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019-06-20武宇宁张广辉潘健田慧丽

赢未来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模式新时代

武宇宁 张广辉 潘健 田慧丽

摘要:重新审视新时代小学体育的教育观念、教学现状、改革方向,探讨“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模式的人员态度、场地、设施等条件现状,为小学体育课程尽快与素质教育接轨创造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体育课程;模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在体育强国的背景下,新的体育教育思想正在不同类别的学校体育教育中生长,不同学龄段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就是为了顺应新时代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小学体育幼儿体育能力发展的延续,在幼儿园大力发展“体智能”课程的基础上,如何改进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促使儿童青少年“体智能”有序发展,成了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以新时代“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模式,为建设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提供理论参考与思路。

一、当前小学体育现状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育观念现状

198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素质教育”至今,逐步发展成了现代中国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其求知的欲望”。1995 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的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把兒童以及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然而,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的小学体育教育理念仍深深地陷在“玩着锻炼、安全第一、培养兴趣、锻炼体能”的窠臼之中。一方面是没有大刀阔斧式的创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以教师为中心、以玩乐教学为中心、以锻炼身体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严重。因此,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仍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缺乏了启发学生思维、降低了学生思考的能力;以课堂锻炼为中心,强化教育的“习练性”,重体轻智,忽视了教育本质属性—知识性接受。这与新时代教育的开放型、创造型、思辨型与科学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理念是相悖的。

(二)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提升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全国各中小学学校开始大力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但是,由于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体育场地器材利用率低下;体育校本教研氛围不浓厚,课程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教师区域性缺编问题有待改进等原因;造成了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没有明显的进步。

(三)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新教改的发布后,更多的小学将学生体育的培养重视起来,但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仍有诸多不足,依旧有很多老师还是在执行老套的教学方法,体育课课程内容单一 、课时过少、体育场地受限、体育器材不达标、教师缺乏创新等原因造成了大部分体育课程教学出现“过分看重教师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填鸭式教学,教师不停讲,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此外,教师教学设计方面存反思不足、设计缺乏新意、课堂结束时未询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课堂专业知识和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灵活应变;教学中较守旧思想严重,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等都成了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急需改进的现状。

二、“体智能”概念与“体智能”教育模式

“体智能”:是多元智能中动觉智能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的中文翻译,是以运动为主体,以游戏和音乐律动为方法的,让参与者在运动游戏中提升体力、激发潜能、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进而养成变通思维模式的教学理念。其中体智能分为人能,智能,人能,所谓“体”是个性的体力创造(运动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智”是终身性的体育文化教育(是体育智化的量变过程),“能”是体育人文教育所赋予人们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行为。

“体智能”教育模式:既是“体”“智”“能”有机结合,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处方教授和应用创造教育方式,让参与者从中发现兴趣,懂得在新的环境下自我设计和实施个人健康处方;突出了体育教育的哲学思想———自由平等,公平参与。

三、“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条件分析

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心理、骨骼、智能等科学快速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引入体智能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但我国当前的体智能教育模式多开展在幼儿时期,作为幼儿园的延伸,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涉及体智能教学模式较少。为此,探究体智能教学模式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成了研究热点,兼具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学校、家长、学生和教师对“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意愿分析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都非常的支持“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他们的共同意愿是在快乐中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小学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提高智力素质,能通过体育课教学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形成良好个性。学校方面,仅有半数左右的小学愿意尝试“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不愿意尝试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指导、评价机制修订困难、场地器材不允许等。教师方面,超过80%的小学体育教师反对“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原因,年龄偏大的体育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和改进精神;学校相关的政策限定了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进;时间、场地、器材等因素无法满足“体智能”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师资、场地、器材现状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文件中提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则对我国所有的小学应当配备和选择性配备的场地器材进行了总体规划。但是,由于每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物质基础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学校对体育课重视度远远不够等原因,造成了许多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严重不足。这种场地器材现状使得部分小学体育课程勉强得以开展;对于多以游戏性练习方式为主的“体智能”教学模式,现有场地器材肯定制约了其顺利开展。师资方面,由于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未开展相关“体智能”课程,因此,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从业人员对“体智能”教育方式了解不多。此外,全国相关的“体智能”培训机构较少、培训费用较高,小学体育教师课时量大、培训机会少等原因,也造成了当前“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四、结语

伴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新时代的学校体育教学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仍然制约了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进步,人们视野不断开拓,“体智能”教学模式开始备受关注。由于“体智能”教学模式对孩子健康、智能、情感等多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以游戏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因此,“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深受家长、学生、学校的欢迎。当前,受教师执教能力、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小学体育课程还未涉猎“体智能”教学模式。但是,鉴于新时代“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相信“体智能”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聪.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袁惠娟.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季贵园.中小学生体育动机的特征及变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邢燕,赵冬青.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在幼儿体育课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05):129-133.

[5]张建华,高嵘,毛振明.当代美国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科学,2004,24(1):50-55.

[6]王宗平.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与运作压[J].体育与科学,2002,(3):72-74.

[7]白炳贵.体育情境教学模式理论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05):71-72.

[8]李进.体育情境教学实施的困惑因素及发展途径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06):72-73.

[9]张玉娟.宜春市中心城区幼儿园体智能课程开展现状与分析[ J ].亚太教育,2016(32):207.

[ 10 ]杨志鑫.幼儿体智能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 11]钱馨武.体智能教育法理论基础及应用 [ 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宿州市青少年体智能工作室” 编号:201810379052X】

【作者简介:

武宇宁(1998.3—)安徽滁州人.宿州学院体育學院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在读大学生。

张广辉(1999.5—)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体育学院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在读大学生。

潘 建(1997.10—)安徽马鞍山人.宿州学院体育学院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在读大学生。

田慧丽(1981.12—)山东菏泽人,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宿州学院体育学院教师,讲师】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模式新时代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