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有优教”视域中农村初中创意教学的课例研究

2019-08-04杨永松

关键词:创意教学课例研究

杨永松

摘 要:本文以农村初中为背景,以学有优教、创意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发展,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从创意课堂快乐学习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重实在性和操作性,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研讨,共同改进教学提供平台,为创意特色教学建设提供途径。

关键词:学有优教;创意教学;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21-2

学有优教是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发展理念,具体包括优质的教育目标和教师队伍、优化的教学过程和资源配置、优秀的学业成就和教育成效、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学有优教”是在实现了“学有所教”目标的前提下提出的更高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同时也是促进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和更高标准。

创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多元活泼的教学方式和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意教学的教学理念具有活泼多元、主动参与、资源运用、人际互动、学习动机以及问题解决等六个特点。创意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是一门艺术,必须具有创意,具有风格。

几年来,我们以农村初中为背景,以“学有优教”为目标,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创意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师在学科课程中有效实施创意教学为研究主题,展开包括选题、选课、设计、实施、反思等步骤的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能力提升与教师创意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教师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束缚,以先进教学理论为支撑,成功采用包括创意教学法在内的多元活泼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学有优教”视域中农村初中创意教学策略。

一、创意教学现状

通过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缺乏活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讲授的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少,对回收的学生问卷分析,超过80%的学生感觉老师上课讲授内容较多,学生自主学习在10分钟以下的共占59.9%;其二,课型把握不准,教学模式单一,对教师问卷的分析,有54.7%的教师“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都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甚至是一份试卷一张讲义一堂课;其三,多媒体使用泛滥,缺乏有效生成,通过问卷整理,师生认为“效益不明显无法量化”的比例达到了53.1%,多媒体运用是最能体现创意教学、优化课堂的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其四,课堂作业杂乱,缺少精选精练,从学校教务处对学生作业监控的情况来看,75.5%的学生作业或练习都是直接复印或从网上复制下来的。教师不能精心选题布置作业,作业布置没有层次,针对性不强,过度依赖中考题库,加重了学生的課业负担,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低下和无效,教学创意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高耗低效、刻板单一、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现状,严重地制约了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扼制了学生课堂的活力。这种状况在考试学科的课堂上尤为严重。我们提倡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独立思维空间,改变课堂教学表面热闹的状态,回归教学的本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事实上很多教师视野狭窄、思想老化、固步自封,守着多年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缺乏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求真求变的创新精神。

二、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前期和研究过程中的文献学习,以校本培训的方式,激励教师大胆创新,达成创意共识。我们认为创意就是思想行为中的创新意识,就是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想法,并能通过创意而获得更大的效益。教师教学创意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其立足点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扬弃和突破,核心是唤醒创新意识和形成创新能力。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通过对教学现场状态的正确认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意思维和创意能力。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教师、学生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等。课例研究活动就是研究考察教学实践的活动,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和活动的合作研究,创造多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变、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

三、开展学生研究

学生研究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准确把握学情、深入钻研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准确发现并确定教学的生长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也是教学产生创意的基础。

基于三维目标的学生进步发展。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发展。学生的进步发展必须是遵循教学规律,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实现的,并非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获得的。

寻找学生学习的创意生成点。这是教学设计中能生成教学创意的地方,教学创意的判断标准是简明本真、准确独特。从课题引入、活动情节和反馈评定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来提炼创意生成点。这三个层面涵盖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要素: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创意的外显形式主要是将内隐的设计诉求具体化为关键教学环节的导语、过渡语、提问语、阐述语、应变语和结语等。

四、优化课堂设计

创意课堂源于创意思维,体现在创意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准备时老师要意识到: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案供自己选择,教参只是参考,教材内容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加以转化。教学实施时教师要意识到:没有预定的唯一的答案,新差异、新矛盾、新事物、新思考都可能促发创意的活动产生。在反思中升华创意,不照搬别人的模式,要辩证和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来逐步实现创意课堂的达成。

笔者认为,对教师来说创意教学设计表现了教师的独创性、个性化、新颖性、前瞻性和反思性,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对学生来说,表现为好奇心、期待心、参与心、体悟心和表现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优化办法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来科学制定课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促发学生兴趣和活用为目的。从“为什么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确立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获得有效生动的教学。

如语文学科,通过比较阅读、深度阅读、打破常规、换个角度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课文中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思考,提出新的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突出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问题设计,学生能掌握课文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五、激活教学过程

教活学活。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设计有价值的创意教学活动,减少浅层次、低水平的操练,减少泡沫设计和浮夸的作秀排演。教师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意式教学的必要性,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密切注意学生的需要,培养动机,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对比教学、问题教学、生活教学等师生互动活动,以手教手,以心传心的熏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师活生活。农村课堂创意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没有创意理念的教师就没有创意的课堂活动设计,甚至会扼杀学生学习创意;没有教师教学创意的课堂,学校的创意教育特色也就是空中楼阁。我们主要运用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探索各学科有效创意课堂教学实施的方式与方法,如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方式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合理有效使用等,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通过课堂观察、同题异构的课例,研究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和新颖性,研究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问与理答的创意活动,探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方法与策略。

通过教学过程的激活,举一反三,重视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看问题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推及未知,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撞击出新的教学火花。

创意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有效和创新。应从学生的“三维“发展目标来考量,会学习、会思考。课例研究也许不是最好的研究方法,但是最能让全体教師参与、最实在、最直接而有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清山.台湾创意教学的重要理念[J].基础教育参考,2003(12).

(此文系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初中专项”课题《“学有优教”视域中农村初中创意教学的课例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创意教学课例研究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策略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的实践思路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