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学段习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谢慧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语文素养

谢慧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尤其是小学中学段,习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学生的习作态度,指导学生的习作方法,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自然成为我们不懈奋斗的职责和使命。

【关键词】小学中学段;习作教学;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于中学段的学生来说,习作能力刚刚起步,因此让学生敢写,有兴趣写,甚至热爱写应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会观察,让学生有话可说

语文要善于把握作文学习和学生发展的规律,在起步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语文源于生活,写作更是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才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1.以活动为载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在学生参加“爱心义卖”“六一儿童节”等活动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活动时人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在学生参加“运动会”“读书节”等活动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最喜欢什么环节,留心活动中师生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师可以以这些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进而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2.捕捉生活的灵感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平凡的小事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学生只有在观察上花力气,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每天放学家长接孩子的情景,家长们有的三三两两,有的三五成群,学校门口还有发宣传单的、做小生意的人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因为这些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3.记录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对作文学习至关重要。例如,某节语文课,外面乌云密布,天气突然暗沉下来。我们打开灯没过多久,天气又忽变,强烈的阳光直射进教室,我们不得不拉上窗帘。可是,没过一会儿,天又暗下来了,狂风大作,一场大雨即将到来。此时学生已经无心上课,于是教师停止讲课让学生进行观察,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是这么写的:“六月的天空说变就变,就像是小孩子的脸,今天我算是真正感受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就碰到了这奇妙的景象。”对突发事件的观察,既锻炼了学生敏锐的目光和敏感的心灵,又为作文的表达储备了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次次的指导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作文的内容就不再枯燥,不再虚无缥缈,作文水平的提升就水到渠成了。

二、会评价,让学生有话会说

习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习作后的评价,对这个环节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学生的习作学习事半功倍。在统一命题的交流中,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作文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引导学生去评价。当然,对于评价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学生只有了解如何评,才能说得有理有据,也才能在评中懂得如何更好地写。

1.说选题

在评价时,学生最喜欢评的就是选题是否有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题立意可以以小见大,抓住细微之处。例如:写妈妈对我的爱,可以是《从一张油饼说起》;写春游,可以是《一片美丽的叶子》。教师应告诉学生越小、越细微的、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的选题,越有新意,也越能打动人。

2.说写法

对于“凤头、猪身、豹尾”“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反面烘托”等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写作题材,在引导学生点评时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恰当运用。

3.说细节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我们总会看到一些流水账似的日记,最后总结“今天真开心!”在点评环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日记中一些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的准确表达进行交流:为什么这一段能打动你?因为描写细致,让你感同身受,让你有强烈的画面感,所以你会跟着细节的描写一起开心、悲伤、愤怒、恐惧……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通过对比,學生会更加留心观察,从而写得更加细腻,更加感人。同样是面对景物花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引经据典,可以使其用上恰当的修辞,从而让文章更有感染力。学习作文,学生不仅要会写,还要会评,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有这样才能让作文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真正做到有话可说。

三、会分享,让学生有话乐说

学生如果能在写作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就感,便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乐趣和成就感的获得,需要教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教师也应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如一课一展示、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总结,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从而不断地激励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黑板报、网络平台和报纸杂志投稿,甚至是编辑班级的优秀作文选,将更多优秀的作文分享给身边的学生,让他们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真正爱上写作。

1.课上学习分享

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讲评课的契机,鼓励学生在课上勇敢地分析自己的习作,学习别人的长处,总结自身的不足,在分享中学习写作的精髓,激发写作兴趣,养成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间交流分享

课间学生可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习作所得,以及自己的精彩习作。相互交流既是对同学情感的一种增进,也是让习作更好地融于日常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3.回家与家长分享

将好的习作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以赞赏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习作,也是一种好的习作分享形式。在分享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感知习作的不同乐趣。

四、结语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生活中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寻找话题,抓住瞬间念头,去观察、去感受、去描述,这样贴近学生实际、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

【参考文献】

李根.“教学做合一”关照下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19(06):72.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语文素养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