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听真看真感受”:摄像师的职业追求

2019-10-12邹吉鸣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聆听发现感悟

邹吉鸣

摘要:很多从事和即将从事摄像工作的朋友,都认为摄像是一份门槛低、易上手的工作,并且很多从业者感到枯燥乏味,循规蹈矩,其实,摄像工作需要的是积累,是悟性,更要在创作中追求真听真看真感受。

关键词:摄像机;感悟;发现;聆听

“先干摄像吧”,这是我从业十余年来听到的最多,也是听着不太舒服的一句话。新来的小伙子,工作调动的老同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摄像看起来是最好学、最容易上手的一份工作,似乎没有什么门槛。当然得看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开机、聚焦,这两步可能一个钟头就能熟练掌握,但如果这样就说“我会摄像了”,那就太天真了。摄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创作。需要日积月累,需要用心感悟,需要的东西太多太多。

大家都知道演员在从事表演工作时,追求的是“真听真看真感受”,这也是演员一生所要追求的东西。但我认为不光是表演,很多艺术形式的表现都需要追求这三个方面,因为艺术是相通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摄像工作。

一、寻找亮点,发现世界

不管是拍新闻、专题,还是纪录片、广告、文艺晚会,看,不光是在寻像器看,用眼睛去看,更要用心去看。看是寻找,是去发现,捕捉拍摄对象一切有价值的相关要素。山东卫视有一档栏目叫《说事拉理》,有一次出差去河南采访一对特殊的新人。2005年,董玲32岁,李凯(化名)37岁,两人相识相爱,并计划买房结婚。正当两人憧憬着美好生活的时候,董玲却查出了直肠癌晚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黑瘦的男人手足无措。一天晚上,李凯见路边停着一辆电动车,就偷偷地推回了家里,想卖了为爱人筹点救命钱。然而,车还没有卖出去,他就被绳之以法……

而当我们见到他爱人董玲时,人已经是极度虚弱。医生说已经没有多长时日了,在这个破旧的小屋里,灯光昏暗,她躺在一张木板上,说话声音很小。采访中,我看到在她枕头边放着几个红包,在这脏乱破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采访间隙,我拍摄了红包的特写镜头,这是用过的,上面还写着字,我就问她是自己准备的吗?她拿起来轻声地告诉我,听说新郎娶新娘的时候,必须往门缝里塞红包才能进门。这一个细节看似不起眼,却饱含了她对于婚礼当天那种喜悦气氛的无尽向往。无独有偶,在监狱采访丈夫李凯的时候,凌乱的床上,我看到了一条红腰带,我也拍摄了红腰带的特写镜头。李凯也说了,婚礼那天他要扎上这条红腰带,迎娶他美丽的新娘。

一边是红包,一边是红腰带,在中国人眼里,这个象征着喜庆、美满、团圆的热烈颜色,驱使着这个男人一定要在妻子生命的最后时光,让她成为美丽的公主。红色,让两个人憧憬着美好生活;红色,让这对新人奢望着美丽的明天。但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那张天网,告诫着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做违法的事,不能触碰那条红线。两个人最终在监狱里完成了婚礼。他们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新娘可能无法活着等到丈夫出狱的那一天,李凯也肯定会在高墙下悔恨莫及。而这时候的红色,却又显得那么残酷,那么苍白……

二、用心做一名聆听者

作为一名摄像师,我们的工作绝不是机械化的,是一定要有思考,有灵魂,有血有肉的。在演播室录节目,完成工作的同时,试着去做一名聆听者,感受场上所发生的一切,把自己融入其中。任何人和事,只要是做成电视节目,肯定会有它的独特之处,都说“开卷有益”,听一听,总会有些许的收获。

综艺频道有一档草根选秀类节目,在一次录制中,一个小男孩儿来了,他的名字叫李佳诚,光是这个名字,很多人就很期待他的上场。然而他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儿,母亲因病去世,他那可恶的父亲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小家伙跟着姥姥和舅舅生活。小佳诚从上台开始,一直是带着天真的微笑,脸上根本看不到失去母亲的痛苦。舅舅告诉他,妈妈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只要他唱歌,妈妈听到了,就会回来。

耳机里没有传来导播间忙碌的嘈杂,没有现场导演的催促,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听着这个四岁的小男孩儿所经历的一切。同时,小佳诚脸上的表情,手里捏衣角的动作,以及一直相信妈妈会回来的坚定眼神,都在我缓缓变焦的镜头里呈现出来,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是真的在用心聆听。而当他开始唱《天之大》时,现场所有人都安静地听着——“妈妈,月光之下,静静的,我想你了”……音准不准,节奏不对,但没有人去计较这些,只是在认真听,而我的镜头也是跟着他的情绪和思念,缓缓地由远及近……整个过程,我仿佛与小佳诚一起沉寂在他的幻想中,一起天真地等着“妈妈”能回来。所有人都不想从这个梦境中醒来,不想打断这个孩子关于妈妈的梦想。现场很多人流泪了,当然也包括我。整个过程的拍摄,导播没有过多的调机,一切都是在无声中完成了录制,并且非常完美。

所以为什么说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真听真看真感受”,你用心去听了,用心去看了,用心去感悟了,这些因素在你的脑海里交织成画面,并通过摄像机综合运用光圈、焦段、景深、帧率等表现出来,体现的就是你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让你与拍摄对象在时空和思绪上产生共鸣。

三、感悟人生百态,升华职业温度

《惊喜!惊喜!》是山东卫视倾心打造的全国首档情谊援助类节目,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寻亲环节,栏目组联手“宝贝回家”网站,竭力为走失儿童寻找亲生父母。有一期节目是去贵州习水拍摄。20年前,只有六岁的王伟在放学后去捡橘子皮,为的是可以卖给药材厂挣點零花钱。可就是从那天晚上开始,这个宝贝儿子就再也没有回到父母的身边。

我们采访王伟的父母时,父亲说,当时通信不发达,这里又是一个山沟小镇,根本没有一丁点儿线索,找孩子,成为这20年来他们一直坚持的信念。在多方努力下,20年后,王伟终于找到了。而我们这次来采访,就是为了拍摄父母与孩子20年后的团聚时刻。说实话,这期节目的这个寻亲环节,观众最想看到的(也是保证收视率的),就是两天后,我们要拍摄的家人团聚。我和编导也做了充足的沟通,包括见面那天地点的选择,天会不会下雨,如何避免拥挤的人群,所有困难都想到并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同时去采访的还有央视和贵州卫视的同行。而正当大家为两天后的团聚布置机位,各自分工的时候,我却留意着王伟父母的一些细节。作为父母,想到走失的儿子在20年后又出现在眼前,已经是一个26岁的中年男子,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个“陌生的亲儿子”?母亲除了拿出儿子六岁前的黑白照片,还拿出了儿子小时候穿的衣服。她好像是怕别人看见,总是放在角落里,但她每次都要叠整齐放好。因为对于母亲来说,她对儿子的印象确实只是停留在那个六岁的小孩模样。手里拿着这几件小衣服,拿起来,放下去,她内心的感想也是既兴奋又复杂的。而父亲自己却买来一套新的酒盅,青花瓷的,很精致。他一直把这套酒盅放在厨房的最高处,生怕被来往的人碰着。我问他,都准备了什么好酒啊?他笑了笑说,孩子走(失)的时候才六岁,现在突然回来了,也不知道这家伙的酒量怎么样。说到这儿,这个老父亲却天真的傻笑了起来。确实,这20年来,他和儿子彼此失去了太多本该拥有的陪伴,王伟的成长路上都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他不得而知,只是知道这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在今后的日子里,能陪他喝酒啦。

父母的这些细节我都开机拍了下来,作为父母,希望快点儿见到儿子,但又害怕见到儿子,怕见到儿子后,藏在心里二十年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观众肯定是期待看到家人团聚的那一刻,但我认为,在团聚前的这两天,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刻画着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这些,也是节目的点睛之笔。

终于,两天后的早晨,小镇格外热闹,母亲却迟迟不愿出门,在屋里踌躇着。在父亲的催促下,她戴上了结婚时戴的金项链,和丈夫一起来到了门口,在人群的最前列,等待儿子的回归……

四、匠心不改,应对时代变革

可能会有人说,上面说的几个例子节目时长足够,表现细节也是时间充分允许的。其实不然,你的拍摄走不走心,一个镜头大家也能看得出来。何况当下是短视频时代,如何让你拍摄的作品在短短的十几秒时间里抓住大众的眼球,这就对我们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段时间工作之余,我帮朋友的影视公司拍摄了一个银壶的广告片。客户要求剪出一版五分钟的宣传片,同时也要剪出一条15秒的短视频。说实话,五分钟的宣传片倒是没有问题,但15秒的短视频,我们倒是在对稿过程中认真听取客户意见,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讨论。因为这是一个山东老字号的企业,上百年的历史,四代匠人的传承,成品制作过程烦琐,雕刻精细,这些信息量都要集中到15秒的时间里去展现。

在拍摄中,我没有让老姜(第三代传承人)穿工作服,而是穿上了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山装,以现代化设备为背景(设备在暗处,虚化),拿着祖辈留下的工具,在半成品的银壶上雕刻图案,逆光拍摄图案的特写(使轮廓清晰立体)。我们点燃烟饼制造烟雾,打出几缕光束并运動,整个画面就是青烟缭绕,老姜在其中独自雕刻,既有传承百年历史的时空交错,又有斗转星移的文化厚重感。而在拍摄产品的镜头时,我把摄像机的色温数值降低,拍出偏冷色调,运用大光圈,前后虚化衬托主体,既体现了其高品质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展现了传承匠艺的神秘色彩。最后,我们让一个年轻的女演员身着汉服,拍摄用银壶煮水沏茶,整个环节全部运用高帧率拍摄,这样更是体现了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的认可,并愿将其发扬光大。这样,在15秒的短视频中,客户所要求展现的信息量都得以呈现。

五、结束语

创作有温度的作品,做有情感的摄像师,我认为就是把“真听真看真感受”融入自身的工作当中,就是把人们的“所想、所闻、所见”提前感悟,我们应带给观众的正是我们对生活最大限度和最真切的观察,带着这份“责任”,去创作,去享受,你就能体会到不一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埃德森.故事策略[M].徐晶晶,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聆听发现感悟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喧嚣时代如何学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