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灌”模式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运用逻辑及推展

2019-08-07尤吾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滴灌模式

尤吾兵

摘 要:“滴灌 ”模式教学法与思政理论课教学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遵循“知、情、意、行”德育规律和强调育人过程的“潜移默化”相契合。当下“滴灌”模式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有效推展,需要关注甄选加工教学内容、创新理论传播载体和探索鲜活的施教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滴灌”模式;思政理论课;运用逻辑;教学推展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1.014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1-0073-03

思政理论课有效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长陈宝生新近在谈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时就多次指出要关注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方式上的改革。2017年3月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举行的记者会上,他指出,当下思政理论课堂由于内容没有针对性,授课方式不适当,缺乏亲和力,因此学生就不爱听,所以大学课堂内一定要改革思政课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1]2017年4月26日在辽宁教育综合改革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也指出,要认真、用力去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2]因此探求思政理论知识的“传输”方式是改变思政课现状的重要之维。“滴灌”模式教学法应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

一、“滴灌”模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滴灌”法最早是指农业领域的一种灌溉技术。“滴灌”法是指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经过管道输送给特殊设置的滴头,用滴头把水精准、持续、均匀地滴入农作物的根部附近,达到高效率灌溉的目的。高校课堂理论教学引入“滴灌”模式,即是参照上述理念而来的。

“滴灌”模式教学法中“滴”是指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点”结合现实境况呈现出来,像水滴石穿一样把理论知识多维度渗透到学生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灌”不是简单说教的“灌输”意义,“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专题式、案例式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教学目标。”[3]“灌”更深层含义是指理论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知、情、意、行”发展规律,把理论知识教育“灌(贯)”穿到培养学生的各个环节中去。“滴灌”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精准点对、持续延展和用情渗透。

“精准点对”是指“滴灌”模式强调要找出课堂教学内容失效的缘由,了解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点匮乏所在,然后“一点一滴”精准施与学生“所欲所求”的知识,而不是笼统地大而化之、唱高调或者照本宣科来完成教学任务。精准知识点选取背后也要考虑施教对象的差异性,学生个体在经过不同社会背景、教育经历熏陶下,其需求的“知识养分”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个体对象的不同来施教知识内容,对好施教“点”,对准知识“点”,“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要紧贴学生心事,把握学生心路,直入学生心田。”[4]

“持续延展”是指“滴灌”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是仅在学校开设课程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要认识到它是一个连贯的、多环节紧密衔接的过程,应采用各种方法,长期投入情感来感动学生、改变学生,即它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和不断扩展的过程。“滴灌”模式除了注重课堂知识的精准传授,更看重的是各种课外具体实践场所的拓展,让学生在各种实際训练中感悟、深化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延伸”教育提高理论教学实效。

“用情渗透”是指“滴灌”模式是一种强调“润物无声”的渗透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洞察理论知识教育不能是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教师需要变化抽象和枯燥的理论,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情感化、形象化、贴于现实来传输知识。在传输知识时要像涓涓细流一样,一点一滴慢慢汇聚到学生心底,使受教育者在施教者长期情感倾注的氛围里逐渐接受理论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感动和教育。

二、“滴灌”模式运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逻辑

1.思政理论课教学应关注“个体差异性”与滴灌模式“精准点对”相契合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社会意识思潮不断涌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较为复杂,大学生的思想也呈多元化态势。因此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学必须根据每个人的所缺、所需来有目的、有针对性施教。而现代大学课堂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形式普遍采用大班制授课,教学内容也多是照本宣科,按教材体系撒网式地进行教学。思政理论教学需要关注精准对位,注意个体差异性,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的问题。“滴灌”式教学模式特点之一就是强调精准点对,考虑针对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教育层次、知识结构、业已形成的思想品格等的不同,给予恰如其分的“知识养分”。

2.思政理论课教学应遵循“知、情、意、行”规律与滴灌模式“持续延展”相契合

思政理论教育是一个复杂长期过程,这是因为思想品德形成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复杂性、复杂外界因素等都会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产生影响。这种过程在教育学上揭示为:思想品德形成遵循“知、情、意、行”发展规律。“知”是指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认知,学校教育常以此为开端;“情”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深化的情感态度培养;“意”是指培养学生克服践行行为过程中遭遇困难和障碍的毅力;“行”是指学生在前期培育基础上诉诸的行为。这四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构成完成培养思想品德的一个动态过程。而目前思政理论教学往往有对理论知识“知”的教育,也就是在“知”的阶段完成后就停下了,甚至在“知”的教育上都是有欠缺的,这样中断了思政理论思想教育的“情”的培养、“意”的锻造和“行”的实践,导致现实思政理论教育实效的不理想。思想理论课教学遵循“知、情、意、行”规律,其实就是要看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连贯性的过程,除了要看到学校课堂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还要看到课堂理论知识向非理论知识教学的延伸,如情感教育等,更要看到课堂理论教学之后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无缝对接。

3.思政理论课教学应强调“潜移默化”与滴灌模式“用情渗透”相契合

思政理论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情感、使学生有坚定的、崇高信仰的课程,学生对思政课喜爱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要想让学生对思政课程有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施教者有好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传送的思政理论知识怀有喜好的情感,才能主动接收内化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思政理论知识点讲授时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道引人”,即以自身人格魅力的丰富性、以理论知识鲜活的时代性、以理论光明方向的导引性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才能真正感动学生,让学生信服所学理论。并且这种内化是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多层面、多维度的构建教学系统,渗透式地键入学生思想中。而现代学校思政理论教学普遍存在“速成化”态势和“去情化”现象,对教学是不利的。“速成化”可以理解为当下的大学思政理论教学仅分布在学校课堂上,希望通过课堂“漫灌”、“强灌”理论知识来完成学生的思想培养,而没有看到这个过程应是“慢火温煮”。“去情化”指大学思政课老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点的说教,而很少融真情于理论的传送过程中,交给学生的只是教条和呆板的理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化和一般技术知识的学习有很大不同,它需要通过情感性灌入“潜移默化”来实现教学效果。

三、“滴灌”模式教学法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推展

农业上的“滴灌”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水资源、管道和滴头。“滴灌”系统要想良好运转,水资源需要给予一定的压力,管道必须保持畅通,更需要出水细密的滴头。这对思政理论课“滴灌”教学系统构建的启示是,思政理论课教学需要甄选加工授课内容、创新理论知识传播载体、探索鲜活的施教方法。

1.甄选加工授课内容

传统思政理论课教学法过于强调本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对学生系统了解思政理论体系有所帮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的现象。有些思政教师不能根据“世情、势情、学情”变化很好甄选授课内容,造成作为教学资源的“水滴”在压力上的不够,传导给学生就可能出现“滴”不进去的现象。“滴灌”模式强调变化笼统理论体系为具体的理论模块知识“点”,“用心”来设计教学过程,把有营养的“水滴”滴入学生心里。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应充分考虑到教学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不同境况,主要包括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来甄选、加工内容,而不是无目的、无目标来进行“漫灌”知识体系。如用“滴灌”模式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时,它不要求一定把十二条目全部放在课堂上来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级、专业、兴趣等情况,选取其中几个条目,精心编制相关课堂教学内容,更要寓理论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之中讲授,最好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真懂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扩展认知其它条目,并借助反馈机制来督查学习效果,这样学生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全面内容作出认知。

2.创新理论知识传播载体

课堂教学是传统思政理论知识的主要载体。“滴灌”模式非常看重课堂作为渗透教育的载体,但不是把课堂看作唯一的载体,而是注重探寻课堂教学后传播载体的衔接,使理论的“水滴”长流不息渗透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如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在校园里通过校园党团组织、社团組织作为载体来有效渗透思政理论知识。而对有些特殊专业的学生,可利用实训、实习、见习等机会,把思政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培养相结合,如对实习医学生,可以把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医学、医院现实良好发展结合来认识,这将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还应关注的是新媒体作为渗透思政理论知识的一种时兴载体的作用,在交流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发布一些思政理论或生动的教育案例等,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探索鲜活的施教方法

现代大学思政理论知识教育常常是靠课堂理论知识的硬性输灌,理论知识不能很好渗透。所以“滴灌”法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上要求探索和创新更多的施教方法,把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内心,形成撞击心灵的效应,使其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精神。实践证明,“认同教育”和“角色模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认同教育”就是在理论知识传授时,不只停留在说教上,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技巧,使学生逐渐认同讲授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从而切实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认同”就是接受、不抵触,这样才有可能进行内化过程的承顺。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教育最大的障碍就是现代社会实然冲击着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如何用真情、说透理来“滴灌”理论知识,让学生达到对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符合的真正认同,这是思政理论知识传授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角色模拟”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尽可能多地通过拓展实践环境、制造“实践困境”,让学生扮演实践者,在延续理论教学后的“实践”中雕塑思想,让理论知识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教育,如何改革发展[EB/OL].(2017-03-13).http://news.youth.cn/jsxw/201703/t20170313_9278399.htm.

[2] 陈宝生.教育要提高群众满意度扩大受益面[EB/OL].(2017-04-28).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704/t20170428_303425.html.

[3] 张红霞,纪咏梅.知识传授与信仰培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任务[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44.

[4] 李维意,杜萍.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模式[J].理论导刊,2014(1):83.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滴灌模式
不同滴灌管网系统特性、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