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2019-10-16杨志兴

考试与评价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杨志兴

【摘  要】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应用的教学方式为被动式的“填鸭式”。在这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之下,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教师教学思维的跟随者,没有机会体现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因此学习效果难以提升。本文主要介绍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希望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数学的内容复杂而又多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一定要求,而这些靠老师的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发现数学的奥秘和乐趣,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

一、坚持循序渐进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发展来看,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呈阶梯状上升。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还不具备自学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小学中段,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是教师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机。综上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程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应该立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虽然不同学段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重心与策略有所不同,但是从课本内容的学习出发,培养自学能力还是要取得一些共识。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或是成系统的知识链条的学习是由对基础的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的识记,完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然后再到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如果遵循了这个能力发展的过程特点,采取相应自学能力的培养措施,数学自学能力的逐步形成就有了可能。

二、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地探究体验时间。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创设合作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其二,形成合作的习惯。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其三,提高合作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广泛应用于现实。在教学中,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对称美、简洁美等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启发式讲述,“为了满足课外活动需要,学校决定购买一些器材:25元的排球,20元的小篮球,2元的跳绳和15元的乒乓球拍,请大家计划一下,该怎么买?并算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自然就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享受到了乐趣,探究到了规律,而且开启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之门”。

总之,克服当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有力地改善现状,解决当前存在的問题,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这个命题将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前进,以致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造福后代子孙。

参考文献

[1] 李彦.探究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途径[M].锋绘,2011.

[2] 周琴.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M].当代人,2011.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