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网络词汇对比及起因分析

2019-06-17袁舒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习对比

内容摘要: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交流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化应运而生,而网络语言在反映网络文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中英文中网络词汇的构成方式以及网络词汇兴起原因的探析,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中英文中网络词汇的构成异同进行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通过对网络词汇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展示来提醒语言学习者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言学习者和应用者。

关键词:网络词汇 对比 语言学习

1.引言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文化便是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迅速普及下的催生物体,网络语言则是体现网络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

由网民创造的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中用于交流的一种媒体语言,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1]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逐步渗透入现实生活当中,对人们的思想生活具有一定影响。

网络词汇最初是英语的专利,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在网络中得到了良好的融合性,中国的网络词汇一方面借鉴了大量的英文网络词汇,同时在本土语言中网络语言的数量种类也层出不穷。网络词语是新词新语的组成部分或延伸,是新词新语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2]本文就英汉网络词汇进行分类阐述,并探析其特点以及存在的意义。

2.中英网络新词的构成

2.1由简单的符号构成

这类词汇因为只涉及到简单的表情符号和其他象形图画,可视为是世界范围内通用的一种网络语言。我们最熟知的表情符号(emoticons)有^_^表示微笑,^_^||| 表示非常尴尬。除开这些面目表情,思维活跃的网友们也开始用各种符号来表达成表情之外的含义。例如,{ }或者[ ]仿佛张开的双手,表示的而是一个热情的拥抱(hug)。网络交流不同于面对面沟通,它中间隔着屏幕,如果只用简单的网络文字词汇进行交流便无法观测到对方的表情,表情符号和其他象形图画的出现大大弥补了文字语言的不足,传递了交流者们的情感,从而为网络互动环境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2.2数字网络词汇

如果说象形图画型的网络词汇放之四海而皆准,那数字化网络词汇在意义上则是根据各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但有一点在中英文的数字化网络词汇中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词汇都是根据与数字发音类似的词汇意义而创造出来的。在中文里面,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譬如,555音同“呜呜呜”恰似哭泣的聲音,5201314是“我爱你一生一世”,在情侣间的使用屡见不鲜。相对而言,在英文当中更多的是只用单个数字代表单个单词,例如4代表for,2代表to或者too,但经常会与一些字母进行搭配表达完整的含义。

2.3谐音代替词汇

中英文中的谐音式网络词汇都非常多,相对来说,中文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潜在意义更为深厚。中文中一般用与原词发音相近并且十分新颖的词,在一定的语境中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如,版主表示为“斑竹”,我是“偶”。英文中的谐音代替词则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纯数字或者纯字母抑或二者的组合。例如,before被写成B4,ICU意味着I see you,2B or not 2B代表着to be or not to be。中文里面的一些谐音代替词汇巧妙地与英文结合在了一起,这类词汇受西方国家的网络词汇影响而产生,指代某一网络名词时直接将外语发音转化为中文发音,转换后的中文语义往往带有调侃的意味。例如,伊妹儿指代E-mail, 粉丝指代fans等等。

2.4缩略型网络词汇

富于创造力的网民们为了简便起见,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将许多原本较为复杂冗长的表达方式以简略的方式代替,从而提高了交流的速度,同时增加的交流中的趣味性。这点在中英文网络词汇中都有不少体现,并且均是以字母缩写的方式表达出来。中文中是采取汉语拼音的缩写形式,如,PLMM是“漂亮美眉”,GG是“哥哥”等等。而对应的在英文中缩略型网络词汇是由表达一个完成意义的词组或者句子的所有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在英文的构词法当中它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Acronym,这样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例如我们所熟知的,ASAP等于as soon as possible,DIY等于do it yourself。

2.5旧词新意型网络词汇

一些新造型网络词汇也是层出不穷。这类词汇往往产生于原来词汇的基础之上,是对原词意义的拓展。在英文当中这类词汇有许多已经被接受为网络专业词汇,例如window本意是“窗户”,但在网络中特指“电脑视窗”,此外,mouse本意是“老鼠”,但在网民眼中,它指代的更可能是“鼠标”,一种可以敲击的网络器件。中文中旧词新意型的词汇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也是屡见不鲜了。“拍砖”一词本指“用砖头砸人”,后用于发表不同或者反对的意见,“顶”作动词时本意指“支撑,顶住”,网络中表示支持赞同别人的看法。[3]

3.网络词汇兴起原因分析

网络词汇的兴起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中英文词汇,为它们注入了鲜活的气息,从而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魅力。那么,为什么网络词汇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中都能享有如此高的受欢迎度呢?归根结底,有如下几个原因。

3.1计算机革命的兴起与互联网的普及

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使用电脑的人,即网民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他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换观点看法,庞大统一的数量让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他们急需一些特定而统一的事物将他们区别于其他群体。网络语言正好为那些因为网络而联结到一起的网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网民们为了寻求更强烈的群体认同感,不但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高频使用“另类”的网络词汇,并且还热衷于创造出新的词汇来充实与丰富这种相当有辨识度的语言。

3.2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化

在第一节所提及的网络词汇构成中可以发现,不管是在中文还是在英文中,网络词汇的一些特点十分鲜明,它们简洁,形象,敲击使用时十分省时。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George Kingsley Zipf于1948年提出省力原則包括“说话人经济原则”和“听话人经济原则”。[4]经济原则和省力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网络词汇。经济原则是网络词汇的原动力。网民们偏好用简洁而包含丰富信息的词语来代替冗长的表达。网络交流不同于电话语音及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即时性,它根据网民的文字输入速度而有不同时长的延时性。在当前快速经济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迈入了“快”时代。如果网聊双方均将所要表达的内容用常规语言逐字通过键盘敲击输入完毕后发送,势必耗时长久,与人们追求快节奏生活模式的心理显然相悖。[5]于是,为了节省时间,提升聊天频率,以具有革新精神的年轻人为主的网民们开始频繁使用缩略语表情符号或者谐音词来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3.3网络词汇自身具备的魅力

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语言模式,自推广以来广受各地网友的追捧喜爱,这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网络词汇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网络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以其虚拟性,自由性为网友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网络词汇在网络世界中可谓异彩纷呈,往往构思巧妙,标新立异,诙谐轻松,网络的使用群体以年轻人居多,网络词汇的这些特征与年轻人追求的理念极其符合。[6]作为网络用户的绝大部分群体,年轻人富于丰富的想象力,敏锐新颖的思维力,他们追求潮流,渴望冲破常规,乐于接受并且创造新事物。

4.结束语

网络语言是随着电子科技发展产生的新兴语言,它往往以简约驾驭繁琐,标新立异,生动形象,诙谐轻松,同时它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像一面镜子映射着现实社会文化。现今具有词外理据的网络词汇越来越多并且还在呈发展壮大的趋势, 每年的“年度网络流行语”中都能发现不少, 这说明网络词汇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所容纳的语义量越来越大, 所能表达的话语涵义也越来越多, 这无疑说明了网络词汇愈发的成熟、经得起考验了。[7]这种语言的产生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们在中西方语言中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将汉语和英语进行巧妙地融合,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自由性和盎然的生机活力。我们作为语言学习者,如果把语言视为一成不变的单一体,对语言和词汇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以往的教材资料上,那会让我们的思维停滞不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无法对语言进行全面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巧妙性,我们对于语言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要明白语言会随着社会、科技等等各方面的发展而发展,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语言学习者和运用者。

参考文献

[1]郑晶.网络英语新词的形成途径及成因探微[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5):528-531.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黄青青.意象图式与网络词汇的隐喻特征[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107-108.

[4]George Kingsley Zipf, 1949,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New York: Hafner.

[5]王炎龙,刘丽娟.网络语言特征审视的多元思维路径[J].新闻界,2008(6):64-67.

[6]何一平.网络英语新词汇及其特征分析[J].教学与管理:87-88.

[7]刘晓坤.论网络词汇的特点和理据[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3):67-70.

(作者介绍:袁舒芳,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语言学习对比
英语教学中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研究
语言学习与不同语境的辩证关系
扎根语言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让英语教学闪现创新智慧的灵光
社交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用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