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西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2019-09-10彭艳华陈广明夏希悦梁洁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人才培养

彭艳华 陈广明 夏希悦 梁洁

摘要:文章总结了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研究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现状;针对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专业特色不明显、师资力量不稳定、科研能力不强、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促进我国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就业导向;人才培养

“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00年以后由我国教育部批准建成的西部本科院校[1]。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高校在校学生达3700 万,位居世界第一位,毛入学率达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从2000年到2015 年这十五年时间里,我国西部新建本科院校 (含独立学院) 共计 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 55.6%[3]。”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这些本科院校多由大专院校升级而成或由本科高校设立的独立学院。本文拟通过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研究现状,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西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研究概述

(一)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就业岗位,这就预示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体力劳动人才逐渐向脑力劳动人才转化;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大量输出,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持续扩招为市场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市场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达到空前,当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以来就业率为91.9%,与前面两届就业率基本持平,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教育类”,占到14.7%,这其中有六成左右为中小学培训机构,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建筑业”,占到12.5%[4]。這是官方统计的数据,91.9%的就业率包括了被就业和被迫就业或者十分不满意的就业人数,从就业人数最多的“教育类”和“建筑业”两个行业反映出已就业大学生工作的极不稳定性。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正确回应,同时也符合毕业生对生存与发展的诉求,以就业为导向既要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也囊括了对生存导向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术专业型人才,实现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开展现状

我国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从探索尝试到全面深入,目前已经发展到到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部分高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实战经验,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将课程体系与就业紧密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引进优秀企业人员或高级工程师走向讲台,为学生传授更加前卫更加实用的职业技能和科学技术,校企合作还通过共建实践基地为毕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及就业机会,让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三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待遇,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提高教师待遇间接提高教学水平。

二、西部新建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教育现状

受全国高校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多所新建院校也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探索,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整体效果还不算非常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新建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其不足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特色不明显,没有完整成熟的构建体系,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时无章可循,做法跟不上想法,专业设置没有彰显地域特色;二是师资力量稍显薄弱,西部新建院校普遍存在师资来源单一,过度年轻化,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流动性强等多种不利因素,导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思维发散程度不够、视野不开阔、缺乏创新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因为教师流动导致教学衔接性差的问题出现;三是学生思想的滞后导致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突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许多学生跟不上当前时代的节奏,进入大学后没有竞争意识和就业压力,跟不上学校提倡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节奏和步伐。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是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新取向。

(一)更新理念,重塑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避免盲目向重点大学或母体院校看齐,导致学科结构趋同,专业设置一致。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对西部新建院校合格评估合格办学的“地方性、应用型”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制定的出发点。

2.课程体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全面开设计算机、英语、政治、就业指导等基础性课程,选修通识课可以开设人文、心理教育、自然科学、美学等课程,注重知识的全面、科学、系统搭配,提升本科生的基本素养。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理论与实践比例设置要合理,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要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3.考核评价。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合理安排考核与考试的设定,另外注重学生参与课外研究、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有益活动,这些项目可以考虑给与合理学分的置换,以此促进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以人为本,整合教师资源

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发展时间短,大多数西部本科院校都缺乏即具有高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这就导致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师资薄弱的现实,加上这些学校资金不充足,无疑是雪上加霜。教育资源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如何克服教师资源问题?整合资源不失为一個办法。一方面是加强本校不同专业优秀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整合,另一方面是加强兄弟院校间师资交流与合作,低成本高成效地实现教师资源共享,通过打造出色的师资队伍,带动人才培养制定的完善。

(三)寻求合作,互利共赢

一是开展校企合作,这不失也是一种解决高水平教师短缺的捷径,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进行授课,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将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他们将专业前沿知识带到课堂也避免了滞后的书本知识与社会的脱节;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学生实践的平台以及毕业以后的就业机会,另外,学校输送的大量毕业生也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机会,可见,校企合作本身就是一件互利双赢的工作;二是大胆开发与各大人才市场的合作,一般的人才市场都会有优质的合作企业,通过与他们合作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精准就业,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四、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结合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为市场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的、有一技之长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产出的必由之路,也是西部新建本科院校顺应社会发展、提高学校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赵 斌,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3):10-12.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摘要)[N].中国教育报,2016-04-08(05).

[3]教育部网站资料.新型大学“新使命、新道路、新成就”,合格评估“兜底线、促转变、提质量”[EB/OL]. 2016-04-0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 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407/160407_sfcl/201604/t20160406_236896.html.

[4]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资料.就业蓝皮书:201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整体稳定[EB/OL]. 2018-06-11. http://www.gov.cn/xinwen/2018-06/11/ content_5297948.htm.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院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GB506。

作者简介:彭艳华(1987.07-),女,汉族,广西桂林人,讲师,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人才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药学生色谱分析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