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浸满书香的童年里愉快地成长

2019-09-10董䶮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5期
关键词:童年成长阅读

董䶮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精神生活的源泉,课外阅读本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有效进行自主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童年;成长;阅读

一、阅读,老师先行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我常在学生午读时给孩子们读一些课外读物的片断,因为我深深知道,只有教师要多读,自己才是儿童读物的读者,才能成为指导者。学生往往把老师当作偶像,学生喜欢听老师读书,喜欢听老师的声音。老师的阅读,恰恰就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二、阅读,营造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整个教室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

三、阅读,生活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公交站台的广告,家电产品的使用说明,药品的说明书,报纸上的新闻等等都是随手可得的阅读材料,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学生也会感受到阅读就在生活中。

四、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的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低年级段的孩子开始练习阅读时,我就常常布置课外阅读读书问题单,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边思考边读,孩子们的读书成果会让他们觉得自豪。中年级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如,在阅读《狼王梦》一书时,可让学生通过母狼紫岚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了解她的内心,体会整本书的主题。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了解入物内心活动的学习方法后,便要求他们自读课文中的文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时,更多的孩子能对草房子的描写,对人物的描写加以关注,体会文字的精妙,感受美文的魁力。孩子们的目光在聚焦语言文字,发现文字的独特魅力,这时,鼓励他们把喜欢的片段背诵下来,指导他们有意识地储蓄积累。当孩子们的积淀化为一首首童诗、一篇篇日记时,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也显而易见。高年级对所读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扫视全文,了解内容大略,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这种阅读方法,往往是用在独立阅读课文中。当然,浏览不等于走马观花,而是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比如阅读四大名著时,可用此法。

除此之外,还有跳读、美读、研究读等方法,通过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会课外读书。让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精心选择,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

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下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不断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二)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

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利用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自己所读的书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和展示,包括“讲故事时间”“我最喜爱的人物”“精美句段集锦”“启发与收获”等等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被表扬、被关注和与人分享的心理。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

既可以在书上做批注、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这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它直入文本,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记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徐特立先生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正是这种批注式的阅读方法。

(四)读书人一定要爱护书

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要注意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睡觉、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总之,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愿孩子们的目光能在阅读中来,能吮吸到书籍的甘露和芳香,当孩子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你,闪烁着兴奋的目光,那就说明此时“悦读”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中种下、播撒、發芽、开花,愿孩子们在浸满书香的童年里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晓胜.让书香浸润孩子的童年[J].祖国:教育版,2012(12):43-43.

[2]何素芬.落英缤纷,让孩子童年溢满书香[J].成才之路,2012(32):22-22.

猜你喜欢

童年成长阅读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