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9-10-18孙春林志刚陈浩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

孙春 林志刚 陈浩

摘 要:采用文献、专家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在界定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及价值,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入手,提出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路径:1)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公共服务体系;2)打造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3)构建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传播与推广体系;4)加快体育赛事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9)04-0066-05

Abstract:By mean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cological sports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was studied.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Grand Canal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it analyzed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valu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sports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it puts forward the Grand Canal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its specific path: 1) build a perfect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sports cultural tourism square;2) build an ecological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base of Beijing-Hangzhou Canal;3) establish the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sports culture tourism in Beijing-Hangzhou Canal;4) accelerate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sport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Key words: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ecological sports culture;tourism resources

1 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界定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战略思想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1],依托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京杭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体育文化旅游是体育旅游和文化旅游的交叉融合。它以体育项目为依托、以体育文化为核心,旅客对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所在地进行文化体验和文化感受的体育消闲活动[3]。而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个创新性的发展体育旅游的概念,可理解为京杭运河流域的社会与经济、历史与文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保障绿色发展,乃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全面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跨领域、跨水系、网带状的区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集合体,即指以运河生态文化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体育文化建设项目深度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逐步孕育、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京杭运河特性的多元化的资源总称[4],既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生态体育文化赛事资源、冰雪文化旅游资源等,也包括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政策、制度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问题,是促进京杭运河区域城乡体育旅游发展提升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重要载体。

2 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及价值

2.1 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

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是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生态体育旅游文化活动和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活動所利用的优质资源,也能产生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5]。主要由基础力、生产力、吸引力、传播力、保障力和创新力等6个构成要素组成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整体。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属于生态水脉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京杭运河拥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湖泊、河流、平原、山林和丘陵等地貌的分布,极大地提高了沿线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

2.2 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

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力侧重描绘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体育文化资源,主要取决于区位条件,以及相应的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实情况,属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性条件。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生产力主要包含直接影响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效率的各项因素,比如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地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性人才管理能力的发挥,此外,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系统循环也被考虑在内。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是传播力延伸的一个结果,公众的认可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力主要以各项生态体育文化赛事与生态旅游融合的运作为基础,在区域、地域乃至国际形成影响力,打造特色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品牌创新体系。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障力则主要与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关,如是否有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配套资金的投入情况等。制度创新环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障与开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起到决定性作用。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力主要有人力资源科技创新水平、产业科技投入创新能力、产业科技投入创新能力、旅游资源发展生态空间能力等组成。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力对激发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始创新、源创新、流创新的相互促进,并引发相关联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活动,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与绿色经济发展的融合、供给与需求的融合、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系统与社会系统融合等,形成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创新的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性、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3 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体育文化旅游业是惠民富民、实现小康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体育文化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增加5个相关就业机会,已成为惠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民生产业。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就是通过深度挖掘现实或潜在资源,使之成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产品[6]。近年来,京杭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改造加快实施,具有不同特色的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项目,随着旅游活动需求的增加而逐步拓宽与发展,为本地居民与国内外游客能积极、便利地参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活动提供良好空间和原生态的绿色生活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

3.1 不同段落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京杭运河是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运河沿线有58个遗产点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运河两岸,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形成众多的运河文化遗产,构成京杭运河沿线区域丰富的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遗产。如聊城光岳楼为中心古城,德州苏禄王墓;山陕会馆、铁塔、舍利塔等名胜文化古迹;济宁太白楼、南旺分水龙王庙、微山湖等多种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遗产。尤其在运河两岸,以京杭运河体育主题公园、休闲体育公园和各具地方和区域性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基地,也是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载体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之一。目前,京杭运河沿线两岸体育公园和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在居民参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德州古运河文化景区,呈现以运河文化广场+体育休闲为中心,一河两带生态健身步道为主轴,呈现“一纵一横布六区”的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格局。苏州的东园体育休闲公园,以生态体育文化资源与艺术融合为主题,服务和满足不同年龄层次需求的城市休闲公园。扬州嵌入式生态体育公园——揽月河公园,运河东岸东南部高桥休闲体育公园。杭州运河亚运公园和运河中央公园都是以都市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名片发展的新理念为引领,整体注重生态河岸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展现,达到都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蓝绿相融的最优效果。近几年来,随着这些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面向市民和游客的开放,提升了运河沿线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软硬件”水平,为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2 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分类

依据游客旅游出游目的的视角,可将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类型划分为休闲体验旅游、遗产资源旅游和水域旅游资源开发三种类型。

3.2.1休闲体验旅游 运河生态休闲体育文化的体验旅游资源开发又可分为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灰色、银色、金色等“八色”形式,如蓝色生态休闲体育文化体验旅游就是利用运河多样性水域进行徒步健身、游泳、潜水、冲浪、划船等休闲体育文化活动。

3.2.2 遗产资源旅游 运河生态体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可分为红色纪念型、游山玩湖型、民俗表演型、节庆参与型、娱乐游戏型、人物型等形式。如台儿庄(月河)段凭借着3 000 m的古河道和11处古码头群、960 m的古驳岸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在运河北面的台儿庄古城就是世界文明的红色旅游遗产资源。

3.2.3 水域旅游资源 运河水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分为河道、湖泊和近海等三种形式[4]。目前,京杭运河各个河段根据自身特点,挖掘和开发颇具特色的一系列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赛事文化品牌,如微山湖中运河段利用自身丰富的公开水域生态资源,举办滑水、摩托艇、划船、游艇、游泳、垂钓、潜水等多项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活动;微山湖体育旅游度假村,由农民投资400万元成立摩托快艇旅游公司,吸引众多游人参与;苏锡常接力长游大运河赛、太湖龙舟競渡、沙家浜芦苇荡、苏州乐园水上世界等项目已渐进成熟。杭州全民健身日活动、“冲浪中国”嘉年华系列活动、杭州国际马拉松、杭州(国际)毅行大会、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市长杯”篮球联赛等赛事颇具影响力。

3.3 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体系

发展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是把握“旅游时代”重大机遇的客观要求,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是一种历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的经济社会现象,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形态,有其独特的产业发展规律[7]。目前我国主要以京杭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和京杭运河命名的休闲公园、体育公园和体育文化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来进行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开发的外延十分广阔,包括体育赛事、文化、餐饮、酒店、交通、营销、用品等多个领域,构成了串联着生态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文化资源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一个庞大的开发体系,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图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体育文化需求是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因,文化元素是体育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的关键,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活动就是体验文化的地域差异。随着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新体育健身旅游消费的主体,这种新体育健身旅游消费尤其被中高收入和知识层次的家庭所追捧。权威数据显示,全球体育旅游产业年增长率达14%,2020年产值将超过每年4 500亿欧元[8]。其中,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是增长较快的旅游子产业之一。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规模约为1 700亿元,仅占旅游行业总规模的5%(34 000亿元),若未来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追平发达国家25%的比重,按照2015年国内旅游业GDP收入总值达4万亿测算,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作为体育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可以通过京杭运河沿线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平衡发展的目标。

4 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4.1 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公共服务体系

作为文明传播与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京杭运河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建设要以多元素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为物质基础,政府为主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活动,丰富生态体育文化休闲游憩空间形态,打造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拓展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活动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地方政府对运河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公共服务认识不到位,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多元化供给不成熟,政府购买的内容与主体单一,覆盖面狭窄。因此,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公共服务体系是满足多元化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活动需求的重要保障。所以,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公共服务体系应在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景观、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休闲空间和运河生态体育文化广场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从政策的顶层设计与运行、资金的来源与投入、组织管理等领域建立起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一体三翼”实现京杭运河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公共服务全覆盖的长效保障体系,为打造运河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升运河城乡居民和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供保障。

4.2 打造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促进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根据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和创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形成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是促进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4]。应充分挖掘湖泊、江河、湿地、山地、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出台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生态体育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尤其是要在区域体育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方面具备一定基础、规模和特色的城乡,通过整合自然生态资源、金融市场资金创新、体育文化基地集群资源等,建立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精心打造区域体育特色文化产业链,加快推动运河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集群创新资源横向与纵向延伸与扩张。

4.3 构建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传播与推广体系

京杭运河被称为是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露天博物馆。目前,随着国家对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放政策红利的全面释放,深挖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核心价值日益凸显。尽管京杭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4年来为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对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传播与推广的策略和实现的具体路径还不完善,需要在科学理清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传播与推广的目的、内容与空间范围等层面,借鉴立体传播的推广方案和实施措施,主要通过政府引领、媒体传播、名流公关等形成强有的合力和动力,共同促进特色生态体育文化公园建设、特色体育文化赛事品牌、特色体育旅游文化小镇等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实现京杭运河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平衡发展。体育部门和政府要双方紧密合作,通过将电视媒体打造成体育信息发布新窗口、体育赛事转播新平台以及体育传播新品牌,从而推动构建体育宣传大格局。其中,新闻媒体传播是实现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适时运用新闻媒体传播与推广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各类信息,建立自己的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网站,发布城市、运河、体育、人文、地理和生态资源等内容。成立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公司,体育类游戏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归入“电子竞技运动”,成为第99个体育比赛项目,根据传统民间体育、体育赛事,使不同运河段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信息进驻各大门户网站,利用网络宣传提高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运用新闻媒体传播与推广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国内外知名度,促进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快速发展是花费小、低调高效的方法和最佳的实现路径。

4.4 加快体育赛事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发展

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的维度来进一步拓展体育赛事和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深度方面着力在体育赛事内涵的挖掘和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融入,广度方面则重在业态的丰富和关联产业的延伸。深度融合与运河有关的大型体育赛事、体育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是提升京杭运河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维度的融合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新平台,让体育文化旅游在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等方面拥有创新空间。加强两个维度的深度融合,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构建核心优势,要由政府牵头,举办京杭运河城市水上生态体育文化国际赛事项目,如:运河龙舟大赛,深入挖掘中华龙舟文化;运河生态体育文化冲浪节充分展示运河生态文明,实现全民健康、全面生态的良好局面,使这些项目之成为永久性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识别标志。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亟待科学的整体布局,要强化顶层设计,从多领域进行深度开发。发展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要以京杭运河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文化和全域旅游融合为载体,以共建共享的理念,大力挖掘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新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优化体育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凸显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丰富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产品体系,提升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开发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打造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沿线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满足京杭运河沿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凤林.丝绸之路对日本文化形成的历史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17,31(6):35-42.

[2]王贤淼.“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柬交往的新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0-22.

[3]刘林星,吴国生.山东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融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6):122-125.

[4]陈浩,王丽,任玉勇,等.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可持续發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4):26-32.

[5]吴玲敏.生态体育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0.

[6]方星星.生态观视域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7]卢青,颜秉峰,靳宇豪.山东省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融合创新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3):65-69.

[8]曲晓丽.第十六届西博会首设体育产业馆[N].国际商报,2016-08-24.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
清水道教音乐文化在旅游资源中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明晰产权,推动泸沽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