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我见

2019-09-10王福林

青年生活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王福林

摘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大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应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它也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以创新教育见长的美国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总是和学生一道读课文,我们洪亮流畅地读、准确清晰地读、饱含激情地读,教室内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此外,教师要由权威性传授知识转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尝试、主动获取,在此过程中,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至少他敢于创新,教师应该鼓励他、引導他,为他的尝试创造条件。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所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二、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争论。

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导争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问:现代社会上哪些人像苹果、石榴似的,又有哪些人像落花生似的?你想做那种人?经过一阵激烈地争论后,学生们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我想做落花生式默默无闻的人,像雷锋叔叔一样生前从不炫耀自己,但无时无刻都为别人着想;有的说,我想像苹果、石榴那样把自己展示出去,让世人知道我是一个人才,我将来要当科学家;还有的说要成为有名的工程师、教师等等。通过争论,大家对落花生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不拘泥于课本所说的只做默默无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多次课堂教学实验证明,课堂争论有很多好处。从语文角度说,争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争论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真切、更生动,可以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思想转变,形成“学生讲,学生听,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教学局面。

三、营造创新氛围,提倡学生自己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课文的精文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到。而一般地朗读只能像咕咕咚咚朝嘴里倒矿泉水一样,过后只能说“痛快”,到底啥滋味,那可说不准。因而我们要教会学生品味课文,体会文章之内涵,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有目的地让学生品读。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设计了让学生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学生通过品读一次比一次有感触,一次比一次对课文思想感情了解深,很轻松地掌握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品出了作品的内涵。

2.有方法地指导学生品读。品读的方法很多。如:范读激情;接读激趣;引读会意;分角色读创意;齐读起烘托作用等等。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教给学生依提示语读的方法,适当引导读出将军“走边喊、吼”等语气。

3.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品读。听、说、读、写是语文训练的基本环节。教师不要因过多地讲解而挤掉朗读的时间,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正如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味,才能引导学生如何品味课文思想感情,感受到枯燥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意境,体验文章所写的真谛。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读,引导他们走向作品的更深去处,是语文教学升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营造创新氛围,提倡创新。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受环节中的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创造的特点。在语文学科中具有模糊性、综合性、间接性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学生的感觉、想象、领悟,从而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文外之画”、“字中之情”。这就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而这种想象和创造不求同而求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营造创新氛围。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诱导学生想象。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的能力就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热情诱导学生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双翼。例如:学习完《峨眉山道上》后,学生们已经对课文内容和中心理解得比较透彻了,有的教师常常就此结束课文的学习,但此时继续作想象性延伸,再将全文所表达的感情立体的再现、想象,你才是理解课文的飞跃,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这时候,让学生趁热打铁回顾课文有关描写山路的词句,仔细读认真想,让学生对此“竖”着的“天梯”立体想象后,用自己的话对天梯的险作一些想象性地补充,再用感情朗读或结合课文所提供的见闻,对铺路人的铺路过程,也用自己所联想的话引申作感情描述;总之,诱导想象的方法很多:可对原文内容多角度想象,可对课文略写部分扩充性想象,还可对文章中没有写明的内容创造性想象等等。只有诱导得法,长期坚持,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就会如清冽的山泉汩汩而出,滋润他们创造的心田。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程序呆板,教学形式枯燥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懈地探索、追求创新教育新路,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创造力,进而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伟,《教育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2]冯福刚,《浅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福建人民出版社;

[3]钟以俊,《试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方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