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路径

2019-10-21李璐

新智慧·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管理机制建构主义

李璐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为视角,从共有观念、行为体、教学体系结构之间的互建关系入手,以重建师生共有观念。笔者围绕培育新型师生情感关系、设计精巧的教学双向交流互动模式、完善“实践与评价”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践行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几方面策略。

【关键词】生本教育;建构主义;共有观念;管理机制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模式,它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探索,其教育理念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旨在实现传统控制学生教育模式向激扬生命教育模式的转变。[1]由此可见,生本教育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焕发学生追求知识、完善生命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致力于深化自己的教学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力图从前置性问题设置、情境导课、问题设计、案例选取等多重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究能够高效提升“生本教育”效果的根本动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与课堂效果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的古典根基可以追溯到格劳秀斯、康德、黑格尔的理论以及涂尔干和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学著作中。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之后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对国际关系、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影响尤为广泛和深刻。[2]它的核心观点是:第一,行为体占支配地位的信仰、规范、观念和认识等文化因素构成体系结构。第二,行为体与体系结构是互相建构的,结构不仅确定单个行为体的含义及认同,而且确定这些单个行为体所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模式。同时,体系结构又是行为体实践的结果。第三,认同(共有观念)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导致相互关系的合作或冲突。换而言之,行为体、体系结构、共有观念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循环往复。共有观念界定行为体的利益和行为,行为体通过实践建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形成后便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约束行为体的活动模式和已有的认同。

将其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建构主义则强调:学习者和施教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教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教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的假设。[3]由此可见,已经形成的既有共有观念(认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行为体和新的教育结构模式之间相互建构和磨合。

二、道德与法治“生本教育”课堂现存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该课堂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或不足。

(一)学生对道法课的重视程度低

在中考指挥棒作用下,学生已经形成了“重语数外,轻音美道”的共有思想,在这一固有观念的作用下,加之现阶段初中生普遍学习观念不强、课堂纪律意识淡薄,教师前置性研究问题的布置很难得到学生的真正响应,材料案例等资料的自主准备情况尚未达到生本教育高效课堂的要求。由于自主学习的内容不充分,加之思想重视度不高,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整个课堂依旧是教师为主,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不愿意参与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教师主体情结的无意识呈现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主体情结是指实践中确证主体地位的教育者所反映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意识冲动,并由此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情愫。”在这种情愫的影响下,教师自我表现欲望强烈,课堂上会不自觉的以自我为中心,加之学生对教师身份的崇拜、权威的信服、人格的尊重而使教师主体情结更为牢固地存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搜集大量信息和案例来说明和论证某个道理。如果学生前置性问题准备不充分且自我展现欲望和参与意识不足,很容易使教师用自己的眼光、感情、知识经验去组织教学。长此以往,教师便越发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性沟通。

(三)小组合作带有形式化倾向

提及小组合作,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几人一组围绕话题漫无目的地聊聊天。合作时成员间既没有具体的职责分工,也没有通过讨论自发形成一位领导者总结归纳小组观点,使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尽管教师多次强调了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演示具有实效性的配合流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是根本无法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和接受并践行教师的观点,导致讨论过程随意性较强。

三、建构共有观念、重塑价值认同

综上所述可以见出,根植于人内心的固有认同建构了师生在道法课教学过程中的既定行为和价值取向。这种既定行为和价值取向通过反复实践的强化又使道法课堂教学原有的体系结构得以固化,固化的教学互动模式结构便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约束着行为体的学习模式和已有的认同。因此,“生本教育”道法高效课堂呈现出的学生重视程度不足、教师主体情结的无意识呈现、小组合作形式化等主要問题需要从重构师生共

有观念入手,通过培育新型师生情感关系、设计精巧的教学双向交流互动模式、完善“实践与评价”管理机制等路径实现“以生为本” 的激扬生命教育模式的高效课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自我人格魅力让学生在短期内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舒适感至关重要。好奇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影响他们已有的价值取向。“快乐竞答”“小品表演”“角色互换”“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的环环相扣和高效组织,能够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2)方法支撑:设计精巧的教学双向交流互动模式。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增强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平等对话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发师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和人格提升。”生本教育理念下,道法教学倡导的基本模式框架是:教师设置实践项目、答疑辅导、交流讨论、总结反馈,学生通过项目准备、咨询疑难、交流讨论、得出实践结果。

(3)体制搭建:完善“实践与评价”管理机制。关于此建议,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制定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与培养能够激发学生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形成热爱学习的内心认同。

众所周知,生本教育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大量实验表明生本教育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共有观念——行为体——体系结构”之间的建构关系,并辅以情感、方法、体制层面的有效教学策略,因地制宜,创造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境界,从而提高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蔡有清.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百色学院学报,2017(03).

[2]刘国欢.生本教育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姜淑敏,戴心来,王丽红.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5).

[4]邹向春,殷德燕.生本教育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与教学,2017(01).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管理机制建构主义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