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预学评估的朗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2019-09-10张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朗读实施策略教学设计

张赟

摘要:基于预学评估的朗读教学设计,分为自主学习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展示与点评环节及课外扩展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提问和点拨,使学生做到读中有感、读中有悟,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预学评估;朗读;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古代的教育特别重视学子对文本、素材的朗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名句都反映出朗读的重要意义。而在如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更应增强学生对朗读的重视。

一、目前的朗读教学现状

(一)“意识性”缺失,不愿革新求变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强调从听、说、写三个方面训练学生,而忽视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不提倡学生进行朗读,觉得课上朗读会浪费课堂时间,于是把大量的资料和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在课上只讲授知识。学生大多听老师讲课,用耳朵去听,没有朗读训练。

(二)“环节性”缺失,不会灵活运用

被动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厌烦学习,且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也大不如预期。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阅读课文。许多学生不敢在课上发言,其语言运用能力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学生即使学习了大量的课文和古诗词,但是写作文时仍然条理不清晰,回答问题时仍然表达不清楚。其实,朗读教学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应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花更多的时间朗读。

二、预学评估与朗读教学的内涵及异同

笔者尝试运用“预学评估”的方式来解决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言语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

(一)预学评估的内涵

“预学”,就是培养学生课前自己预习和学习的能力,即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评估,就是指评价、估量,具体指教师对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或对学生对所处环境和其他事物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先的评价。

(二)朗读与朗读教学的异同

朗读教学与朗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朗读只是朗读教学的外在表现方式,朗读教学是指在学生与老师的朗读中进行教学,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朗读要流畅、准确,发音要清晰,语调要根据节奏变化。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就朗读内容进行提问、点拨及讨论,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导其理解文字的意思,加深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基于预学评估的朗读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环节

许多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安排有朗读内容,但是很多學生由于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在家时往往会选择默读,这样一来,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朗读设计就是无效的。教师应明确安排课文哪一段、哪一部分进行朗读。教师只有真正重视学生的朗读,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才能慢慢地尝试,逐渐地喜欢朗读课文。本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合作探究环节

在真正上课时,教师要合理地抽查或者让学生之间互查朗读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以发现学生在预学过程中朗读的现状,并及时提供指导。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应不定时地抽查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发音、语速、音调以及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生展示和点评环节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加以讲解并点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比教师的填鸭式灌输知识,其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也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朗读理解,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珍视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感悟,不应将自己的朗读经验强加给学生。因为朗读并没有优劣标准,每位学生对于人物及语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 基于预学评估的朗读教学实施

(一)深刻感知——悟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感知课文,掌握文章的语句、节奏及发音。如在学习《咕咚》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仔细把握每一个小动物的内心感受,从而想象出相应的故事场景。教师应给学生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自己带领学生朗读,也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范读,使学生养成热爱朗读的良好习惯,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余时间都形成大声读的习惯,带着思想和情感去感知课文。

(二)理解品味——会情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朗读课文时,不仅仅要读懂字面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和品味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课文的“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富有感情地理解文章主旨。教学时,教师应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语句中的含义,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朗读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学知识,更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和指导技巧,能够在课上把握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三)按法引读——入境

教师的朗读教学应有一定的方法指导,分别就语速、停顿、轻重音及语调的处理给予学生指点,以使学生在掌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上,热爱朗读。如文本内容在表达开心、激动时,语速应当较快,而文本内容在表达忧伤、犹豫及悲痛时,语速应该放慢。另外,朗读时也要根据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可分别对学生加以指导,真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朗读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教学素养,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提问和点拨。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取材,使学生做到读中有感、读中有悟,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8).

[2]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05).

[3]游泽生.朗读教学的本质探析与设计原则[J].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朗读实施策略教学设计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