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9-10-21周平波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周平波

【摘   要】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本文主要在教学设计上追求创意、在教学目标上善于抓“点”、在教学方法上侧重感悟等角度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阅读不是简单“看”文字的过程,而是融入学生心理的体验,让学生去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认识自我,能培养人的高尚道德,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观念陈旧,以教替思,不顾难易机械讲解,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从琐碎的分析中难以形成审美的意趣,从求同的思维中难以产生多维视角的碰撞。教師为学生讲解注音、解词、主旨、特色、练习等内容,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探究。教师一味强调考点练习,一味贪多求全,而对情、意、道的内容则较少涉及。学生的阅读量偏少,随意性、盲目性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设计上追求创意

语文阅读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构建,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在阅读设计上、细节构思上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个性,富有独特的创意。如在学习《夏》一文时,教者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苦行》一诗导入如下:请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描写了这个季节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古往今来,人们大多喜欢春花的美丽灿烂,喜欢秋月的皎洁宁静,喜欢冬雪的纯净浪漫,而喜欢夏的人却不多。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梁衡,一起走进《夏》,感受“夏”。

阅读设计不追求繁琐,不拖泥带水,要追求简洁。教师要为学生留有研读的空间,让他们边研读边表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去感受文本的艺术特色,能轻松地掌握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能实现少讲、精讲,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还要灵活,要富于变化,能“牵一发动全身”,引发学生的讨论、表达,能激活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在教学目标上善于抓“点”

1.抓住“空白点”。在作品中常会留有让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这就是“空白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略写、不写的“空白点”,让学生去再创造。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在孔乙己吞吞吐吐回答别人的嘲笑时,教者让学生抓住省略的内容想象孔乙己内心的痛苦,进而去感受人们的命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人物心理的空白处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特征。

2.抓住“争议点”。初中生争强好胜,他们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在争议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争辩,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孔乙己》一文的结尾,“大约他的确已经死了”一句会引发学生的争议,学生各抒己见,纷纷从“死”与“未死”两方面展开讨论。

3.抓住“好奇点”。学生对新的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认知心理,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感受其出奇之处,教师加以合理利用,能激活学生的经验、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去深入研究文本。

4.抓住“质疑点”。创新的起点是提问,学生会有许多疑问,可能是源于课内的,也可能是源于课外的,有的还可能与所学的文本没有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质疑,要引导他们去探究、想象、合作,把握文本蕴含的深刻内涵。

三、在教学方法上侧重感悟

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让他们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能学会诵读诗文,要注重学生的积累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部分教师侧重于以讲代读,不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去感悟、品读,真正地把握语言材料,就难以感受独具生命的精神。教师要通过必要的引导激发学生读语文的兴趣,提升他们爱读、会读的能力。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形式丰富,有指名读、集体读,这些“读”看似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学生只是“念经”式的读,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教师要克服学生阅读走过场、无序的现状,要以读促悟,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导读”,让学生用心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的思想。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明确朗读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朗读的效果。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予以必要的评价,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要读准字音、读得大声,读出语言的感受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包容学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读得很好,要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要体悟文本的妙处。

教师也可以采用以写促读的方法,先布置一篇文章,再让学生单独阅读文本,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通过学生的讲评、阅读的交流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多思多写,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让他们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知识的启迪、情感的陶治。学生通过写作,能将创作的成就感迁移到写作之中,使原本缺少趣味的阅读也会变到兴致盎然,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读促写能挖掘教材资源,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大语文”体系。如让学生构思小说,可以先让他们续写结尾,会勾起学生阅读的兴致,引他们潜入,思考小说的内容,体会小说的创作风格,从而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写出形神兼备的文章。在读散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与原文进行对比,能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教师要由作文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他们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优化了语文课堂阅读。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兼顾“文本特征”“编者意图”“学生的认知需求”,追求独特的创意、新颖的形式,让学生能读出文本蕴含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形成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新.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2008(8).

[2]周晔.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1996(11).

[3]朱思栋.阅读教学要走向学生[J].教育参考(新教育探索),2007(1).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