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09-10金贵荣

家长·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

金贵荣

摘要:在现如今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局限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水平层面,还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体育这门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学科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过于单一的授课模式,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开展体育教学,使学生在紧张的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片刻的放松。而因材施教理念作为新课改倡导并推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备受关注。相应地,分层教学法作为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也备受青睐和认可。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个体运动能力和个性的长足发展,使体育教学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和风采。

一、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对教学主体进行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前提和有利条件。这是由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的。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隋况,并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根据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几个层次,让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自身能力范围内的训练,将因材施教理念落到实处,为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能力测评、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运动需求、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素质等等,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标准的活动主体。比如,以“篮球”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对篮球的喜爱程度、打篮球技术的高低以及身体素质等等,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A层次是各方面能力和素质较强的学生,即对篮球有着较强的热爱目篮球的运球或是投篮技术都良好且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强的学生;B层次的学生相比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相对弱些,虽然对篮球较为喜爱,但对篮球的掌控能力及身体素质都不如A层次的学生,即篮球水平一般的学生:c层次的学生则类似于学困生,这一层次的学生不仅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较差,对篮球也是不太了解,更谈不上喜爱,对一些运球、投球技巧更是一无所知。完成分层后,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2:3:1的比例进行分组,实施以优带差的策略,在充分发挥优等生优势的前提下,实现学困生能力的提升。

二、设置分层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为了减少或是避免学生因难以完成任务而产生畏难心理,高中体育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隋况并完成对学生的分层后,对教学目标或是任务进行分层,即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能力或是身体素质综合考虑出发,给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使不同学生都能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从而保证体贡较弱、运动技能较差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同时促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例如,以“百米跑”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根据男生、女生的不同体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给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要求男生在16秒的时间内完成百米跑的练习,而女生完成百米跑的时间可以相对长些,可以宽限到18秒。而对于一些体质较差、运动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完成百米跑的时间可以延长到20秒。又如,以“千米跑”的教学活动为例,中长跑本身是一项需要有较强耐力及运动能力的项目,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难以坚持下来。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比如男生中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完成600-800米即可视为完成任务,女生中身体素质较差的完成500-700米即可。随着练习力度的加大以及学生技能的提升,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学生练习的难度,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运动积极性的提升。

三、实施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教师专业技能的高低及其采用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对学生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能否获取良好的体育运动技能,并且是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都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为了更好地落实分层教学理念,高中体育教师应摒弃以往一刀切式的体育训练模式,针对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或是让学生采用适合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锻炼,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及体育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练习,并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以“田径”的教学活动为例,田径本身包含多种训练项目,如跑步、竞走、跳跃、投掷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的项目,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跳高”这一训练项目,教师可以将选择同一项目的学生组合成—个小组,并通过单独指导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跳高技术,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助跑起跳的动作是怎样的,手臂和腿的姿势是怎样的,以及怎样保护自己,避免身体受到损害等。之后,让学生逐一进行练习,并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四、实施动态分层管理,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

事物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学生的能力同样如此。实施分层教学并非意味着对学生完成分层后就固定下来,而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不断演变的,因而实施动态分层管理是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保障。为此,高中体育教学应适时对学生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始终对体育运动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提升。例如,以“立定跳远”的教学活动为例,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依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给学生设定—些相对简单、容易达成的目标,比如女生一开始训练时,只要能跳到1.6米即可视为完成目标,而男生则只要跳到1.8米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升标准,即女生跳到1.8米才算完成任務,而男生则要跳到2.2米才算达标。通过不同目标的设置以及动态分层管理的实施,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促进学生运动积极性的发挥,为更良呼教学效果的取得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分层教学法作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教学组织方式,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体育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从教学主体、内容、目标等方面实施分层管理,将分层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为取得更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责编:杨菲)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