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浅析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

2019-09-10梁建兰

青年生活 2019年28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中小学核心素养

梁建兰

摘要:核心素养目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进行教育改革密切关注的主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包括能力,又包括品格。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心理问题导向,重视心理问题疏导与解决,轻视积极心理培养,本研究则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浅析构建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渗透积极心理课堂教学等举措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积极心理

在2012 年,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写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并且在解释“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这一原则时提到了“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1]。这些内容不仅说明了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不仅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在竭力倡导核心素养,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重视这一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它应该包含六个方面的含义: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 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较宽泛,秉着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服务”。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同时,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且与先天遗传和后天努力共同作用,倾向于有益于个人,忽略社会作用的“能力”不同,“素养”强调促进个人发展和形成运作良好的社会。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是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二、核心素养与积极心理的关系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

积极心理的内涵包括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从主观体验上讲,包括幸福、满意、快乐、乐观等积极的主观体验;从个体成长上讲,包括爱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等积极心理特征;从群体水平上讲,包括个体作为公民的美德,比如宽容、善良、责任感等[3]。还有学者彼得森在其著作中提到,积极心理就是指积极心理品质,这种积极心理可以分为六大美德力量: 认知力量、情感力量、人际力量、公民性理论、避免极端的理论、与更大的精神和意义世界建立起联系的力量。这些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人格和美德的象征,代表着积极指向和幸福指向,是幸福生活的奠基[4]。

通过对比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与积极心理的具体内容可知道,核心素养所囊括的诸多关键要素与积极心理的具体内容是一致的,特别是在与自我相关的素养和与社会有关的素养两个素养上,它们所包括的具体要素比如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主动与创新、社会情绪、人际关系等均是积极心理品质所涵盖的内容。可见,核心素养不仅是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开展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依据。

三、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中的不足

(一)心理课程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的狀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像别的学科一样有独立的课程标准,仅有的指导性文件为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因此各地区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多是心理咨询加上心理健康课的模式,刻板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与困惑,消除或者缓解学生心理障碍,不重视激发学生在潜能、挖掘学生的心理优势、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教师队伍薄弱

以南宁市为例,一所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为2—3人,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有5—6人,其中也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兼职心理教师。且在广西区内目前仅在县市及以上的地区的学校中有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一个学校的教学班级众多,教师数量少,除了能排上课外,再加上学生有着升学的压力,学校及心理老师很难再组织大型的心理活动周或心理辅导活动,积极心理的教育则更难进行。此外,兼职心理教师在专业上也许没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扎实知识,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三)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课是体验式的课堂,从积极心理的主观体验方面来讲,教学若实现增强学生积极心理体验的目标,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在积极心理教育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师普遍认为心理健康课就是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针对性进行心理咨询[5]。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也多数是在教室里讲授知识,即使设计活动,更多的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课堂尽管热闹,但却难以达到积极心理教育的目的。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方向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在现代社会,判断学校课程体系的质量必须要看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必需的素养,那么意味着要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必须将积极心理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目标的制定以及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序列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

建构理论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有力支点。它的基本思想在于培养学生知识创造能力的最直接的途径不是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或活动让学生掌握领域知识或获得特定技能,而是把传统的以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为目的的学习转变为以发展学生社区内的知识为目标的知识建构[6]。那么在体验为主的心理课当中,学生是知识创造者,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师设计的活动进而迸发出自己的观点或者获得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及技能,就是学生对于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二)基于核心素养指导教师团队发展

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面参与的途径,这一途径若想有成效,则必须依赖教师团队的倾力合作。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7]。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团队发展则从四个侧面展开。从国家层面上讲,应基于核心素养制定通用的教师能力和资格标准,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从学校层面上讲,基于核心素养框架,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整合,开展学校课程建设,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服务。在教师观念层面上,教师要充分理解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目标从追求分数转到育人为本,转到立德树人上来。此外,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应相信自己有能力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坚信自身的教育价值。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积极心理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虽然是舶来品,但基于核心素养来培养积极心理,还必须依赖微观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特别是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要将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使其转化为学生素质。具体可以为教师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好教案,在学生体验分享是体现出核心素养或者积极心理则对其进行强化。强化的具体手段也可以为言语强化和“代币制”强化[8]。言语强化是教师在学生做出关于培养核心素养的行为和反应后给予学生某种积极的评价。言语强化多用在小学阶段,如“你刚才的回答站在了小明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做得真棒!”则是言语强化的具体例子。但切记不可太过频繁使用,会表现得可以化和表演化,失去了强化本身的意义。“代币制”强化中的“代币”可以是些有意义的章印、小星星、小红旗、小紅花、小卡片等类似的东西,当这些代币积累了一定的时间和数量,学生就可以“购买”或者“兑换奖励”。奖励可以是学生想要而又合理的任何东西,如自由活动、少做作业、学习用品、荣誉称号等等。代币的优点在于它使得所有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强化,这样学生在课堂中迸发的积极心理观点则能一步步被学生内化,变成自己素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Z].2012.

[2]林崇德. 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3):3-10.

[3]王希永. 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6(04):52-55.

[4]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

[5]孟万金.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研究,2008(05):41-45.

[6]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7.3

[7]卫萍.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 中国特殊教育,2013(12):90-96.

[8]钟佳容.课堂场域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心理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9):53-5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中小学核心素养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