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企业与中职院校合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09-10柯莉

青年生活 2019年28期
关键词:对策及建议中职教育

柯莉

摘要:服装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监管制度的缺失使其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其根本原因是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且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文章对于服装企业与中职院校合作的现状发展问题一一阐述,并指出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在服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在下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服装产业;中职教育;对策及建议

引言:

服装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前几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莫大的助推作用。而近几年,国家主张“产业转型,提高创新技术,实现核心提升,不再只满足与中国制造”这一核心思想,使得国内服装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两大主体合作现状解析

(一)产业原创氛围低迷,影响设计类院校创新动力

近几年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迅速,一小部分无良厂商为了加大销售量,直接窃取他人设计成品,低价出售,搅乱市场秩序,使得原创设计者的处境水深火热。而大环境的低迷直接导致了服装设计类中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其利益也得不到外部监管部门保障,在校学生逐渐对该产业失去认可度和信任度,认为自己的作品无法在该行业发光发热,甚至会被无良商人当作违法牟利的工具,从而大大降低了创作动力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只一味地跟从课堂理论知识的进度,不再主动进行创新思考。这无异于说是从教育这一根本源头上对服装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进行了重大打击。人才培养的缺失和大氛围的低迷,急需整改。

(二)网红经济发展畸形,中职院校学生道德思想无法得到正确引导

在“网红经济”中,“粉丝效应”逐渐代替了产品本身质量的好坏,一位网红只要拥有足够的人气,无论她的产品是否符合行业规范,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都会被人大力吹捧。这种畸形的发展极易对中职院校一些三观尚未形成的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这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赚大钱”的根本原因是出名,而不是做好产品的设计和质量。在这种暴利产业的扭曲带领下,许多中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会树立错误的思想,这对其产生创新动力极其不利。

企业院校紧密合作,互利共赢加速发展

我国服装企业目前来看依然停留在从制造业到创新技术产业转型之路上。这一转型之路发展时期非常关键,需要对其輸入大量技术性人才,从国外引进更多的专家,通过教育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并且将企业与中职院校相互联系,使得企业能够在经济技术上对教育机构进行外力帮助,而院校能够对企业已有专业人才进行二次培养或技术性交流探讨[3]。这样的互利共赢状态是服装企业与中职院校相互结合最优秀的结果。而企业与院校这样的紧密合作,能够直接在中国服装产业的转型之路上实现质的飞跃,也为中国未来中职教育提供一个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一条专属于服装设计产业的教育学历晋升之路,开拓该行业在国际上发展更多的可能性,提升中国整体制造行业的国际地位,利用第二产业的二次革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就业形势,培养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教育专业及优秀人才。

就现状所提出的建议及改革对策

1.监管部门维护产业原创氛围,为院校学生提供创新动力

监管部门应当统一该行业的规范条例,避免鱼龙混杂的“地区自治”主义出现,严厉打击抄袭违纪行为,加深原创设计专利保护条例,确保每一个原创设计者的设计专利都得到保障,从而对其利益进行法律保障。进行由小到大的细节整改,进行市场抽样调查,增加中职院校重视原创等相关主题的话题宣传度,从而维护产业原创氛围,为每一个在校生对产业的信心和认可度保驾护航。

2.院校教育改革,注重引导学生正确道德思想

在中职院校的教育体系方面,可以从教育方式及机制改革两方面入手,并且积极与服装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开拓其继续深造的道路,为其树立个人梦想,引导其对外部世界的正确认知,强调个人原创性与创新力的重要性,批判性地对“网红经济”等一系列社会热点进行探讨。采用实际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培养,增加学生进入服装企业实践的机会,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其将课堂理论投入实践,再将实践经验回馈理论的系统化能力。在教学团队上,管理部门应当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成本,开展学术讲座,开拓更多国际化学习交流机会,邀请相关专家莅临指导,加深学生认知,提升自我认可度,从根源上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机制的改革上,应当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在实践中采取学生日常行为积分制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运用在实际创新中。

3.企业注资院校,融合创新发展

企业向院校提供已有技术人员,在教育内形成“师父”带“徒弟”的行业机制,凝聚人心的同时,也可以利用院校专业的知识理论体系对企业已有从业人员进行二次培养[4]。给予院校学生前往实体工厂学习、实习的机会,对院校学生有计划的分发相关服装订单,在实践验收过程中发展表现优异的人才,进行个性化培养,使其成为小个体中的“核心人物”,发挥其“领袖”作用,带领整个团体走向创新化道路。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为院校优秀学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通过对一部分优秀人才的培养,带领其参加美术展、时装周等专业性强且陶冶情操的活动,提升其根本审美构造的感知能力,通过社交网络的宣传效应,从而提升该产业从业人员对产业的重视性,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社会地位,增加其与国际接轨的机会,使国人对国产服装品牌不再只停留在“made in china”,而是更多的感叹于“这是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原创设计”,这有助于提升优秀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自豪感。

结束语

教育是现代社会人类进步的阶梯,中职院校作为服装行业人才产出目前的主要来源,应该被服装企业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更加重视。而院校内部也应该根据产业转型这一大方向需求制定相应措施,提高院校学生的专业性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在对服装企业的发展上起到根本的、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郭虹, 迟晓丽, 彭迪. 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 纺织服装教育, 2018(1):22-25.

[2]严华. 服装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市场效应[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6, 45(6):115-116.

[3]杨胜兰. 服装教育与产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初探[J]. 职业, 2015(21):61-61.

[4]王海燕. 谈中国服装行业发展与中职服装教育变革[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2):138-138.

猜你喜欢

对策及建议中职教育
浅谈审计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创新发展吉林省园艺特产业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浅析农商银行如何加强反洗钱工作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威海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简论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