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2019-08-30李忠于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教学反思

李忠于

【摘 要】本文阐明《阿房宫赋》教学的三个过程,并以第三课时为例,论述从词语“兀”入手,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的具体做法,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词语深层意思,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探究 教学反思 后续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B-0121-02

《阿房宫赋》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指出秦朝统治者“爱纷奢”而致国亡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而赋作为由“楚辞”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学体制,在内容方面要求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即通过“体物”以“写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阿房宫赋》也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品,学生很喜欢,语言障碍不多,但要能深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词语“兀”入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生生、师生间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主观能动地思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启迪思维,创造性地阅读,深入理解词语深层意思,从而达到共促共进的目的,共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一、教学的三个过程

第一课时,笔者分三步走。第一步先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先整体阅读全文,大致知道这篇赋的主要内容;第二步采取男同学读第一段—— 女同学读第二段—— 全班读第三、四段的方式诵读全文,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赋的特点;第三步,由学生谈谈赋的特点,教师再结合书上对赋的介绍,分别在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作一些必要的提示与补充,尤其是“体物写志”这一点。

第二课时,学习第一、二段。这两段是描写段落,笔者要求学生按作者行文的思路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形象。从这些形象的背后,看作者传达出的情感。主要由学生谈自己的个人读解,教师引导点拨。

第三课时,学习第三、四段。这两段是抒情议论段,一个关键是看描写段与议论段之间是如何有机地结合的,再一个是看哪些文字隐含了文章的写作意图。

整个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自我学习—— 自我体悟—— 自我探究,然后把个人读解研究拿到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思想交流。

二、第三课时的案例研究

(一)引子

因前一天晚上一个学生在借助自己的鉴赏辞典研读《阿房宫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文章作者的读解相左的问题——对“蜀山兀”的不同理解。其文作者的分析称 “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凭借人力运送巨大的木料异常艰难,而一定要取材蜀山,见得秦陇一带的树木已经砍伐一空,还不敷用,秦陇之山尽秃而殃及蜀山……”这个学生觉得“秦陇之山尽秃还不够用”不太符合事实,理由是建造皇家宫殿,其选址肯定很重视周围环境的绿色生态。当时笔者肯定他大胆质疑、研读认真、推理有理,同时也感谢他引发笔者的思考,待考虑清楚再答复他。

当晚笔者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涉及历史、地理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于是便想,何不在第二天第三课时的学习中将之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让他们共同思考、讨论呢?

(二)教学过程实录

1.学生先齐声朗读文章第三段。

2.笔者叫学生找出象征秦王朝崩溃的形象化的句子及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重点理解“可怜焦土!”这句话中“可怜”的情感。

3.第一位同学找到的与“可怜”情感相对应的句子是本段的六个“多于”,叹惜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建造的阿房宫被一把火烧掉;第二个学生是从第一段的“蜀山兀”理解叹惜之情,并说出了他对这句话的理解。到这时课堂活动自然转入下一个环节—— 合作探究学习。

笔者先让头天晚上提出问题的学生把他发现的问题说出来,读鉴赏文字谈观点。

他先从查字典说起,从“兀”字的八個义项中选择了“高耸的样子”“光秃”这两个自认为更接近语境的意思,再从前后文语境和主题谈自己选“光秃”这个词义的理由。她认为,“蜀山兀,阿房出”前后句是因果关系,说明建造宫殿耗材之巨大,于是就有了对鉴赏文字的质疑。接着,全班进行八分钟的合作小组讨论。学生热烈地讨论,认真地记录,教师走巡并参与一个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注意词语蕴含的深刻处。

八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讨论形成的理解。

第一组代表从四川的木材好这个角度思考得出结论,笔者就顺势问四川的山林木材好可否找到依据?地理科代表马上从地图和学过的地理知识找到。他分析,靠近秦的四川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那里适于常绿阔叶林树种生长,树木生长慢、高大又粗,适合做建筑木材;特别是他爷爷告诉他四川出产的金丝楠木因其堂皇霸气、不腐不蛀的特点而成为宫殿的常用木材的这个依据。这样就从多角度推断出“四川林木好”的结论。

第三组代表又进一步地陈述:“伐川木,不是‘舍近求远,而是保护宫殿周边环境的需要。”

因为学生查过资料,有理有据,倾听的同学都比较认同他们的观点。

但是突然有个学生举手,他的陈述把问题引入了高潮。他认为,木材从哪座山砍来不要过多关注,应抓住“兀”字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作者的慨叹是立体的,表面上他叹的是耗资巨大的阿房宫最终被毁,实际上叹的是一个王朝的覆灭、一个太平盛世的终结,更是叹当时同秦王朝一样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统治。但归根结底,作者是为饱受压迫受尽苦难的百姓而哀叹。最后他引用诗人张养浩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为他发言的总结。听课老师和同学们不禁为他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

三、教学反思与研究

(一)反思

这堂课定位在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体味合作学习的快乐这个目标上,笔者认为有几点值得肯定。

1.尊重学生的个人解读,课堂气氛自由和谐

我们都知道,在人文科学领域,答案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只要能自圆其说,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学习者的体验和他理解的“这一个”,让他体会自我学习研究的价值。有了尊重作为前提,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地参与,才能敢自由地表达,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成长的过程”。有了尊重作为前提,有了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和谐关系,才能有生生间、师生间的多边交流,也才能更利于学生思维的丰富与拓展。

2.合作的时机把握得较好

一般来说,开展合作学习应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自主学习后产生合作学习愿望之时;二是当部分学生学习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又难以解决之时;三是当教师认为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之时;四是当学生的思路打不开,需要彼此启发之时;五是当学生的意见有较大分歧,需要一起探讨之时;六是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团队协作之时。

这节课因学生质疑而使笔者发现合作学习的契机,因此笔者重新调整课时学习目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将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作为探究点,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共同阐释,因而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是必要而有价值的。

3.合作学习,快乐双赢

合作学习,让笔者感觉到师生是一个合作伙伴的关系。学生的提问使笔者重新审视教材,重新进行课时学习目标定位,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笔者以平等的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尤其是与弱势小组的交流。在交流中笔者作适时的引导、点拨,加强了合作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缩短组际之间的差距。

此外,还有对八分钟合作时间的掌控,笔者巡堂、发现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总之,整个合作学习热烈而不乱,有组内交流,有组际交流;合作学习积极而有质量,课堂上没有了分神睡觉、单记录现象,有的是争论、思考和倾听。学生说“这样的阅读课效率高”“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实现了“合作,使课堂教学优化;合作,使集体智慧最大化”的目的,也达到了笔者重新定位的“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的教学目标。

(二)后续研究

重新审视这节课,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整堂课笔者说了十句话,这十句话基本上是向学生提问题或是像主持人一样过渡学习环节,或者评价一下学生。虽参与小组交流,作适当点拨,但教师的作用显得淡化了。课堂教学,尤其是基本篇目的教学,学生不仅需要与同学合作,增加思考的角度,共同解疑解困,而且还需要有老师归纳提升。这样学生才感到学有所得,学也踏实。平时我们研究比较多的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对“学生合作了,教师该做什么”研究得较少。其实笔者备课时也和这两个学生一样从地理角度去思考问题,但因为没能及时请教地理老师,所以笔者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个圆滑的处理办法。这可是教学的一个遗憾之处。

由此可知,讓学生合作学习,其实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备课要备得充分。把自己当成学生,估计哪些地方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哪些地方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其次,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既要强调本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合作,甚至模拟学生之间的合作,又要加强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才可能从容应对学生的突然“袭击”,顺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