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德以养廉

2019-10-19贾风先

企业文化 2019年11期
关键词:法纪职工群众敬畏

贾风先

德与廉是干部的两条生命线,德立,廉则立。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德”,《周易》讲“厚德载物”,即厚增美德以容载万物,一个人有多高的品德和人格,才能承载多大的成就和抱负。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什么样的位置,都需要相应的道德修养来匹配和支撑,孔子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果“德薄而位尊”,就无法很好的掌控和驾驭自己的欲念,很容易被名、利等身外之物所累,从而导致贪腐。贪官落马,无不是从一点点丢失德行而开始的,因此,养廉必须先养德,要厚德以养廉。要厚增哪些方面的德行以涵养廉洁呢?由于“德”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笔者认为,做为一名领导干部,要重点强调这几个方面的修养,即:谦、勤、俭、畏、恕。

一、谦以养廉

“谦”就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己者,进德之基”,谦虚、谦逊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古时称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为“谦谦君子”;“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抱朴子》)凡谦虚温和之人,很多人就甘愿追随,而骄纵傲慢之人,人们就会疏远他,可见“谦”对立身处世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员干部要常修谦虚之德,越是谦虚的人,越是对天地万物、人民大众充满了敬畏,为人处事就会谦和下来,往往能谨言慎行、严于律己,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和别人的监督,面对诱惑而自持、处于清贫而坚守,即使在诱惑面前有所动摇,也能及时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和提醒,从而避免滑向贪腐堕落的深渊。

纵观古今,凡是有大成就者,大多一生谦虚谨慎,即使声名显赫、位高权重之时,也能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大圣人孔子奉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党内外由衷地信赖和爱戴,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由此,对待工作他“戒慎恐惧”、广纳善策;物质生活方面“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他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成为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典范。而贪官污吏之所以颐指气使、专横跋扈、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莫不是以骄傲自满为开端,不再审视自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建议,不肯受到法律制度的約束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后必然会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走上贪污腐化之路。

二、勤以养廉

勤就是勤奋、敬业、付出,而且是要持之以恒的付出。勤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一直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治生之道,莫尚乎勤”,勤是谋生之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老百姓的生活根基就在于辛勤劳动,只有辛勤劳动才不会缺衣少食,勤奋努力就会有机会生存和发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勤”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事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的目标、事业的愿景都要靠勤奋努力、孜孜不倦、执着追求来实现,这也是彰显个人价值、造福社会和他人的唯一途径。

勤勉敬业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工作状态,也是崇廉拒腐的有力武器。“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大凡辛劳、勤政之人,会主动思考、主动谋划,“心思”更多的用到了对工作、对事业的推动上,考虑更多的是怎么做才能有利于工作有利于他人,不在乎名利等身外之物,因为所有的回报都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而获得,不必走歪门邪道、投机钻营,涵养的是善良。而“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懒惰怠政之人,更容易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一旦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滋生私心邪念,摒弃内心的良善,走上歪路。有多少落马高官,他们也曾勤勉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菲的成就,获得了组织的嘉奖、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爱戴,可当他们自以为功成名就之时便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不再勤勉敬业,反而贪图安逸享受,从而被诱惑被围猎,走上了违纪违法之路。

“天道酬勤”,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还要有“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涵养,不急躁、不冒进,不走歪门邪道,所有的努力,组织和群众都看得到,很多时候收获就如同树木的生长,不那么明显,但又是自然而然的,经过长期的积累,小树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俭以养廉

俭,就是节俭。节俭、节省,是人自身对本能欲望的一种自我控制。俭,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邪恶中最大的恶。古人从社会道德规范的高度来对待节俭,认为俭可以养德养志,有助于防止奢侈腐化的行为;而把奢侈浪费看成一种最大的恶行,容易招致灾祸,李商隐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国家、对个人的重大意义。

勤俭节约之人,能够更好的控制欲望,约束自己不为外物所累,所以古人说“俭则无贪淫之累,故能成其廉”。党员干部树立起一种崇尚俭朴的生活方式,简单生活、合理消费,不嫉妒不贪求,看到别人开名车住豪宅而不嫉妒,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车能遮风挡雨,家庭温暖祥和就是一种幸福;看到诱人的利益而不动心,在物质生活上没有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追求,心境修炼到这个地步,也就不会有贪腐之虞了。但奢侈浪费之人呢,“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当欲壑难填而自身的物质条件不能满足之时,贪污腐败便会应运而生。在中纪委网站通报的落马官员中,绝大多数都过着醉生梦死、奢侈至极的腐化堕落生活,他们出入私人会所、购买奢侈品牌、热衷古玩字画、甚至拥有私人飞机,极尽奢靡之能事,而这些,也都成为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温床,为满足享乐的欲望,道德底线和法律准绳一再被击穿,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没有最贪只有更贪,纷纷倒在了从严治党的“利剑”之下,最后不仅自己自由生活的权利被剥夺了,还连累了家人无法过正常的生活。

司马光说过:“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党员干部务必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节俭朴实,不要以为吃点喝点是小问题,小问题一旦形成风气,意志由此沉沦,作风也由此败坏,一旦迷失在物欲横流之中,必将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四、畏以养廉

畏,就是敬畏,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尊敬,二是畏惧,因敬生畏,因畏致敬。人都要有所畏,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也就是君子对自然规律、德高望重之人和圣人的言论都要心存敬畏。怀有敬畏之心,才懂得自警与自省,从而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违背自然规律、不突破制度法纪,从而成德成廉。

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常怀敬畏,可以修身养性,在任何时候都不敢懈怠、不敢放肆,不敢目无法纪、目无人民,这样才能成就大德,成就事业。“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个人如果无所畏惧,目空一切、傲慢自大,必会置组织的嘱托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无视法律制度规范,任性纵欲,必定招致灾祸。因此说“君子之心,长存敬畏”,这是修养德行、涵养廉洁的必备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也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敬畏法纪,树立正确的法纪观,始终在法纪的约束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各种诱惑面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莫碰“高压线”;要敬畏权利,权利是把双刃剑,要清醒地意识到权力是职工群众赋予的,是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让权力接受监督,如果随心所欲、无所畏惧的放纵权力,最后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要敬畏职工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离不开职工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尊重职工的意愿,设身处地的为职工群众着想,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赢得职工群众的拥护。敬畏,并不是要畏首畏尾、踯躅不前,而是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这样,才能在法纪规律的框架内游刃有余,有所成就。

五、恕以养廉

“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古人歷来将“恕”视为美德,如汉代大儒董仲舒曾言:“圣人之德,莫美于恕。”那什么是“恕”呢?子贡曾经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大概就是“恕”吧,要推己及人,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就是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同时也是自己修身养性的处世之道。

秉持“恕”的精神,便能更好的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主体意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涉及到利益关系的时候,才不会妄顾别人的利益而拘泥于自己的私利,从而以内心的自律促成廉洁的行为。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其家书中曾说“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一旦缺少了宽厚仁恕之心,代之以妒贤嫉能,为一己私利而汲汲营营,便会品德败坏,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手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更要以宽恕之心待人,这是作为领导的基本素质,要加强修养,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宽容别人的缺点,这样才能够和谐相处;欣赏别人的优点,见贤思齐;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要“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垂范,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勉强别人,因为别人的进步受到激励而不是心生嫉妒,因为别人的磨难心生怜悯而不是落井下石。恕以待人还体现在与人相处凡事留有余地,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有这样的风格和觉悟,不仅自己不会被物欲贪念所累而身陷囹圄,还能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猜你喜欢

法纪职工群众敬畏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加强法纪修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在推进工会改革中切实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加强初中学生法纪教育之我见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法纪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敬畏
浅议党员干部如何用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