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足与改进

2019-09-20曾碧辉

时代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不足改进预算管理

曾碧辉

【摘要】制度建设是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预算管理的深入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当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而言,预算管理制改进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包括调整预算编制基础、明确预算编制原则、构建系统预算制度、加强预算制度执行等。

【关键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不足;改进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公共医疗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尽管在数量上少于民营医院,但承担的医疗服务却占到80%以上。作为事业单位,公立医院不同于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以自由资金为主,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又使得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优化医院内部治理,全面提升医院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与客观需要。当前,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也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医院预算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必须采取好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足

以我国某公立医院为例,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公立二级管理综合医院。是东莞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清溪医院是东莞市社保定点医疗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盟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协作网络(远程会诊)合作医院,解放军广州总医院军民共建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广东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并获得母婴保健执业许可资格。医院总部占地3万平方米,另有大利院区、三中院区两外延医疗服务点。年总收入3亿以上,950名员工,605张病床。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自身内部的预算管理也与其他公立医院一样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预算编制基础不合理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医院预算编制的必然选择,但在当前的预算管理中,不少公立医院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编制基础,由此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在支出预算中,公立医院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存在划分不合理的现象,不少医院的基本运营费用被笼统的划归到项目支出中,乃至于存在同一笔费用分为两个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个部分的现象。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系统

对预算管理制度而言,制度的系统性是保障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先决条件。随着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全面预算管理成为预算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因此,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突出系统性与全面性,但在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中,公立医院显然没有做到此点,契合医院预算管理需求的制度尚处于缺位的状态。

(三)预算制度执行不高效

执行乏力是预算管理制度中的常见问题。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上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较深,财务管理理念相对欠缺。预算管理制度是保障预算管理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但医院内部对预算管理制度缺乏正确的观念与科学的认知,导致预算管理制度在执行环节中得不到有效的重视,违反预算管理制度的行为屡见不鲜,降低了制度的效能。

二、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改进

(一)调整预算编制基础

当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预算编制基础与会计核算基础不一致有着很大的关系,预算编制基础与会计核算基础的不一致不仅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也使得预算执行与考核无法有效的开展。因此,在预算管理制度的改进中,首要工作便是调整预算编制的基础,在参考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对医院的基本支出以及项目支出进行合理的设置以及科学的分类。预算编制常用的基础有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从当前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来看,权责发生制是医院预算编制的必然选择,首先,公立医院内部具备良好的权责发生制的环境基础,我国公立医院自1989年便在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也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已经深入人心,以此为基础编制预算,可以更好地获得医务人员的认同。其次,权责发生制能够降低预算编制的难度。医保收入在医院收入中占据大头,而医保资金的延迟拨付使得收付实现制具有很大的编制难度。借助权责发生制,公立医院在预算编制中仅需预测业务量的规模,便能完成预算编制的工作。

(二)明确预算编制原则

公立医院具有特殊性,作为事业单位,其建设资金大都为医院内部资金,财政拨款比例相对较低。因此,在预算编制中,需要取消收支平衡的限制,引导医院在发展中存在适当的收支正结余,这样能够赋予医院更强的主动性。对支出项目的调整是明确预算编制原则的重点内容。在以往公立医院的预算编制中,资本性项目被无差别地纳入到支出项目中,实际上此一做法是不合理的。因为根据权责发生制,诸如资产折旧费、摊销费等费用已经被纳入到支出项目中,再将资本性项目纳入摊销项目,容易导致支出项目中出现重复列支的问题,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因此,医院需要调整支出项目,将资本性项目单列预算报表。从长远的角度而言,单列资本性项目预算报表有着重要的价值,一来,资本性项目通常金额巨大,列入一般支出项目,难免会使医院收支预算失衡,二来,借助单列的预算报表,有助于医院更好地审核资本性项目的资金来源。

(三)构建系统预算制度

对公立医院预算管理而言,制度建设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制度是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标准性,对预算管理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医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单位,其资金来源以及运行方式都有着特殊性,因此,盲目地套用一般行政机关的预算管理制度根本服务服务于医院的预算管理需要。就以资金管理而言,公立医院在制度建设中需要遵循灵活性与严格性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比如,针对政府的专项拨款资金,医院在支出中要有严格的程序以及监督检查机制,而针对医院的自有资金,在支出中可以具有相应的灵活性。同样的要求也表现在巨大的资本性支出以及日常支出中,前者需要具有严格性,后者需要具有自主性。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当前医院预算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制度的系统性不强,没有覆盖到预算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影响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因此,医院需要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细化管理制度的构建,切实提升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好预算管理制度的价值。

(四)加强预算制度执行

“世不患无法,患无必行之法”,当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和制度建设层面的不周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外,同样和制度执行中的不严格紧密相关。制度执行乏力,导致预算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降低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因而,在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改进中,必须将加强预算制度的执行作为重点内容,从责任分配与监督考核两个角度采取好有效的措施。首先,就责任分配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当前预算管理的主要模式,其以全员管理为主要特征,医院内部所有部门、岗位均被纳入到预算管理的范畴中,公立医院需要结合部门、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合理地分配预算管理责任,确保预算管理的全員性与全面性;其次,就监督考核而言,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将预算管理作为岗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以岗位考核为基础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使预算管理效果作为确定员工岗位绩效工资的重要元素之一,如此,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岗位绩效考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语

预算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主要评鉴,预算管理制度自身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预算管理的效果。因此,针对当前预算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公立医院需要采取好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预算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不足改进预算管理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