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9-09-10郭瑞华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体育教学

郭瑞华

【摘要】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形成想要再改变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习惯会让人按一定的方式行事。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笔者认为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上好一堂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程,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享受安全、快乐运动的保证。“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生活中如此,体育课堂中也是如此。

【关键词】行为习惯;体育教学;榜样力量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

笔者还记得刚毕业时任教第一学期的情形,那时初出茅庐的笔者没有教学经验,急着想证明自己教师的权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有学生不听话,不按照要求去做时,笔者就会立刻批评学生,刚开始时一些学生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慢慢就没有效果了,学生甚至开始顶撞笔者。看到这情形,笔者开始深思、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笔者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并分析,之后笔者总结出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以理服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先了解清楚事情的起因,明确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向学生讲明道理,让学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法,告诉学生以后要怎样做,避免其再犯相同的错误。对于好强要面子的学生,特别是女生,教师一定不能在全班学生面前直接批评她。要私下与她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掌握好言语的尺度,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来感化学生。

2.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语言清晰,课前及时备课,熟悉教材;课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后及时小结及反思。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外,教师的言语、动作对学生都起到一定的标杆作用。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行动感染学生,用日常细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课的常规建设

笔者有一个习惯,每个学期开学初的第一节课一定是室内常规课,主要是和学生交流讨论体育课的一些常规要求,如见到教师要问好打招呼,上体育课时只能穿运动服,身上不能佩戴尖锐物品,请假的方法及要求,上课的纪律要求等。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细节抓起,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教师尤其要注意细节。体育课堂的细节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排队时要做到快、静、齐等。良好的班风和严格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但形成良好的班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督促、引导,而且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听从教师和小组长的指挥,发挥团队精神,勇争第一。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帮助和鼓励。体育课后,教师应安排学生整理场地器材,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位教师都喜欢勤奋好学的学生,但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位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一位学生让笔者印象深刻,她的双腿有一点残疾,走起路来与正常孩子略有不同。在体育课中,她总是低着头,每节课都请假见习站在一旁观看。看到其他学生开心上课时,她总是露出向往的表情,却又不敢尝试。看到这种情形,笔者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她加入课堂中呢?后来,每节课后笔者都会主动找她聊天,课中安排几名活泼的学生带她一起玩游戏,尽量不让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一次、两次、三次……慢慢地她主动跟我打招呼,开始简单聊上几句。最终在期末50米的测试时,笔者跟她说:“你跑一次试试吧!我相信你能完成。”在笔者的再三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参加了测试,跑完后她笑得特别开心,赢得了全班学生的掌声。有的学生感叹道:“哇,原来她跑得这么快!”因此,教师应及时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好体育的信心。当学生表现优秀时,教师要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习惯与责任感。自身的责任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尤其重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责任感是每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条件。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感,那么无论其知识多么渊博,都无法获得成功。

在小学教育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小学教育要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责任感。小学阶段学生虽还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个性,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将会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这是一个人成功、成材的重要基础。

五、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激励着学生不断学习,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我校每年开展田径兴趣小组专项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来自各个班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这些特长生,让他们在学练中担任小组长,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在游戏活动中,让他们担任裁判。体育特长生积极参与锻炼,用他们的行动影响身边的同学,并帮助身边的同伴参与锻炼,特别是给予体质差、不爱动的学生耐心的引导与帮助,在班级内发挥带头作用,并在比赛中奋勇拼搏,为校、为班级争夺荣誉。去年我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中,就产生了一名体育明星,学生给他起了一个“垒球王”的荣誉称号,其成了学生心中的小偶像。运动会后,班上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了,有学生问道:“老师,什么时候再举行运动会,我们喜欢极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崇拜偶像的心理,让体育特长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榜样的光环渗透到学生心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上完体育课后,课后小结与反思是体育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节课中笔者都预留5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这节课好在哪,不足在哪。这种方式不仅能加深笔者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进而一起探讨并找到方法改正缺点,明确学习的方向。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同时也能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积少成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习惯有好也有坏。坏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若养成良好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用。要想养成好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并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见效。习惯是有限的,方法是无限的,教师如果能够在平日教学中多留意,做一个有心的人,必然能发现更多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体育课堂也必將更有成效,更受学生喜爱。

【参考文献】

曾观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11):44.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体育教学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