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社团课程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2019-10-21李柳

西部论丛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中历史

李柳

摘 要:历史是一门至关重要的人文学科,其教学内容中通常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素养,其中一些人文素养更是历史学科所独有的。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对于学生批判质疑、独立思考等多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社团课程中的实践经验,谈一谈在历史社团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 社团课程建设; 人文素养

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各高中纷纷开设不同社团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社团也就应声而建。历史作为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人文学科,自然成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谓人文素养,主要是指通过人文知识学习获取的在精神、情感、思維、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通过积极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促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社团课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意义

整体来看,在历史社团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改变现行教育理念的弊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以“考试为中心”通常是教师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思路。在这样的理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就是重要考点会反复教,而非考点内容则很少涉及,这使得历史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单一的技巧性学习。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不十分有利,所以通过在历史社团中的学习研究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则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历史知识,并将更加饱满生动的历史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意愿。此外,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过于重视掌握既定史实与结论的教学指导策略,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这样一来,不但能满足孩子对历史的更高追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现目前新高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完成综合素质评价,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十分关键。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呈现出历史学科的人文本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并为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但是为了使高考的分数得到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时间里是不会有过多的涉及,所以历史社团的开设也就弥补了这一缺陷。一般来说,人文素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人生以及社会,做到不盲信不盲从。第二,塑造健全人格。历史人文素养的渗透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更加具有文化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胸襟气度的公民,进而使学生的举止气质与精神面貌得以改善。第三,使学生逐渐形成更加深刻的思想。历史学习有着经世致用的功能,通过对复杂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其知识视野更加开阔。

二、培养历史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1.深挖教学资源,提炼人文教育内容。高中的历史课堂从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看,知识的容量十分丰富,涵盖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均有所涉及。同时,在历史选修教材中,还涉及到了战争、人物、改革等方面的专题。但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只能依托历史社团课的时间对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一来,历史课堂突显出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历史社团课程提炼升华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感知。

一般来说,人文教育可以划分为学科知识、文化与人类意识这三个主要的层次。以“人类意识”为例,它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法治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等几个方面。如:进行“公民意识”的渗透时,在社团课上,搜集大量相关材料并将其与不同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比如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封建社会时期没有公民只有臣民,公民意识自然无从谈起。辛亥革命之后尽管建立起了民国,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而且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公民意识的发展并不完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民众才真正开始建立公民意识。最终,通过这样的线索,使学生对公民意识的发展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没有完全脱离教材,依托教材的基础知识深化意识,构建体系。由此可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是提炼人文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

2.提升文化品位,构建人文历史社团。在长期以来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历史知识的讲授,并通过考试的手段检测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逐渐习惯于从单向的角度审视历史知识,这也对学生体会历史人文魅力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历史课堂老师是没有时间与精力专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放慢教学进度的。为此,历史社团课程就成为了提高文化品位的有效阵地。我们应该将应试目标与人文教育目标进行有机融合,提高历史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并促进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为了优化社团课程的文化氛围,社团指导老师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人文化的调整。历史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提法已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取代,教师更要注意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作为教学目标。第二,通过点拨与启迪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思想。比如为了使历史社团课程与教学更加紧密联系,开设了一起古代先贤的历史社团课,以孔子为例,给学生展示孔子的生平并详细分析了孔子的个人经历以及孔子的思想文化。第三,塑造人文情境。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将历史可视化从而烘托出更加浓厚的人文气息。如:可以借助视频化、图片化的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并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信息的提炼,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视角对历史内容进行解读。

3.利用社团阵地强化人文体验,深化人文思想理解。从本质上来讲,人文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引导与启迪,而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主观体验,是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社团课程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更加多样化和开放性的历史学习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人文体验,从而真正将人文思想转化为学生主观精神世界中的内容。

以历史社团课程专题“历史中的艺术”为例,在讲到音乐相关的内容时,推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音乐鉴赏,聘请音乐教师来进行教学,然后联系历史时代背景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描写下来。最终,通过这种直观性的体验,使学生对历史中的人文特征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总之,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精神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应该充分了解历史人文素养独有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认知基础来设计历史社团课程,作为培养历史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阵地。社团活动可以有更加丰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所在。唯有如此,才能使历史学科的价值充分突显出来,才能使历史社团课程开设的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郎媛媛.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赤子,2018,(36):123.

[2] 刘正寿.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神州,2018,(34):99.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