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在“过程控制”课程评价中的实践

2019-08-21谢敏陈乐许素安郑恩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学习成果课程评价过程控制

谢敏 陈乐 许素安 郑恩辉

摘要:文章采用基于学习成果的达成度作为基本指标对“过程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期望更为清晰地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的效果,进而不断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期望通过此工作对建立合适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

关键词:学习成果;目标达成度;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39-02

一、引言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课程评价是反馈关于课程教学质量信息的手段。目前高校通行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等,其中以学生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态度、授课情况和教学效果等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这种评价方式为了解教师教学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但评价指标多数仅涉及教师授课的状态,不能反映通过课程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评价过程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在实践中发现,上海海洋大学采用的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状况和授课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不足。因此,笔者根据这种方法并借鉴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学习成果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并将其作为基本指标对《过程控制》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及时了解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基于学习成果的达成度评价方法

学习成果指课程结束后学生预期能达到的可测量的具体目标和结果,是从学生的角度,聚焦于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所能达到的可评估的结果。基于学习成果的达成度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将授课内容分解为若干关键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将其细化为学生学习后可达到的学习成果。在试卷命题时,需要根据学习成果的要求完成设计各部分试题,再根据不同题型的特点划分出不同的达成度级别。如:选择题等单一得分题目有正确和错误两种级别;计算、论述、分析、设计等多级得分题分为若干个达成度级别。考试结束后,对试卷中涉及的所有学习成果的对应题目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学习成果的达成情况,得分率越高或级别越高,则该学习成果的达成度越高。

某次期末考试,根据预期学习成果设计的达成度评价表,如表1所示。表1中对每个知识点的预期学习成果和试卷中所对应题目的题号、分数进行了统计,点号前表示大题序号,点号后表示小题序号。

其中,对单项选择题等单一得分题目,表2中列标题为“5”的单元格的内容表示回答正确的学生的比例。对简答、计算、分析、设计等多级得分题划分成5个达成度级别,根据表2情况进行统计。例如,根据表2,如果总分为10分的题目中有30%的学生得到7—8分,那么该题目对应的列标题为“4”的单元格内容应该为0.3。

分别用“5、4、3、2、1”表示每道题目获得对应分值的学生比例,“分值”表示该题目的满分,则:平均值=“5”×1ד分值”+“4”×0.8ד分值”+“3”×0.6ד分值”+“2”×0.4ד分值”+“1”×0.2ד分值”。

三、统计数据及分析

采用前述基于学习成果的达成度评價方法,对完成授课的2015级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进行评价。试卷中共有19道题,共考核了16个预期学习成果。根据达成度评价表进行分析,在10个单一得分题中,得分最高的(95%)是“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这一知识点,最低的(40%)知识点有两个,分别是过程模型特性参数及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指标。在非单一得分题中,得分最高的(96%,95%)分别是复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执行器阀门的气开气关形式选择,得分最低的(59%)是用矩形脉冲响应曲线法建立数学模型。

为了方便比较,把每一章内容的总分和平均分的得分比(平均分/总分)统计在表3中。

通过对章节的得分比分析,第三章“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得分比最高,这一章是课程的重点,课时较多,上课时采用提问引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因而大部分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第二章“过程对象的数学模型”得分比最低。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无论单一得分题还是多级得分题,学习成果的达成度较低,学生掌握的较薄弱的知识点基本都与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联系紧密,涉及自动控制原理的概念和方法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这可能是由于自动控制原理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和难学的课程,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后续教学中,对于达成度低的知识点,可以多分配学时进行重点讲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提高达成度。

四、结语

“过程控制”课程是本校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运用基于学习成果的达成度评价方法进行课程评价,相对定量地分析了学生对教学大纲中各关键知识点的学习成果达成度,也发现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挖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包斌,吴文惠,张朝燕,王春晓.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大学教学,2014,(10):52-55.

[2]赖克强,熊振海,毛芳,周冬香.初探目标达成度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质量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49-150.

[3]包斌,吴文惠,张朝燕,王春晓.课程教学基础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大学教学,2014,(10):52-55.

[4]薛斌,周冬香,熊振海.采用课程目标达成度开展基础化学教学评价的尝试[J].科教创新导报,2014,(11):113-114.

[5]马文英,曾晓辉,石跃,李英详.基于OBE培养模式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设计——以《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08-109.

猜你喜欢

学习成果课程评价过程控制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的微探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