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在培育发展茶产业中的作用研究

2019-10-14文若彬

西部论丛 2019年17期
关键词:职能定位茶产业政府职能

文若彬

摘 要:茶叶属于普洱市当地最传统的历史文化产业,也是普洱茶农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茶叶有数以千年的茶叶文化积淀,有熟练的茶叶生产技能,对普洱茶产业与当地经济收入的提高,尤其是农户增收,有着普通作物和产业难以超越的地位。普洱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普洱茶市场还不成熟、普洱茶市场定位不明确、科技和管理水平较低、品牌意识淡薄, 营销观念陈旧、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优势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及市场现状及如何发挥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进行积极的分析研究。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产业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是茶企的必然诉求,而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对推动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茶产业发展中政府的职能定位。

关键词:茶产业 政府职能 必要性 职能定位

前 言

近两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點发展8大产业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茶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给普洱茶产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大好机遇,也给普洱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时期(2016 年至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攻坚时期。普洱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对自身职能做出准确的定位,对推动茶产业长期平稳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部门应当清醒认识到自身在当地茶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并充分履行自身职能,以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研究政府参与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以及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无论是对茶产业的发展还是政府职能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政府部门参与茶产业的发展,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对优化茶产业发展环境、提高茶产业发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定位并明确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市场监督职与环境保护职能,实现自身角色从掌控者到规则构建者、秩序维护者以及服务者的转变,从而为茶产业的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政府参与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政府参与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是由茶产业市场规范性的欠缺以及茶产业发展对市场体系完善性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前者呼唤政府部门做出有效的监管与引导,而后者则急需政府部门能够提供必要的服务。

首先,从茶产业所具有的非规范性方面来看,凸显政府参与茶产业培育发展的必要性。茶产业市场主体的非规范性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的缺位或错位。缺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市场主体发展并不完善,不具有自主经营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如一些企业所构建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并不完善,不仅缺乏竞争意识,而且不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另外,一些企业凭借在一些特殊原因的影响下占有着大量的市场发展资源,但却难以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其中,地方保护政策以及地方淘汰机制欠缺完善性等,都会导致这种缺位现象的出现,显然,这种现象阻碍了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错位现象则体现出茶叶企业所具有的市场主体身份并不明确,这主要是因为市场进入标准与门槛不规范所引发的。如假合资企业、假外资企业、无照经营企业等,这些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

其次,从茶产业市场中竞争秩序的非规范性凸显政府参与茶产业培育发展的必要性。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使用地方保护政策推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拒绝给予其他地方企业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还是对其他地方企业进行具有歧视性的收费和质检等,都损害了茶产业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另外,从企业个体来看,伪造其他企业商标、仿造其他企业产品包装等,也都对其他企业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破坏了正常的茶产业市场竞争秩序。

再次,从茶产业发展对市场体系完善性的需求方面来看,凸显政府参与茶市场培育发展的必要性。目前茶市场监管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虽然市场调节机制有利于供求关系的平衡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但是市场调节机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与分散性等。在这些缺陷的影响下,茶产业市场也会出现市场失灵或者经济波动等问题。因此,在茶产业市场体系的完善中,既要尊重市场机制所发挥出的调节作用,又有必要利用政府的宏观管理与宏观调控来弥补茶产业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而这也决定了,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和引导,能够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政府部门能够协调茶产业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制约着市场主体活力的提升以及市场规律作用的发挥,其中,茶产业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冲突就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如茶叶供应商与茶叶种植农户在茶叶价格方面存在的冲突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市场经济体制也将难以得到完善。

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将市场可以有效调节的内容下放给市场,以推动资源配置效益的最优化,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当明确自身责任,特别是需要做好茶产业各方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从而让茶企业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创造茶产业的价值。为此,政府部门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减少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干预,构建起竞争有序且开放的市场体系。

(二)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政府部门与经济市场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凯恩斯主义等经济理论的兴起,推动了经济市场中的政府角色实现了从保护者向操舵手的转变,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市场失灵现象进行指导与约束,并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从推动茶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应当明确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信息优势以及成本优势,合理定位自身职能,从而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政府在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职能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茶产业的发展和茶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能够优化政策制度为茶产业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也决定了政府部分的执政效能、政策导向等各类制度因素,对茶产业发展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茶产业发展战略、制订茶产业管理规则等,构建起系统的茶产业发展推动制度,并在为茶产业提供管理服务、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发挥导向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应当通过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为茶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是政府部门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具有长远性和系统性的发展纲要,以产业整体格局为着眼点,挖掘本地茶产业具有的优势与特色,推动质量监督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其次,应当对茶产业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个体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单个企业并不足以发挥出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作用,而如果完全依靠政府部门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又难以避免地会产生高额管理成本以及过度干预的情况。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在专门性的茶产业管理机构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发挥这一管理结构的协调统筹作用,组织地方所有茶企业参与到产业的发展当中,从而推动地方茶企业形成合力,为地区茶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做出贡献;最后,应当担负起制定茶产业管理规则的责任。茶产业管理规则,是对茶产业中各个利益主体进行协调并对各个利益主体行为进行规范的重要依据,因此,茶产业管理规则的制定,对茶产业的发展以及茶企业品牌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规范茶叶市场秩序的关键所在。

2.政府在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职能

我国政府部门正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服务职能是政府部门需要承担的职能,其进一步强化,则是政府部门在产业发展中角色转变的重要趋势。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公共服务需求会持续增加,如人才引进与技术引进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财政税收减免需求等,这些应当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来开展的工作,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人才引进与技术引进方面来看,人才与技术是茶企业开展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组织人才培养推动茶叶产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特别是要通过培养高端管理人才来为茶产业发展战略的落实提供保障。同时,政府部门有必要利用自身资源,为茶叶企业引进先进设备设施,从而推动茶叶产品的创新与品牌的构建。其次,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来看,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硬件保障。基础设施包括研发机构、宣传平台、信息网络、交通网络以及交易平台,以及茶叶生产相关的旅游设施等。政府部门通过完善这些设施,能够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营销渠道、信息渠道以及产品创新渠道等;再次,从财政税收的减免方面来看,政府部门在茶叶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减免财政税收,可以使茶叶企业有更多的资金,从而为企业引进人才、设备提供带来更好的环境条件。最后,政府部门在茶叶企业品牌创建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引导作用。茶叶企业是开展茶叶品牌培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茶叶品牌的受益者,但是从我国茶叶企业品牌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多达 7 万多家的茶叶企业中仍以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品牌构建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而这也决定了,政府所应发挥的支持功能与引导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3.政府在普洱茶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监督职能

对茶产业市场的监督,是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之一,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对茶产业市场进行引导与规范的重要手段。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违法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假冒伪劣茶叶产品的生产、产品安全质量不达标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依靠茶产业市场自身所具有的淘汰功能,而且也需要依靠政府部门对茶叶市场的监管,只有在此基础上,茶产业市场才能够具备公平的发展环境,也才能够对一些优秀企业与品牌的利益进行维护。具体而言,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茶产品质量监督与针对违法行为所作出的行政执法两个方面。从政府部门对茶产品开展的质量监督来看,质量监督是推动茶叶生产主体提升产品质量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推动茶产业品牌构建的重要基础。政府部门应当以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构建起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控体系,从而有效减少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出现;从政府部门对茶产品开展的行政执法来看,政府部门具有贯彻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稳定的职能。因此,政府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茶叶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对茶叶市场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威慑与打击,从而让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形势

普洱茶的得名是源于最早的普洱府管辖区,并用普洱这一地点作为茶名,成为当今盛传的历史名茶,其外形特别,内质异于常规茶叶。早在唐宋时期开始兴起,历经一千多年仍然广为流传。普洱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当前在各国市场上备受青睐,如在港澳、欧美国家,消费者对这种特种茶接受度较高。特别是它功效颇多,对降血脂、排毒解热、降燥去火都有一定作用,在日本、意大利、港澳等地市场上广为流传。港澳台同胞更亲切的将其叫做“养生之佳品”,每天都必饮用的一种保健性饮品;普洱茶流传至东南亚、日本等地,也获得了“美容养颜茶”之美称。云南省普洱市早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盛名,也是普洱茶的发源地和交易主阵地,普洱茶是当地的特色招牌,不仅仅会在我国内销,还会出口到港澳、新加坡等地,对于日本、西欧等市场更是前景广阔。所以,我们通过分析普洱市普洱茶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形势,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一)普洱市发展普洱茶产业的优势

1.生态环境与品种优势

普洱市坐落在云南省西北地带,地理位置独特,跨越北回归线,管辖区内山势崎岖,沟壑遍布,全市范围内基本都是海拔1000~3307 米的山地。管轄内山脉包含了哀牢山、无量山、大黑山、西盟山等,连接着红河、澜沧江、怒江水系的很多条支流都环绕在这些山地间,也就出现了普洱市独特的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普洱市管辖内年均温度大约在17.8℃,最低温度在10.5℃,最高温度在21.7℃,平均年降水量在1100~2200毫米,总的来说,常年温度适宜,气候温和湿润,利于作物生长。无寒冷期,无酷热期,对大叶种茶树生长很合适。每年茶叶采摘期能历时10个月。普洱市一般选用的品种有云抗10号、矮丰、云瑰等优质品种十几种;当地有36万亩的古茶园,制造的原料味香浓郁、色泽良好,都是普洱茶的绝佳原料,为普洱茶的品质保证与产业化推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2.原产地与发源地优势

普洱市既是普洱茶的产地,也是普洱茶的历史源头。早在唐朝,樊绰就有在《蛮书》中提到:“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里的“茶”就是代称普洱茶、“银生”指的是唐南诏六国节度之一,“诸山”也就是如今的哀牢山和无量山。还有《滇海虞衡志》中也提到“普茶名重天下, 出普洱所属六茶山, 一曰攸乐、二曰革登”,这就表示文中的普洱府就是普洱茶的原始产地。普洱与附近管辖区是茶树种类最繁多、茶树变异独特、山茶科种类最普遍的地区,也是传统野生茶树分布最广的地带,是茶树文化的起源地,茶树产地的核心位置,是全球普遍认为最符合茶树生长环境的地区。

3.独特的历史及旅游文化优势

早在东汉时期就兴起了普洱茶的说法,当时的“武侯遗种”至今还存在。这就表示普洱茶的培育和兴起在云南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普洱茶历经了不同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逐渐积淀成如今历史文化悠久、底蕴丰富的普洱茶文化。并且,云南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的居民,普洱茶也因此融入了很多民族文化特色,汇聚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理念、风俗习性、艺术造诣等,也就逐渐发展成了目前历史悠久,独具云南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普洱茶富含浓厚的文化知识,其中有镇沅地区2700年树龄的千家寨野生大茶树、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园、1700年的邦崴过渡型茶树王、茶马古道遗迹,以及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文化。在普洱茶文化底蕴的传播下,普洱茶逐渐发展起来形式各异的普洱茶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4.优良传统与良好机遇优势

茶叶属于普洱市当地最传统的历史文化产业,有数以千年的茶叶文化积淀,有熟练的茶叶生产技能,对普洱茶产业与当地经济收入的提高,尤其是农户增收,有着普通作物和产业难以超越的地位。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我国参与到世贸组织中,为普洱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遇;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创办,特色普洱文化的宣传,都为普洱市普洱茶的发展迎接了新的机遇。

(二)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

1.有丰富的山头古茶资源

普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故乡,亦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区内有众多规模连片的野生茶树群分布并保存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野生茶树。普洱市各县区古茶资源丰富,当地政府依托普洱茶影响力大的实际,优先选择茶产业为突破点,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在全省率先发起成立了企业诚信联盟,先后成立了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普洱茶品牌和思茅有机茶品牌产业联盟。目前,普洱全市有10县(区)121个乡镇,其中80%的乡镇都种植茶,茶园面积102.6万亩,有106万茶农从事茶叶的种植生产。茶叶加工企业中精细化生产的有160户,职工数量在1.5万,年产量加工规模超3万吨,产值超6亿元。茶叶远销至国内外,在国内外市场中推广营销初见成果。

2.普洱各民族积极开发利用茶叶资源

普洱各民族积极开发利用当地茶叶资源,茶产业也成为普洱广大茶农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2019年,全市茶叶面积164.8万亩,采摘面积154.5万亩,面积与上年持平。毛茶产量11.65万吨,同比增长1.5%。综合产值255亿元,同比增长10.22%。其中农业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11.77%,工业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8.92%,第三产业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0.51%。

三、政府在普洱茶产业发展中职能作用的发挥现状

根据中共普洱市委办公室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深化市级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普室字〔2019〕12号)的要求,中共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为目标,普洱市拟订了《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普洱政府职能部门在普洱茶产业发展中职责明确,机构健全。

(一)基本做法

1.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

为了促进普洱茶产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普洱市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普洱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了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为普洱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根据职责,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机关设7个内设机构(正科级),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主要职责:

(1)落实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茶叶、咖啡和生物药产业的战略方针、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结合普洱市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负责拟定全市茶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布局、资源配置、调查研究、情况分析、项目论证、立项申报等工作;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供茶叶产业发展信息,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3)负责全市茶叶产业的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做好技术培训、标准制定、品牌打造、信息统计等工作。

(4)负责全市茶叶、咖啡和生物药产业发展项目的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和国内外市场开拓工作。

(5)负责全市茶叶特种资源、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承担全市茶叶的技术培训和普及推广工作。

(6)负责全市茶叶产业发展项目的政务信息公開工作。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不定期发布重点开发领域、发展方向、项目指南等产业发展政务信息。

(7)指导普洱市茶叶协会的工作。

2.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能够优化政策制度为茶产业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也决定了,政府部分的执政效能、政策导向等各类制度因素,对茶产业发展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茶产业发展战略、创新茶产业管理规则等,构建起系统的茶产业发展推动制度,并在为茶产业提供管理服务、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发挥导向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应当通过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为茶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是政府部门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具有长远性和系统性的发展纲要,以产业整体格局为着眼点,挖掘本地茶产业具有的优势与特色,推动质量监督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其次,应当对茶产业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个体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单个企业并不足以发挥出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作用,而如果完全依靠政府部门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又难以避免地会产生高额管理成本以及过度干预的情况。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在专门性的茶产业管理机构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发挥这一管理结构的协调统筹作用,组织地方所有茶企业参与到产业的发展当中,从而推动地方茶企业形成合力,为地区茶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做出贡献;最后,应当担负起制定茶产业管理规则的责任。茶产业管理规则,是对茶产业中各个利益主体进行协调并对各个利益主体行为进行规范的重要依据,因此,茶产业管理规则的制定,对茶产业的发展以及茶企业品牌的培育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规范茶叶市场秩序的关键。

为了做好普洱茶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工作,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内设发展规划科,负责拟订全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及生物药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茶叶的种植、加工、包装、技术标准等项目的调研、论证、评审、申报等工作;负责茶叶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提出制定规划和有关扶持政策建议;负责拟订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并做好项目专项资金监管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负责做好茶叶产业发展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情况反馈、汇总上报工作。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保障。

(二)主要成效

1.茶业市场规范化

(1)抓互联网+,产业多元发展见成效

一是依托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建设。将线下体验与线上交易相结合建立采购商、咖农、生产商、投资者、消费者消费体验中心,鼓励消费,构建了一个健康有序循环的交易市场。此外,市政府与中冶赛迪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招商引资建设国家级茶叶批发市场。二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研究。依托普洱茶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在茶叶产业基础研究、创新开发及成果转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累计开展了重点研究研发项目20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获得授权国家专利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云南高原特色茶树栽培》;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云南省农业厅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1项“普洱市有机茶园建设集成技术推广”。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1项。开发新产品3个:“茶皂素洗手液”。研发与升级新技术和设备:“普洱茶渥堆温湿度监测预警技术及设备”、“茶叶和咖啡豆的共用自动脱水干燥技术及设备”、“大叶种茶皂素提取工艺及日化用品开发技术”。相关技术及设备建立试验示范点10个,示范基地面积2000余亩。同时,联合中国普洱云启动了普洱茶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2)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和保护作用。截至目前,“柏联普洱”、“祖祥”、“澜沧古茶”等15个茶企业自主品牌已成功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普洱茶”已获“年度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8年1月,普洱茶品牌价值为64.10亿元,比去年提高了4个亿,品牌价值再次居全国“十强”之首,同时被评为“最具品牌资源力”的品牌。

2.产品质量标椎化

为促进产品质量标准化,普洱市以建设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为方向,建设普洱市产业发展标准化体系。一是率先实施生态茶园改造建设。自2010年起,普洱市投入3亿多元资金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截止目前,全市164万亩茶园已完成生态化改造,完成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14个,创建面积达1.5万亩。在全面完成生态茶园改造的基础上,改造提升153户茶叶初制所,促进了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二是普洱市有机认证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在全面完成生态茶园建设基础上,普洱市通过以奖代补、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全市生态茶园有机转换。截止目前,普洱市获有机认证和进入有机转换的茶园面积31万亩,(其中获有机证书的茶园面积15.6万亩,进入有机转换的茶园面积15.4万亩)。根据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市完成10万亩有机茶园建设”目标任务要求,结合各县(区)发展实际,举办了 2018年普洱市有机认证培训暨全程生物防控试点启动会,组织认证机构与普洱市辖区意向认证企业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力争全市2018年完成普洱市10万亩有机茶园建设。三是加快标准制订。充分发挥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和其他龙头企业在标准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作用,与质监部门按全产业链要求,积极申报制定《普洱市绿色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程》、《普洱市有机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普洱市普洱茶仓储标准》等系列符合我市的种植、加工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

制定了诚信联盟章程和企业标准,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洱标识的“五个特定”(特定的企业、特定的产区、特定的原料、特定的工艺、特定的标志)、“四条防线”(诚信联盟防线、产品标准防线、标志使用监控防线、产品检验防线)和“四有四可”(有身份证、有履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的品牌打造之路。2018年,启动了澜沧县、景东县、镇沅县、景谷县、江城县名山普洱茶品牌打造相关工作,思茅区正在推进全域有机示范区建设。

此外,为了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规范古茶树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活动,《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自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普洱市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普洱茶产品质量标准日趋标准化。

3.职业技能普及化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茶战略,加快引进国内外茶专业技术人才,普洱政府支持在本市大中专院校开设茶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文化等专业,重点办好茶叶中等专业学校,目前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开办的茶叶加工专业和茶艺茶道专业已开办为省级骨干专业;2016年云南省滇西运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挂牌成立,也为普洱市培养了一批批髙级技能人才;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培训资源,加大对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新生代茶农和初中高级评茶师和茶艺师培训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中小茶叶流通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大力培养一批有经营头脑,善于攻关推介和开拓市场的营销人才。

(2)积极开办“小小茶艺师”培训班。普洱市关工委每年在各县区、各中小学中组织开办一期“小小茶艺师”培训班,在全市中小学学生中广泛开展茶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活动。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共承办了12期76个“小小茶艺师”培训班,全市中小学共2900名青少年儿童参加培训并取得“小小茶艺师”证书。

(三)存在问题

1.普洱茶市场定位不明确

普洱茶原产地的作物、加工技术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叶独特的口感特点,也是备受人们青睐的地方。普洱茶市场定位源于其保健功效与收藏价值,这些特征是普洱茶宣传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然而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对普洱茶的发展形势定位不清,对市场定位不合理,过于推崇市場炒作,一些普洱茶企业夸张宣传其赋予的功效和保存年份,影响消费者,使得普洱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不好的形象,这一定会对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一些消费者对普洱茶市场现状不够看好,有85%消费者对市场普洱茶质量有所质疑。产业调研表示,有70%的专业人员表示普洱茶市场风险较大、研究表示,在普洱茶生产经营过程中,缺少生产日期、保质期、假冒品牌、虚报年份等不规范行为比比皆是,这期间经营者若不加以管理约束,或许在接下来的市场形势下会因市场监管不到位和消费者维权意识觉醒而被大众所嫌弃。

2.科技和管理水平较低

普洱经济水平薄弱,科技人员不足,技术投入力度不够,使得生产效率不高。茶叶产业中以往的粗放型种植模式与现代集约化模式同时存在,产业布局混乱无序。管理效率低,管理不到位,对茶叶生产的规模化、系统化、商品化掌握的较少。茶叶经营大多以茶农家庭作坊经营,负责人缺乏管理,专业人员不足,缺乏系统培训,使得企业潜力无法激发出来。

3.品牌意识淡薄, 营销观念陈旧

很多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对品牌的作用不够重视。一些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然而营销思路还传统守旧,策略跟不上形势,品牌的潜在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另外,普洱茶品牌多种多样,然而知名度高的寥寥无几,尤其是信誉度好的品牌更少。研究表示,只有8%的消费者会通过品牌来了解普洱茶,再进行购买,另外的则是要先经历开汤审评再考虑购买。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不足,营销理念落后,会导致茶叶市场无法拓展。再者,从整体上来看,普洱茶品牌的市场开拓与促销力度不够,企业缺少专业营销管理人员,品牌创建缺乏长远规划,品牌宣传投入少,推介力度不大,形式单一,品牌影响力、品牌建设、行业整合亟待加强。

4.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优势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普洱市传统文化丰富,历史渊源流传,这对普洱茶的宣传来说,有极有力的优势条件,能够提高普洱茶的附加值,收获更多的经济成长点。这些年很多企业开始考虑提高产品附加值,茶艺文化活动、茶文化与书画文化、民族文化的相融合,“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渐成体系,然而打造起横向的产业链是提高普洱茶附加值的最佳途径。然而基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普洱茶并未与其他产业建立起系统的产业链,如文化产业与普洱茶的结合、旅游业与普洱茶的结合,这些都是影响到普洱茶附加值的提升。

四、发挥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职能作用的对策建议

在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当地政府要转变职能,建立起适应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这是茶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茶叶市场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

(一)充分发挥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

1.完善组织领导。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17]120号)文件精神,按照云南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协调、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当地政府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将茶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层层细化目标任务,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引导行业组建企业联盟,发挥涉茶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以行政、科技、市场、金融、法律等手段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每年按期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以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有力推进、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扶持。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要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吸引金融机构并引进国内省内专业团队,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探索开展茶叶农业保险试点,为茶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3.搞好舆论宣传。突出“普洱山、凤凰山、困鹿山”山头品牌,制定宣传计划,以车站、机场、宾馆、广场等重点公共场所为依托,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为平台,采取播放普洱茶宣传片、印制出版刊物、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加强普洱茶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升消费者对普洱茶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和信赖度。注重培养普洱茶宣传人才,建立一支既懂传媒业务又懂茶知识的专业宣传队伍,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舆论宣传效果。

4.强化跟踪问效。建立普洱茶产业发展评估报告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及时汇总形成《普洱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报领导小组审定,为普洱政府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提供基础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决策依据。建立普洱茶产业发展督导机制,成立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结果。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县区,年度茶产业发展资金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推动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县区和部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并问责主要负责人。

(二)充分发挥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服务职能

在茶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符合当地发展的公共服务制度 , 实现服务职能的制度化、公共化社会化。在此基础上 , 确立政府服务职能的战略重点 , 确保可持续的政府服务供给 , 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1.营造良好的普洱茶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由于普洱各级政府的重视,广大茶人、茶企、茶商的积极策划和众多媒体对普洱茶文化的传播活动,开展了诸如古道寻访、名山藏茶、马帮进京、拍卖捐赠、举办展览、交易、博览会等多种活动,大大提高了普洱茶的知名度,营造了普洱茶市场氛围,促进了普洱茶兴起。然而从全国来看,普洱茶热仅仅是开始,除广东、云南、福建及少数几个大城市,华东、华中、东北等地区仍是绿茶的天下,普洱茶并未完全打开市场,所以普洱茶的市场空间仍很大。从消费群体看,普洱茶消费大都是一些文化人、公务员、企业老板等中高端人群,普通人群喝普洱茶的还不算太多。从消费意识上看,虽然经过市场洗礼,培育出了部分较为成熟的消费者,但相当一部分人还比较脆弱,不够成熟。有的人是为了赶时髦,喝普洱茶并未成为必需品,实现常态化,遇有风吹草动,这些人就可能发生恐慌、拒喝、停购等现象,这对普洱茶的生产、销售带来冲击。因此,要继续发挥茶文化的作用,一方面提高普洱茶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人群了解、认识普洱茶的价值,成为普洱茶新的消费者。另一方面,要对普洱茶的功用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宣传,引导和培养健康成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群体,促进普洱茶产业的顺利发展。

鼓励成立各类茶文化促进组织 , 支持社会组织建设茶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深入挖掘、整理、传播茶文化,推进茶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农业(茶业)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挖掘、整理、传播茶文化,开发推广茶文化旅游,加强茶文化对外宣传与交流。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及其传承人给予保护,对传承人给予奖励和资助。

2.加强茶产业新技术的推广

普洱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有关茶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推进茶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升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组织茶叶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并参与当地主要茶类生产加工新技术推广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以增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主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实现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1)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企业、社会等资源力量,支持通过人才进企业、科研进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措施,建立科研院校和企业人才互补的良好机制。开展“百千万”茶专业人才培养行动,着力培养百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千名中级职称业务骨干、万名实用技术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开展省内外国内外交流、专场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家把握发展方向、应对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

(2)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创新技术平台,鼓励支持科研院校和茶叶企业建立名师工作室、专家工作站,加大茶树新品种选育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对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依托国家、省茶产业技术体系及试验站,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全程机械化、发酵储存、新产品研发等茶园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和深加工技术推广力度。

(3)加强科技服务建设。坚持协作攻关、创新联动,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市级普洱茶技術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我市农业大数据资源,为普洱茶产业发展提供业务指导、智力咨询和舆论支持。鼓励支持科研院校与茶叶加工园区、茶叶企业合作建立茶叶研究院,开展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关键工艺技术、基础性研究等重大项目攻关。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推动信息资源、仪器设备共享,使企业、园区成为产品创新主体。

3.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政府职能部门要设立专门的内设机构,负责全市茶叶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做好茶企业指导、协调和信息服务工作;承担全市茶叶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分类指导和服务;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企业的扶持政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负责为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信用评价、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对外合作等服务;负责拟订全市茶叶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拓展工作,不断提高全市茶叶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负责各类展览展销、宣传推广活动的方案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信息收集、效果评估工作。为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4.开发适合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到更好的投资者,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新三板”上市,建立并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补齐资金不足短板外,依托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这一平台,由普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侨城(云南)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撬动金融机构资金,共同设立大规模的普洱茶产业基金。另一方面,与中国工商银行“融e购”、移动“彩云优品”、“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洽谈合作,多聚道营销联盟产品。利用银行普惠金融项目,为各类茶企和茶农提供创业、产品研发等项目贷款。同时,发挥农业担保机构的杠杆作用,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贷款,采用“基金+担保”等金融组合手段,创新适合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对茶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具备发展潜力的茶叶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茶产业给予信贷扶持,允许其利用茶园、厂房设备等通过评估 后进行担保贷款,并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为茶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保障。

(三)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茶产业行业自律能力

缺乏系统的行业监管,就会导致行业自律水平差。如今,能够约束普洱茶的行业准则及管理体制较少,一是云南省质监局提出的《普洱茶综合标准》,这项准则主要对云南省普洱茶产区种植条件、生产加工环境与验收等技术提出了约束条件;另一个则是《普洱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这里通常对普洱茶具备的品质特性、种植管辖区和管理办法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能够贯彻落实的企业寥寥无几,这里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行业的监管,引导普洱茶市场走向规模化、合理化,保证普洱茶有系统的准则,保护好普洱茶的积极正面的形象。

普洱茶加工企业,要紧跟形势,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发挥科技人才、地理位置、市场等优势,在普洱茶生产加工方面有显著效益。普洱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普洱茶生物科技开发企业也相继落户在普洱市,建立生产基地,对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逐渐开发了普洱茶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今,普洱产品逐渐发展形成了地方特色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山区农民的收入,推动了普洱市普洱茶规模化生产的发展。

1.充分调动部门职能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当地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茶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一些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投人,对茶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广、市场体系建设和营销等给予支持。从2019年起,对茶叶加工企业生产发展、技术改造等贷款进行贴息,对达到一定规模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行补贴,对连片开发、 品种符合规划、质量符合标准的种茶企业、种茶大户和茶叶出口大户给予扶持,对茶叶市场体系建设、省外境外市场开拓、茶叶产品申报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茶叶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等给予补助,对茶叶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等进行投人,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或企业给予奖励,对开设茶类专业的学校给予扶持。普洱各茶叶主产县(区)也要加大对茶产业的财政投人,支持茶产业发展。

(2)强化部门配合。普洱各级政府要将茶产业发展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 要加大资金、项目扶持力度,抓好茶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国土部门要对茶叶企业新建厂房用地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安排;商务部门要支持茶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创汇;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茶叶流通和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茶叶产品,保护消费者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税务 部门要对茶叶企业销售自产的茶叶,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方面的减免;科技部门要支持普洱当地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进步,对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的科技攻关给予倾斜扶持。

2.打造普洱茶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

(1)加强普洱区域品牌打造。用好“普洱”这个地名和产品名称完美结合的金字招牌,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为目标,加大品牌整合力度,走活品牌引领这盘棋。制订出台《普洱市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今后三年的全市茶产业发展工作目标和重点,为全市普洱茶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搞好普洱茶国内外宣传推介活动。通过举办中国普洱茶节、云南普洱茶交易博览会、普洱产品拍卖会、《普洱》杂志茶山行等影响力较大的赛事活动,不断提升普洱区域品牌的价值及国内外影响力。三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做好对外宣传,擦亮“普洱”金字招牌。拍摄制作《世界茶源》宣传片和《世界茶源》广告片。充分利用云南网“天下普洱”频道、普洱日报、普洱电视台、普洱人民广播电台、普洱三宝、普洱双语等媒体资源,加大普洱茶宣传力度。

(2)提升企业产品品牌知名度。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杭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展会活动,不断提升普洱区域品牌的价值及国内外影响力。统一打造“普洱茶大品牌”,积极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加强宣传和推介普洱茶、滇红茶公共品牌,积极推动普洱茶生产技藝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可持续认证(GAP、UTZ和RA),围绕大型龙头企业,择优重点培育几个有规模、有前景、基础好、效益好的企业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认可度。

3.以市场为导向, 培植龙头企业, 走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之路

根据市场形势,完善已建成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引导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确保资源与市场的协调对接是产业化经营的最终目的。如以龙生集团为主导的茶叶集团企业,一改传统的单打独斗、集约化程度低、效益差、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局面,对普洱市茶叶的统一规模化发展发挥了积极引导的作用。研究表示,茶叶集约化生产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举措,唯有把握好茶叶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才能聚集各散户茶农,规范有序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而龙头企业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明确目标,积极培植普洱茶集团、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同组建起集团企业,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保证产品质量,建立特色茶叶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品市场的份额,提高当地普洱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的全面发展。

4.实施名牌战略, 走特色茶、名优茶生产之路, 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愈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和最终选择。事实表明,市场竞争往往是品牌间的竞争,谁具备知名品牌,谁就占据市场。目前普洱市有10多种茶产品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然而其品牌形象还是不够清晰。而能够获奖的优质产品数量不多,仅作为“样品”或“展览品”,无法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政府要引导茶叶企业要重视对名优普洱茶的科研投入,优化加工技术,对包装营销、产品宣传加大力度,满足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树立特色品牌,研究特色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开辟出普洱茶的国内外市场。要重视对企业营销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将名优普洱茶推广到市场,并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根据云南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将普洱风俗习性和茶文化与经济发展系统的结合,将民族文化融入经济因素中。

当地政府部门应着力集中培育重点茶叶企业。实施“产業兴龙头,龙头带产业”战略,通过分类指导和支持引导,做大做强一批茶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选择5 -10家特色明显、产销结合、农贸一体、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培育打造成为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采取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整合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20年,推动1 -2家重点茶叶企业上市。选择几个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好技术条件、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初制茶厂进行优化改造,支持其引进茶叶清洁化加工设备及其配套技术,改造厂房和加工环境。当前,普洱市普洱茶产业格局已渐成体系,应把握好其参与市场竞争的立足点,重视对市区省区及国内外普洱市场的分析探讨,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知识和经验。并运用普洱茶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中的潜在商机,对普洱茶加强宣传推广,推动普洱茶走向更远的地方。

(四)加强对茶产业市场的监管

对茶产业市场的监督,是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之一,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对茶产业市场进行引导与规范的重要手段。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违法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假冒伪劣茶叶产品的生产、产品安全质量不达标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依靠茶产业市场自身所具有的淘汰功能,而且也需要依靠政府部门对茶叶市场的监管,只有在此基础上,茶产业市场才能够具备公平的发展环境,也才能够对一些优秀企业与品牌的利益进行维护。具体而言,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茶产品质量监督与针对违法行为所作出的行政执法两个方面。从政府部门对茶产品开展的质量监督来看,质量监督是推动茶叶生产主体提升产品质量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推动茶产业品牌构建的重要基础。政府部门应当以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构建起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控体系,从而有效减少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出现;从政府部门对茶产品开展的行政执法来看,政府部门具有贯彻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稳定的职能。因此,政府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茶叶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对茶叶市场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威慑与打击,从而让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加良好的环境。

1.卫生安全监管

(1)抓实投入品源头管控。从源头上把好茶园投入品准入关,推行茶园农资投入品的经营销售备案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茶园专用绿色环保农药产品目录,建立可追溯机制。加大对茶园投入品销售、使用监督检查,对未取得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证、违规经营投入品、未建立购销台账的销售网点依法依规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媒体及社会公众监督。

(2)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对茶叶生产的肥料、农药使用,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茶叶产品包装和标识标注阐明监管要求和如何监管。对违法者制定出具体的惩罚标准,对执法者违规也要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惩戒措施。从源头严格把控茶产品卫生安全,建立起良好的安全保障体系。

2.市场次序监管

(1)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实施“普洱茶质量生命线工程”,严格按照《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加大对茶叶企业生产环境、加工人员、设施设备等执法监管和整治力度,推进初制所配备产品质量检验员、精深加工企业配设检验室和检验员,开展日常检测。加强对茶叶基地建设的质量管控。

(2)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明晰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横向协作,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市场管理的强大合力。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组,以茶叶生产企业、茶叶销售市场、电商营销为重点整治范围,以普洱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编造年份为重点整治内容,对企业生产、市场销售、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严格监管,及时公布检查结果,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取缔企业的生产、加工、经营资格或移交有关司法部门处理。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强化社会监督,畅通消费者权益维护渠道。完善茶叶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加大违法失信经营主体惩治力度,及时曝光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塑造规则清晰、公开透明、公平合理、诚信经营的有序市场。

(3)规范茶业协会和社团活动。茶叶行业协会等茶业社团组织可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专家开展茶叶名优产品评定工作,但不得强制茶叶企业参加,也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3.环境保护监管

开垦茶园应当符合茶产业发展规划,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当地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态茶园和茶园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生态茶园和茶园示范区建设。禁止在坡度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新开垦茶园。对坡度过陡且无法进行生态改造的茶园,应当退茶还林,避免水土流失。确保在茶叶种植和生产中环境保护监管到位。

结束语

当地政府部门参与茶产业的发展,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对优化茶产业发展环境、提高茶产业发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定位并明确自身的策划职能、服务职能与监督职能,实现自身角色从掌控者到规则构建者、秩序维护者以及服务者的转变,从而为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兴琰.茶树原产地. 云南[ M ]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132

[2] 何青元. 建设生态茶园, 促进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机推广, 2003, 5: 51- 52

[3] 陈 虎.有机普洱茶生产技木规范浅议. 热带农业科技, 2003, 3: 32-36

[4] 彭建交.赵兴华.论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思考·探索2016 年第 06 期

[5] 李军鹏.论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14

猜你喜欢

职能定位茶产业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新时期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新模式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的构建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定位的思考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