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09-10蒋华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课堂教学

蒋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科技都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在现如今,社会上经常会发生与道德相悖的事件,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萌芽阶段,其所受到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无疑会对其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树立完善的三观,如果在该阶段他们不能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很可能导致其性格发生扭曲,从而给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阻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能给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建立正确的道德观的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该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低下,教学成果也不够显著,并不能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因此,我们必须对该课堂进行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学生为教学的主角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都是扮演着绝对的主角地位,学生只能充当一个接受知识的配角,在该观念的影响下,学生虽然能够学习到相关教学知识,但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思想较为简单,对复杂的社会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如果教师仅根据课本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教学知识。因此,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小学生为教学的主角,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权利,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探索下得到课本上所要传达的观点。在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应对这些观点进行收集和总结,并讲解这些知识所传达出来的正确观点,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习课堂知识。例如,《在公共汽车上》这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学生在公交车上需要做到的行为准则。故在教学该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到不同的公共汽车上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在各个公交车上的所见所闻,然后分析:作为乘客,应该在公交车上做到什么?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应该如何处理?让学生将这些事先调查的资料整理好,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再对学生整理的资料进行解读,做出评判,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拉近師生之间的距离

很多人认为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对其产生敬畏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班级的秩序,进行知识的传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并不适用于现代教育体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思想非常单纯,也较为敏感,如果教师对其非常严厉,那很容易让小学生对该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导致其出现厌学情绪。而如果教师态度比较亲和,小学生会更容易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从而愿意将一些内心的想法告诉教师,并更努力地学习。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堂外都应该努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在课堂下,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及给表现好的学生买一些小礼物等。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也不应立刻给予严厉的批评,而是应先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采取和蔼的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例如,班中的小明同学,成绩本来很优异,但是有一段时间突然出现不爱学习的情况,导致其在考试中成绩一落千丈,然后班主任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希望其能认识到自身的问题,重新将成绩提上来。但该学生对班主任的话充耳不闻,成绩依然呈现出下滑趋势。于是,班主任便进行家庭访问,发现原来是因为该学生的父母离异,所以其学习情绪低落,班主任便再采取情感教育,让该学生能够从父母离异的情绪中走出来,最后该学生在班主任耐心地关心教导下,逐渐认识到错误,重新将学习拾起来。由此可见,与学生进行友好和谐相处是非常关键的。

三、抓准教学目标

对于很多小学教师而言,其对于自己的教学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在不明确课堂所要传导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效果的情况下,就站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因此,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必须让小学教师明确每节课程所需要讲解的教学知识和想要取得的教学效果,且对于道德和法治课堂来说,该课堂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学校领导给予的任务,教师应该明确道德与法制课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生的责任感,真正达到该课程教育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也不应该仅根据课本大纲进行简单的区分,还应该根据每节课所需要讲述的课本知识和当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例如,在学习《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时,学生还处于刚刚离开父母家人,刚入学的阶段,对于学校、教师和同学没有很好的认识和了解,对校园的一切都存在好奇心和陌生感,这时,如果教师直接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没办法得到提升,甚至会使其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设定让学生相互熟悉的教学目标,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应先做自我介绍,再给学生介绍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及学校的教学风貌,然后利用“人名抽签”的小游戏,让每位被抽到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其他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认识自己的同学。在所有的学生都进行自我介绍后,教师再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在讲解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利用更贴近小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的教学任务得以完美完成。

四、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如果没有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取得的教学成果也就比较低,笔者根据相关经验认为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手法来提升教学效率。

1. 案例教学

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如果教师仅讲述这些知识道理,课堂内容非常空洞。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没有明确的认识,且小学生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心。仅依靠这些死板的课本知识,显然不能满足其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案例进行讲解,就会让课本知识显得更加具体,也能使小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这些知识。例如,在讲解要遵守交通规则时,教师就可以列出具体的案例,如某些行人由于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车祸的现象。教师在教导学生要养成勤奋学习的品格时,可以邀请班级上某些成绩进步明显的学生演讲,让其讲述自己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如何在别人玩耍和放松的时候进行作业训练的,教师再列举出这些学生的成绩前后差距,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努力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之后,教师再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进行奖励,从而让这些学生努力养成勤奋学习的品格。

2.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本知识。传统课堂举例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课本知识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会让这些知识更加形象化,也会给小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也不应该对其过度依赖,将所有的课本知识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虽然能够让教学更加形象化,但是很多课本知识都是需要學生进行文字阅读和了解的,多媒体教学只能当作辅助的教学工具。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一课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残疾人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和认识,教师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残疾人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形象地了解到什么是残疾人,他们有什么难处,从而使其在课堂上受到更深刻的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3.小组教学

在小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是采取集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例如,在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设定一些教学问题,如为什么要上学,上学能够取得什么成就及如何在学校进行学习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解答问题。在各小组得到问题答案后,教师再公布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后总结学生的答案并指出其中的不对之处,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五、改变作业形式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讲解所有的课本知识,更不用说让学生掌握全部的课本知识,故教师一般要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学习,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该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更多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学习知识,例如,《生死不离》所描述的是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些感人壮举,以期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教学完该课后,教师可在课外布置一些向汶川地震受灾后的山区捐赠生活用品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得到相应的学习感悟。

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上述所给出的五类教学策略,虽然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但具体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相信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秘芳云.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6):107.

汤学松.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76):190.

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08):74-7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