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14宋向荣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麻醉效果罗哌卡因

宋向荣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手部或前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将其分为A组33例,B组35例及C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30mL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中A组浓度为0.25%,B组浓度为0.375%,C组浓度为0.50%,比较各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低于A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C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低于B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术后1h、6h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h B组及C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B组及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375%的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效果显著,术后疼痛轻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手术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为避免及减少各种并发症,临床上常利用神经刺激定位下实施麻醉,以提高麻醉成功率及阻滞效果[1]。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长效局麻药物,具有心脏毒性小、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好、时程长的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2-3]。但选择何种浓度的罗哌卡因更有利于提高麻醉及手术效果目前仍无统一标准。为此,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100例手部或前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100例手部或前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且排除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药物过敏史、阿片类药物成瘾史、手术及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者。根据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将其分为A组33例,B组35例及C组32例,其中A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3~57岁,平均(39.85±3.42)岁;B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40.32±3.17)岁;B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2~59岁,平均(40.15±3.58)岁。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的心电监护,开放对侧上肢肘静脉,麻醉前常规肌内注射0.5mg的阿托品及10mg的安定,再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后采用神经刺激针于前中斜角肌间沟处进针,开启神经刺激仪并调整刺激强度及进针位置,当出现肌颤动反应后回抽无血后,再给予30mL罗哌卡因静脉推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25%,B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375%,C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50%。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患者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标尺法(VSA)评价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麻醉效果

B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低于A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C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低于B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点三组 VAS 评分

术后1h、6h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h B组及C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B组及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罗哌卡因可有效抑制神经元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断神经兴奋及传导,在一定分为内,麻醉药物浓度越高其麻醉效果越好,但当药物浓度超出最佳浓度时则会产生药物毒性作用,引发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浓度对保证手术效果意义重大[5-6]。本研究结果表明,B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低于A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C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显著低于B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提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越佳,但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也越长。结果还表明,术后1h、6h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h B组及C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但B组及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增加镇痛效果越好,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0.375%的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效果显著,术后疼痛轻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初秀,聂晶鑫,王东.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137-138.

[3] 趙正兰,方琴,祝燕琴.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07):732-733.

[2] 宋若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147-148.

[4] 孙义伟,齐玲玲,刘成彪.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2(01):59-61.

[5] 黄振杰,彭婷,李杰,金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4,35(08):1625-1626.

[6] 郭能起,吴论,伍嘉艳,赵立梅.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8):105-106.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硬膜外镇痛60例疗效观察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