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运动习惯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2019-09-10于海霞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小学体育

于海霞

【摘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才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大前提。那么,这种体魄该如何打造呢?当然是从运动出发。训练学生养成一个好的运动习惯,才是打造健康体魄的长久之计。小学阶段是养成运动习惯的关键期,也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期,利用好该时期,学生的身心和体魄都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运动习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培养多数源于对运动的坚持,以及好的运动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该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体育教师在该阶段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这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一、借助媒体,强化细节

对学生来说,运动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锻炼的结果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运动到位,忽略了一些运动的小细节。因此,笔者会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一遍整体动作,自己进行实践演练,之后用多媒体回放慢动作,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练习,通过对细节的强化来帮助学生练就健康的体魄。

例如,在教学“双人跑”时,笔者先将准备好的绑带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猜测这个绑带的作用,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双人跑”视频,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经过观察,学生会认为这个游戏很容易,两个人绑住腿拉着手跑就可以。此时,笔者选出一组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并计时。经过实际训练,学生明显感觉到两个人跑步的步调不一致很容易出错。那视频中的同学是如何做到的呢?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慢动作,这次学生会关注视频中的两个人的步调是如何调节的,并注意到两个人在跑步前对步调进行了简单的规划,此时学生已经掌握诀窍并开始自由练习。练习了几分钟后,笔者再要求那组学生进行训练并记录时间。经过对比,学生可以明显发现,调整细节后,“双人跑”所用的时间缩短了很多。这样,学生在运动时会多关注细节,团队协作的意识也会得以提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之后回放慢动作,帮助学生掌握细节,逐渐提升训练效率。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師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遗漏,也大大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作的精准度,达到了有效训练的目的。

二、匠心独运,编设游戏

不少小学生认为,体育就是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而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设计适合体育锻炼的游戏,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使其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例如,在教学“拍手操”时,由于学习内容很简单,笔者先带领学生做一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并设计适当的奖罚规则。拍错的学生进行50米的障碍跑,而完成得流畅又迅速的学生可以奖励其当下次活动的小组长。接下来,笔者以该游戏为中心设计了一个新的“拍拍操”,并提醒学生这次要锻炼的不仅有手,还有肩、头等部位,目的是使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首先是慢动作的“头头拍拍,肩肩拍拍,头拍肩拍,头肩拍拍”,笔者带领学生训练三次后开始用正常速度进行训练,再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熟练过程,队友之间互相检验练习成果,之后逐渐加快速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引导其进行恰当的身体锻炼,将要求寓于具体游戏之中,这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锻炼状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双向互动,个性创新

学生对游戏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一说到规则,他们就会觉得规则有些不公平或者游戏太简单,缺乏新意。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分别制订各自的规则,最后进行集体交流,确定最终规则。

例如,在教学“丢手帕”时,由于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玩过很多次,如果重复之前的游戏形式,便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各自推选出组长、副组长,并准备好自己队的队名,接着让其在组内讨论“游戏可以怎样改编、规则怎样确定”。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在一旁指导他们,对各组制订的计划进行提问和检查,以检验规则的公平性和游戏的可行性。经过几轮讨论,确定了游戏内容不变,只是将游戏规则改为先确定丢手绢的人,接着确定被丢手绢的人,并给丢手绢的人提供3个提示,让其猜测并将手绢丢在这个人身后,如果猜对,被丢手绢人要接受一个小惩罚,没猜对的话丢手绢人将接受惩罚。

在检验游戏的可行性和公平性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这样能在出现问题、处理矛盾过程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逐渐发展创新思维,进而使他们领悟到体育运动的意义,以促进其提升身体素质。

四、组建团队,开展竞赛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心理正处于附属内驱力“旺盛”的阶段,渴望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有突出表现,以达到被赞扬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团队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担当意识,这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踢毽子比赛”时,先将毽子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猜一下这节课要做什么游戏,学生抢答“踢毽子比赛”,笔者告诉学生:“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这个不是简单的踢毽子比赛。”笔者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进行计数,并安排每位同学的站位。接着,笔者宣布规则,游戏不限时,在第一个组员踢毽子的时候,下一位组员要分红豆和绿豆,只有分完红豆和绿豆才能接力踢毽,最后累计踢毽子个数最多的一组为冠军,以此类推。分好组后,笔者先让学生比赛一局,让获得第一的队伍分享方法,各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站位和策略的调整,再进行最终的比赛,以帮助学生在团队竞赛的过程中,促使运动习惯快速养成和身体素质快速提升。

开展团队竞赛活动,首先要在小组中竞选组长、副组长,这便会“迅燃”学生的附属内驱力,而且组长和副组长也会担起自己的责任,在竞赛中认真指导、纠正其他组员的动作,和他们一起进行综合训练,直到取得满意成绩。这样,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其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因此,开展团队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提升其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和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并结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促进其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张金红.小学低段体育课堂习惯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8(03):48-49.

张婷婷.小学体育中合作学习的基础与创新[J].新课程导学,2019(08):54-55.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小学体育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锻炼
新发现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对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