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广谱式”理念的双创型人才开发模式探析

2019-06-22王天琪徐晗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王天琪 徐晗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方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方向,广谱式理念也随之而来。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大学生作为双创人才的生力军,需要掌握更多技能和知识。本文剖析了广谱式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双创人才开发的意义,分析了双创人才开发中存在的双创人才开发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培养理念滞后、开发模式和机制落后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双创型人才开发模式。

关键词:广谱式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一、广谱式教育理念的内涵

广谱式教育理念。广谱式教育理念在教育内容方面可以理解为普及性的、广义的创业教育,它可以涵盖教学的各个阶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方法,将广泛性与普及性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之惠及每一个学生。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趋势,能够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迅速脱离尴尬境地,实现进一步的拓展,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进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双创型人才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模式的成功转型

目前,很多高校面临着教育方式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问题,传统教学已经面临尴尬境地,不能顺利进行整体工作的开展。通过培养双创型人才,可以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化为新型的实践教学,最后将两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好基础知识外,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同时,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交换想法,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加上高校的支持,能够在双创人才的开发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

基于“双创型”人才短缺的现实,通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开发,有利于让学生养成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勇气,学生在未来的求职道路中难免遇到瓶颈,通过培养双创人才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另外,双创教育如何与专业知识无缝对接是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通过开发双创人才可以促进高校开发出适合学生自己专业的创新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融入所学专业知识中,实现每种专业知识都有不同的双创理念做支撑,从而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竞争力

如今,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数量也直线上涨,但我国产业体制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需要的毕业生人数也极为有限,岗位提供数量与求职需求不匹配,很多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素养不足以匹配求职需求,人才竞争激烈。要想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和提高创新精神来实现,通过成为“双创型”人才,可以增强自身技能水平与知识素养,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求职压力,也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双创型人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创人才开发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双创”教育虽然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国家制定的政策过于独立,无法构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而且目标导向缺乏明确性,进而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與教师的绩效考评相关联,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依据双创教育的特点来制定评价学生的考核制度,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还是在大多数学校继承着,这就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双创型人才的挖掘与发展。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不够创新,这也成为了“双创型”人才开发的阻碍之一,对双创人才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双创人才培养理念滞后

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培养不完善,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及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未真正认识到位,认为学生应该取得高分数,用成绩来衡量他们的优秀程度,导致学生花费时间来应对考试而不是自身创新上,把创新创业这件事留给了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另外,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课本,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这种“墨守成规”式的教育理念仍需改进和完善。

(三)双创人才开发模式和机制落后

近些年,“双创型”人才开发模式和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性确立,虽然社会上和学校中制定了许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理念,但这些内容之间没有结合在一起,没有渗透于学生日常的专业课中,学生还没有真正领悟到双创教育的精神。另外,高校指导队伍培训机制也相对落后,很多教师并没有参与过企业的创新与管理,对双创教育的理解偏离,往往把“创业”看成是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人和事,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这对学生的教育难以起到真正的指导效果,导致双创教育“虚空”,从而影响双创人才的开发进程。

     四、基于“广谱式”理念的双创型人才开发模式

(一)优化开发目标,明确“双创型”人才开发导向

1.精准人才开发目标定位。为了开发具有高素质的双创人才,高校首先要制定出一套精准的开发目标,通过目标进行细致的规划,为全体学生提供平台和指导,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要遵循广泛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广谱式”教学,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在平时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与比赛,倡导公平竞争,团队合作,在比赛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选择适合学生本身的职业规划,并朝着他们的方向去不懈努力,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计划,学生不仅要充分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去实践,去研究,快速适应角色,朝着目标发展。

2.明确高校广谱式双创教育体制政策。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未制定出明确的体制政策,双创人才的开发模式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确立,高校应积极改革,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考核方式,将这两种体制政策普及给广大学生,开发出具有双创精神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同时,高校也要跟随社会发展潮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政策,更新自身储备的知识,和企业单位多沟通、多交流,在学校中实现企业式培养,有针对性的开发,使全体学生不仅具备“双创型”人才的普遍特征,还要具备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二)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双创型”人才广谱式教育

1.构建完整的双创教学体系。走好双创人才开发之路,其核心在于构建完整的双创教育体系。首先要构建双创课程体系,良好的课程设置是“双创型”人才开发过程中的基本内容,是实施人才开发计划的核心计划。其次要构建双创实践体系,将双创融入到教学科研,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创业基地,增加关于创新创业的比赛项目,高校应号召与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营造出能够进行双创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三,高校要依据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断推陈出新,科学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定期培训教师树立双创意识,将产出与学习两方面相结合,高校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改进革新,形成多样化模块式课程组合,从而修订培养方案。

2.推进“双创型”人才广谱式教育。高校作为人才开发的重要场地,需要推进“双创型”人才的广谱式教育,将广泛性与普及性这两种特性融入人才开发的全过程。并且实现“双轨式”教育,要想实现双轨并行,一方面要将这种方式纳入教学的主渠道,对全体学生实行教育,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特点与专业课的内涵要分层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针对不具备双创意识的学生开展创新培养课,使其具备“双创型”人才的基本素养,为以后走进工作岗位做准备,针对具备双创意识的学生则鼓励其创新,加大引导和培养力度。

(三)创新开发模式,建立“双创型”人才开发机制

1.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开发模式。双创人才的开发模式多种多样,通过开展学科交叉式的双创课程,分层次进行学习,建立一个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双创灵感,达到全方位的普及性发展;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创业活动和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未知的知识和能力,开发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功能高素质人才。理论与实践往往是辩证统一的,课程体系可以改进为包括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使其涵盖教学的各个阶段。高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战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的工作环境,使其扮演某个真实角色,通过真实演练获得工作经验、工作技能以及激发其创新思维。

2.建立“双创型”人才开发第二通道。高校可以建立一个双创人才开发的“第二通道”,也就是说不单单通过课堂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高校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注重开发学生的实践和综合能力,通過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激发学生自身以外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不受课堂的拘束,学生能够随时将自身的想法提出并付诸实践。高校应将“第二通道”这种方式融入教学发展的全过程,这种“第二通道”的教育方式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开发出具有双创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05).

[2]王红艳.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7(03).

[3]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5(06).

[4]崔伟,陈炜.新常态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8).

[5]葛敏,陈小平.地方高校“双创”经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2(02).

(王天琪、徐晗,大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