学过程也会更加顺畅。“以读为本”要求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得到品德情意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内化所读材料的语言表达方法。但是“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机械重复地读,而是要一遍一遍有目的地读。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让学生读,反复地读。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朗读中领悟其妙处。

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笔者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释疑的过程。开始上课,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学生再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回答。整体把握了课文后,笔者继续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什么事?“我”又有什么感受?然后围绕探究的问题:鲁迅先生是如何把闰土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的?深入情境,进行品读感悟。之后,学生读重点句段,认识闰土的特点,感知文章中叙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最后通过自读,从读中学写,运用文中抓人物特点的写法,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达到在读中学会描写的目的。

(二)形式多样,读出兴趣

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读书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比如:引读、范读、个别读、开火车读……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为学生创设自读自悟的机会,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积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教学《天窗》一文,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师范读,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找出学生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既对学生的朗读起了示范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再通过图、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最后齐声朗读、默读、自由读、各别选读、分角色读等,这些方式灵活地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读与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突出层次,读出节奏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见学生朗读进步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要体现由生到熟,由熟到诵,由诵到用;由不理解到理解;由默读感知到朗读深化感知的训练过程;由个别读好到小组读好,由小组读好到全班读好;由正确到流利,由流利到有感情;由浏览到精读,从而培养学生由初步感知到充分理解课文的能力;由速读到跳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抓住问题核心的能力。

比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以读促解,突出重点。五壮士怎样完成掩护群众和联队转移?又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跳崖?让学生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这些句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深入地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带着文体特征去读书,带着探究问题去读书,带着情感去读书。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感悟,用心品味,揣摩文字表达的内容,体味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

(四)抓住重点,反复品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读好”的意识:抓住重点词语读,抓住重点语句读。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抓住时机,让学生背诵。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才是一种促进和激励。

例如,《梅花魂》一课,讲述梅花品格的一段是重点段,运用“默读勾画——轻读品味——议论表达——朗读反馈”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的示范读,还有欣赏读等,学生已读得比较“充分”了,但怎样读得更“深入”呢?笔者抓住这段中“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有气节的人物”这一句让学生反复咀嚼:你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并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句,学生说出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忍受宫刑写出千古绝唱《史记》的司马迁……这样“读”的结果,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有气节”,也体会到了梅花的“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也使课内的“读”有了“外延点”。学生感悟深,最后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

三、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的问题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一节语文课要用20分钟朗读课文,如果课文长,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多读几遍课文。精彩的段落最好能在課堂上熟读成诵,简短的古诗词尽可能在课堂上背诵,一些优美的散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二)注意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教师泛读、教师带读、生范读、生带读、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赛读、分角色读、个人读、自由读、师配乐朗读、小组开火车读等等,都可以视情况来展开。

(三)注意讲究句子的语调

朗读的时候,语音有轻重、高低,语速有快慢的变化,这些总称为语调。为增强朗读的效果,要讲究语调,在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等方面作恰如其分的处理。

(四)根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感情地读

朗读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才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朗读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要根据文章的感情色彩读。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时,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感情色彩,在声音、语速、节奏上把握好。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过程。摒弃繁琐分析,注重读中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及内蕴的意味绵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创设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