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

2019-09-10张青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后作业趣味性小学语文

张青

【摘要】作业是教师检验学生课上是否认真听讲的途径,因此作业的完成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语文作业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层次性不足,成为影响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的因素之一。这些作业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否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成为语文教师应探究的课题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如何设计更为有效的语文作业,展现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语文作业的设计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趣味性

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以往的语文作业在内容上缺乏趣味性,教师一味布置大量作业,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会让课堂知识理解不透彻的学生无法及时完成,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基于此,小学语文作业如何设计成了教师要探究的方向。

一、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

1.未合理安排学生做作业的时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多半注重课堂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学习知识,教师多占用整堂课时间,没有考虑在课上布置作业,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课间时间和放学回家后来完成这些作业,这样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放松与娱乐的时间,同时因为作业量大,很多学生做作业到很晚,导致学生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个体化差异影响作业的完成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个别学生的成绩,将眼光放在成绩处于中间段的学生,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不同,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经常一概而论,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设计作业。很多教师直接布置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册,或针对今天所教内容布置几道问题,未结合每位学生的差异性来分配作业,未能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甚至大部分教师会为学生布置“抄课文”这项作业。在教师看来,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背诵古诗词,那么抄写便能加深印象。这种不分层次性设计的作业属于“一刀切”分配,缺乏针对性,对学生学习意义不大。

3.未多样化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

传统的语文作业内容十分单调,往往都是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组词,造句,抄写背诵课文以及做书后习题等。长期让小学生做这种作业,不仅达不到用心、用脑完成作业的目的,而且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消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抄写性作业,缺少趣味性和人文性,不具备设计的创新性,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

1.找准设计角度,精简作业量

随着年级的提升,教师安排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增加,作业量加大,这种作业安排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从自身上找原因,尝试换位思考,用心体会小学生的感受。教师往往认为加大作业量,学生全部完成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作业的繁重,学生学习质量便会相对下降,这种注重量而不注重质量的语文作业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课业的繁重,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一道不懂的问题上花费的时间加大,从而影响其他部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减轻作业量,同时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以减轻学生的压力。

2.根据学生差异性设计作业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教师应分层次布置作业,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将学生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基础较差、基础一般、基础较好和基础优秀,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完成相应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题来作答,等到能力提升后再做难度调整。这样的做题模式,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思考,而且会使学生有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后,适当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在設计语文作业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改变,创新更多作业模式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3.设计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

语文课程具有多样性,以往的语文作业形式多是抄写类型,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更乐于接受新鲜的作业形式。因此,教师需要设置更多活动式教学帮助学生消除对语文作业的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尝试将作业形式分为三类,即常规性作业、自主创新作业、实践探究性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让语文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知识相整合,使课内向课外延伸,并挖掘学生潜能,增强课堂的创新色彩,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愿意完成作业、喜欢完成作业、愉快完成作业,在作业中体验成功,最终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荷花》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花朵婀娜多姿的形态,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教师不妨换一种形式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公园观察荷花的样子。第二天,教师进行抽查,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荷花。这种开放式作业设计,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灵动性,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诉求。

语文学科注重人文性,富有情感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这种作业不会给学生带来思想压力,反而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完成作业。

例如,在教学《小丑鱼的一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小丑鱼的外形,以及其他小鱼的生活状态、身体的花纹,并说说其他鱼与小丑鱼有怎样的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小丑鱼外形的记忆。次日教师在课后进行询问试抽查,对回答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这种形式的作业,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丰富了学生的内心。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应更合理,使学生在认知中探究、提高,让学生通过语文作业体会到快乐,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从繁杂、枯燥的作业形式中解脱出来,健康成长。教师应不断探究、创新语文作业的设计,不断探索语文作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刘琼香.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探析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1):18-21.

猜你喜欢

课后作业趣味性小学语文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精心营造学习氛围 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