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2019-09-10丘四宏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丘四宏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由丰富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的认识与对民族的敬佩感。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改善原有教学中的不足,以传统文化的多样化渗透措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教育

小学时期的学生还没有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其对于社会环境的观念意识大多源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语文是培养学生很好地认知社会的一门学科,其通过许多故事与事迹不断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如何以正确的处世态度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传统文化也能在这个阶段得到较好的传递,但当前许多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依旧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对文化素养与精神文化的培养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积极做出改变,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小学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开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学习到许多不同的知识、文化、精神与内涵,这是小学语文课程十分成功的一部分。培养具有语文情感态度与语文文化素养的学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思想文化的集合體,其在小学时期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属性与文化特质,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使其在文化渲染下不断形成精神上的共鸣。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渗透于学生的情感、观念与思维意识中。当前,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大多与教学内容挂钩,如民族风情、节日等,但除此之外,传统文化并没有与其他课程内容有较好的联系,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带来的后果。就当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情况而言,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课程知识与结构,在课堂上仅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以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程度来判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程度。同时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没有实际意义,其不仅会造成备课压力的增大,而且会给课程教学带来不便。但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文化内涵,在语文课程中有一定的涉及与融入,例如,《规则》一课,其内在体现的就是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引导人们遵守规则,要有规则意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对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意识,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过于浅显。当前许多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地研究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流于表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措施

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需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不仅要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重视,还需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视与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以传统文化丰富自身,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正确、有实际价值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影响学生的作用。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以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只有做到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应有的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科教育中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活动式教学

传统文化不是单一、虚无的,而是实际存在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融入式、渗透式教学。首先,在教学过程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相关要素准备一个小游戏,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课程知识结构以及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例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风筝这种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引入,通过讲解用木头制成木鸟、竹子制成风筝等多种传统故事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做一个风筝,并举行一场比赛,看谁的风筝飞得更远。教师通过活动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效果。

2.教学环境的营造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方式有多种,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课堂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就能达到课堂环境营造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音频功能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授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并通过动画营造温馨的氛围,从而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古人对月吟诗、对酒当歌的情景,并为学生准备几个较为简单的灯谜,在猜灯谜的过程中对灯谜的由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关性。

3.人文教育与精神教育的融入

传统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由来及其产生的背景与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例如,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是现代教学课程中的一部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内涵外,还需要向学生讲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生活经历,以及其写出这篇文章是处于什么的情感状态等。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与精神教育,才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小学语文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做到语文文化、精神文明、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融合教学。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一大要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文化传承意识与民族责任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可以以活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喜爱,并通过营造教学氛围,结合人文教育与精神教育等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张宝,满敬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49-50.

蔡华北.试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内蒙古教育,2018(18):77-78.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