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19-08-13梁小茹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数学思维与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加深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对其后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五学”落实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品格以及激发创新意识四个方面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五学”课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梁小茹,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广东   云浮  5274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4-0046-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笔者所在学校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中数学学科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五学”是指“目标导学、 自主探学、 合作研学、 展示赏(比)学、检测评学 ”,该模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表现学习和操作学习,强调转变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理念”和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五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尊重每名学生的发展权利,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并通过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入手,着力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数学能力以及数学品格,最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发展数学思维

“五学”课堂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课堂的中心,是课堂的主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五学”数学课堂的“目标导学”,在内容上关注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在“自主探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开展自学和互学,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实现分层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让笔者收获了惊喜。在任务一“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中,自学环节里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阅读书57页至58页,设计一个简洁清晰的、圆型的板书。学生分组活动,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动手能力偏弱的学生进行学习,学生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归纳综合理解的知识点,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并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全面调动,并从中获取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出乎笔者意料,有一个小组的板书采用了图示的形式,简单、明了、清晰。从该课例可以看到:在“五学”课堂中,教师的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富有情境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放手”给学生搭建了学习表现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思维活跃,每个学生都想做到最好,课堂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的关键能力是“学以致用,解决问题”。“五学”课堂有合作研学的环节,教师要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长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研学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能够发现更多的生活奥秘,获得更多学習数学的乐趣,数学能力也得到提升。

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分类和整理”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对课室的图书角、讲台上的物品以及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通过动手、动脑归纳出分类和整理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理解、运用数学知识,较好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又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合作研学任务:计算校园的花坛面积。通过小组合作实践,学生对校园花坛进行观察、测量、分析后,有意识地运用已学的相关面积公式,对校园花坛面积进行转化、等积变形,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各小组都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校园花坛的面积。

由此可见,从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合作研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创新发现的要求。

三、培养数学品格

数学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阵地之一,无论是数学教材还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都是育人的沃土。在“五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充分挖掘数学史料,让学生理解数学背后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在“五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探学、研学、赏学、评学等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合作、聆听、关心他人、相处、自我约束等良好品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科学和严谨的精神,进一步健全学生的数学品格。

在近两年的“五学”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班级的学生改变了许多,他们更自信、更阳光了,合作效率更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了,回答问题积极性更高了,学习行为习惯越来越好了,汇报语言日渐规范且汇报讲解时能抓住重点。“五学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课堂,更加是培育人的课堂,它是营造良好研学风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培养品格健全的人的阳光课堂。

四、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五学”课堂中,教师从导学到评学均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研学任务、提供活动空间、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一课的例题时,笔者先要求学生分组研学,通过摆小棒或画圈等方式寻找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在“评学”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总结和筛选更合适的方法。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想出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答案,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假设、实践、验证、归纳不断发现新问题、寻求新方法。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不同的方案,让学生在辩论、质疑、实践验证中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五学”课堂中,教师要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进行数学建模、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品格、激发创新意识,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都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1):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梁文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

[3] 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