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记”类古文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2019-10-08孙秋霞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参与兴趣

孙秋霞

摘 要:笔者以《小石潭记》为例,做了“记”类古文教学的几点尝试。通过各种课中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知大意,在诗情画意的表达中激发古文学习的兴趣,在搜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诵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 参与;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90-001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作者或即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我们初中阶段就遇到了多篇这样的文章: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叙事如《桃花源记》,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像《岳阳楼记》等。

下面我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例,浅谈“记”类古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试图摒弃传统教学对古文的碎片化解读,尝试多维度地对文本进行整体性把握。以前,教师逐字逐句地解释分析,教师说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教师辛苦学生收获了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也渐渐丧失殆尽。我们教师何不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能识文断句,理解文意;在娓娓的叙述故事描绘美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在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生平,感悟作者情感,从而有意识地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过程中得到训练及提高,我们何愁学生们不喜欢古文?何必害怕古文量的增加?

一、能识文会断句,在诵读中感知大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写道: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古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同样不可忽视。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面对有时代感的古文,应让学生多加诵读,并以多样的形式进行。

在教授《小石潭记》时,我进行了尝试。先让学生自由读,接下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齐读,最后女生男生交叉读。在反复诵读后,我吃惊的发现,在疏通字词的过程中,学生大多能說出文章字词句的意思,就算有时被难倒,他们会根据前后文意思进行猜测,与答案也八九不离十。事实告诉我们,反复诵读,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教师也在无形中解放了自己,无须像个机械的翻译机那样喋喋不休。课堂上的学生充分被调动起来了,参与度极高,教师在课堂上更像个引领者,适时的点拨即可,讲解的很轻松,学生学得很愉快。

二、叙故事绘美景,在表达中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教授“记”类古文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文章无非是记事记物或写景记人。《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登泰山记》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看日出的经过;《岳阳楼记》则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在教授此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给小石潭写一段导游词,来介绍小石潭,写出小石潭的特色。如旅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身处永州小石潭。

在这里,唐代诗人柳宗元曾经留下足迹,并写了一篇佳作——《小石潭记》。

让我们凝神细听,耳畔是否传来如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发出的声响,清脆悦耳……

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努力用最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心目中的小石潭美景。写好之后,进行分享,同学们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时而在唰唰的写作声中紧张而凝重,时而在用心交流时热闹而活跃。

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学生们叙写了柳宗元的故事,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通过对课文另一角度的独特解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了学生出口表达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古文不再是枯燥的机械识记,也可以在多种活动中进行,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在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被激发了出来。

三、知经历明背景,在搜集中感悟情感

在201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说明》中对于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不仅能够基本读懂,还要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正因为古文对于我们有距离感、时代感,所以我们常有“知人论世”之说。的确,对于作者经历的了解会更有助于读者对于其作品的解读,对其情感的把握。但如何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是直接告诉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搜集探索?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时常会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查阅相关的背景故事,这样学生印象会更深刻些,也时常会有意外之喜。

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作者的人生阅历,再去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试想,如果你不知道柳宗元的经历,如何理解他明明听到水声“心乐之”,见到游鱼,觉得鱼儿“似与游者相逗乐”,突然间就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因为柳宗元因改革而被贬永州,整日郁郁寡欢,于是只能寄情于山水,凄清伤感是主调,见到美景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周围凄清环境的触发,自然又忧伤起来了。在这里,乐只是忧的另一种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你轻而易举的给予,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答案,那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得到答案的幸福感大大增强。因为在这过程中,他们体验到的“权利感”,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记”类古文只是众多古文中其中的一隅,笔者也仅以《小石潭记》为例探索了一些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希望通过我们教师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古文,爱上古文课,让我们的经典再次焕发出新的精彩。

猜你喜欢

参与兴趣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