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具体推动的思考

2019-09-10徐忠俊金涛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推动信息化建设思考

徐忠俊 金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信息化大发展带来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具体反映在校园信息化。如何实现和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方式与措施,这些都是需要研究与解决的。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建设;推动;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信息化大发展带来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具体反映在校园信息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直接体现。如何实现和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方式与措施,这些都是需要研究与解决的。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包括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具体负责人的实践落实。校园信息化建设应建立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特别是具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如国家先后颁布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有了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教育部门的逐层落实,以及县区教育部门特别是所属的电教、教研部门的大力推动支持,学校决策者就可以此为据,积极思考实践。学校决策者的眼光、理念等也是影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学校决策者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探索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校园信息化建设,通过层层政策推动落实,中小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县级教育部门积极作为,向学校投入了资金,对薄弱学校进行了改造,完成了“校校通”“班班通”等校园信息化改造,有的还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缺乏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联动机制,上下级信息沟通不畅,教育部门不能很好地掌握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手头上掌握的有关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资料就是各校的硬件投入数据、投入资金等;学校认为有了信息化的教育装备就等同于实现了校园信息化,殊不知这只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教育部门与学校都有“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的问题存在。

(二)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淡化

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为教育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在校园信息化管理工作上,校长的思想淡化,其没有意识到校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师考勤、教师绩效、教师人事管理、日常部门管理等方面缺乏信息化的支撑或者没有信息化思想意识指导。

(三)校园信息化教学工作进展缓慢

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了教学信息化工作。如今,乡镇学校或者农村学校运用“班班通”教学软件开展教学的情况越来越好,甚至有的老教师也在学习使用畅言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仍然过度依赖传统教具教学,使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长期闲置,有的在线课堂设备成为检查时的展示设备,没有常态化管理与使用。班班通教学系统中的教学资源使用不足,自创数字教学资源更无从谈起。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他们不能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信息化培训活动。这些现象导致校园信息化教学工作进展缓慢。

三、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方式与措施

(一)教育部门和学校既要“硬件投入”,又要“软件跟进”

教育部门和学校在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的同时,还应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软件的跟进。学校在搭建校园网时,架构校园局域网为基础支撑,运用校园“班班通”平台,完成校园主机建设,形成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校园资源中心,通过校园局域网络(也可以通过安徽省资源平台的校园、班级资源管理)这个支撑载体,创造班级或年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完善并收集班级或年级教师的文档、课件、视频(素材、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视频)等,通过校园主机的超大存储空间架设校园服务器,并通过局域网平台实现班级或年级的资源共享。

(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思想与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教师主导。校园信息化建设以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素养为主,引导教师以“为孩子未来着想”为理念,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积极配合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信息化教育培训活动,满足教师的信息化学习需求。学校通过国培、省培、市县级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思想与技能提升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赛课等活动,加强教师运用信息化设备和创建数字教学资源的观念与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积极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骨干队伍。

(三)加强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创造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方式

1.在校园信息化工作中,对于有关教师的人事(职称、工资、考评等)、教师的管理、学校部门的管理建设、学校与教师的沟通等,运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既耗时间、精力,又浪费资源。校长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策划人,应有长远的眼光,深入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亟待改进的地方,通过引进校园信息化平台软件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我们学校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参与阿里巴巴未来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扶持的阿里巴巴千校计划、万校计划,即创建1000所未来校园示范学校、共建10000所信息化未来校园,实现未来教育数字化模式。我们学校引进钉钉办公软件,整合以往使用的QQ、微信、校讯通等不同企业的即时沟通软件,避免出现信息重复交叉传达、沟通不畅等问题,通过网络连接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实现电子文档传送校园和班级的通知等,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加强了校园各方的有效沟通交流,使得学校各部门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2.加强教育教学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结合上述信息化条件下的平台建设活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与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使用挂钩,并形成常态评价机制,将教师的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和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目标考核等纳入评价机制。在官方的积极推动下,学校应该主动作为,针对官方推出的教育教学各类平台,制定学校规划和制度,使得运用教育教学软件平台成为常态,使得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成为学校和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该平台,可以完成日常教学与教研任务,可以发布个人的空间,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业绩和对学生进行成长记录。学校级管理员可以通过该平台监督、协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借助该平台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有发表建议的权利。借助该平台还可以实现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完成上级各部门组织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应积极推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使用,教师更应努力成为该平台的使用伙伴。教师们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拓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校园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校园教育教学硬件的投入,而是要加强学校和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校长应眼光长远,富有洞察力,创设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氛围,加强校园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平台的使用与管理。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類培训,并形成常态跟进。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应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共同努力,为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推动信息化建设思考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