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读课文中“写的训练”落实

2019-09-10陈小粦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略读课文小学语文

陈小粦

【摘要】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是单元学习的基础,略读课文是补充。两者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以略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写的训练为目标,从句式仿写训练、心理描写补白训练、篇章表达对比训练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下册略读课文的语用训练点进行探索与归纳,以期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略读课文;语言文字运用;写的训练;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写”主要指写字、写话和习作,写话和习作能力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核心标准。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呢?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中高段教材中,编者会在每组精读课文后安排相应的略读课文,它们往往文质兼美,是精美语言文字的典范;它们主题相同,却在体裁、视角、表达方式等方面与精读课文或异曲同工,或相得益彰。灵活运用略读课文,可以对精读课文学习后的阅读方法、表达方式、人文内涵等方面进行能力迁移,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五年级语文上下册的略读课文做了语用训练点的探究统整,归纳写的训练点如下。

一、巧用句式,训练表达

仔细研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所选用的略读课文多数语言优美,句式生动,表达极富个性化,是学生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极佳范本,也是学生进行句式练习、训练表达、探寻语言文字之美的优质资源。

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作者用一段优美的比喻句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的感受:“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读来令人眼前一亮,似有一股清新脱俗之风迎面拂过。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下,通过一遍遍情境朗读,笔者引领学生走入该段的意境中,共同探讨这样表达的好处,再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感觉还会是怎样的?请仿照该段句式写一写。受到作者的启发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学生写出了“像清风拂过柳梢,像鱼儿越出水面”等真挚动人的比喻句,这既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在《儿童诗两首》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会抓住诗歌朗朗上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想象感悟,以感受诗歌传达的主要内容为教学重难点。然而,现代儿童诗的教学若止于此未免有些可惜。如果在教学诗歌内容之余,重点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语言进行诗歌的仿写创作,带领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实践训练,将会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在课堂上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就诗歌内容展开想象,还示范仿写了一节诗,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就此引发:要把小手安在沙漠中,要把脚丫种在黄河母亲的高岸边,甚至是月亮上、银河系、外太空……一旦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创作的火花被点燃,其便成了“小诗人”,写的训练就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巧以补白,训练描写

教材的多数文本中往往有许多“留白”之处,为学生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补白,即对留白处展开想象与描述,深入解剖文字背后的深層境界,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

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在“我”发现老班长啃鱼骨头的秘密后和老班长牺牲后有两处简洁地描写小同志反应的文字,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这两处进行心理描写的补白,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班长的奉献精神,还能恰到好处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第一处“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此时“我”内心会有哪些独白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小同志内心的难过、无助和不舍就都展现出来了,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精神也自然令学生产生共鸣。

《金钱的魔力》一文中,老板和托德的人物形象特征是教学重点,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品析人物形象?教师可在教学中着重补白两处心理描写,托德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之后和老板望了一眼钞票之后,从而使托德的尖酸刻薄、以貌取人和老板的肤浅势力、见钱眼开展露无遗,结合文中已有的语言、动作描写能让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巧用对比,训练篇章

编者在教材的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安排了一段导读提示,既承前启后地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衔接了该单元主要的表达训练点。在《松鼠》一文的课前导读中,训练要求是“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仿照精读课文的教学,逐一让学生思考两份文本的异同点,不免缺失了些许趣味。不妨化切割章节的剖析为整篇写的训练,设置这样一个习作题目:在仔细阅读《松鼠》之后,仿照前文《鲸》的写法,重新介绍松鼠。在习作中,不仅能落实训练说明方法,而且能让学生轻松地发现两者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点。相信通过动笔进行习作训练,学生对科普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不同特性会有更清晰的辨识。

《猴王出世》是学生感兴趣的小说文本之一,语言生动浅白,学生读来困难不大。教学中笔者抓住核心问题“为什么石猴能成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讨论探究石猴的特性,朗读感悟、品析语言,使学生感受了人物形象,对文言词语简短生动的特点也有了初步印象。那么如何将教学引向深度?笔者布置了课后写的训练任务:请你以花果山众候的名义给菩提祖师写一封推荐信,推荐美猴王成为他的座下弟子(不超过90字为宜)。此任务落实了单元习作目标,在进行篇章的整体训练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不断挖掘写话和习作的训练点,这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特点、表达方式、文章内涵的学习,更是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和语文素养的多角度提升。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陆炯炯.积极“语用”“略读”溢彩——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语用点的选择与教学例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03):112-114.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运用略读课文小学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检测试题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研究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让说明文教学洋溢浓浓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