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疾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分析

2019-07-29孙岩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辅助治疗精神疾病

孙岩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心理治疗技术辅助治疗精神疾病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6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实施对症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治疗技术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状态各方面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疾病,采取心理治疗技术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治疗技术;精神疾病;辅助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18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这使得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针对精神病患者,常给予患者使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采取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然而,受多数的精神病患者常合并心理问题,因此单一用药治疗常难使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对此,近年来本院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技术辅助治疗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书,且患者均无精神类药物使用禁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4岁,年龄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48.2±2.6)岁;疾病类型:器质性精神病18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9例。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7.7±2.5)岁:器质性精神病17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1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差异,选择对症药物治疗疾病,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阿立哌唑片及利培酮片等药物治疗;对于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可采用苯二氮卓药物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如环境护理、饮食干预及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治疗及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治疗技术辅助治疗疾病,具体如下:应用沙盘治疗、绘画治疗及曼陀罗治疗等心理治疗技术辅助治疗,通过心理治疗方法以释放患者压抑的能力,同时继发患者心理自我愈合潜能,改善患者情绪、注意力、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症状。心理治疗的频率为1次/周,之后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可适当调整为1~2次/月。

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4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患者的精神状况,量表包含18项项目各项目均采取7级评分法,总分为12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精神病症状越严重。(2)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生活质量问卷(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状态四个方面的评分内容,各方面的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PRS评分

观察组治疗前BPRS评分为(81.26±7.26)分,治疗后BPRS评分降至(43.38±6.72)分。对照组治疗前BPRS评分为(80.74±7.23)分,治疗后评分降至(50.17±6.92)分。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t=4.616,P=0.000)。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精神疾病的病因相对较多,此类患者的认知能力常会受一定影响,同时患者自身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及行为特点也较常人存在明显差异。

针对精神疾病,临床中常给予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预防疾病发作,但该方式却不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这容易引起疾病复发情况[3]。针对精神疾病,目前常提倡给予患者行心理治疗的干预方式,心理治疗技术主要是指在治疗期间,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患者行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神经状况较治疗前的改善幅度上大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心理治疗技术辅助治疗精神疾病的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将心理治疗技术用于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辉祥, 肖潇.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17,6(12):142-145.

[2] 杨宝凤. 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28(04):56-57.

[3] 周剑平.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在糖尿病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 医药前沿, 2017,28(7):87-88.

猜你喜欢

辅助治疗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Ⅰ级疗效观察
倾听,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脾多肽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氨溴特罗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自拍成瘾”被定为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