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开展方式

2019-06-13

教师·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教育新形势

摘 要:当今社会,人们对道德的重视越来越多,许多家长和教师发现,现在的许多小学生任意妄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感恩之心,忽视父母的无私付出。无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而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相比于学习多少专业知识更为重要。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文章对低年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部分学生道德缺失的社会现状以及家长对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担忧,希望和学校共同合作,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小学低年级道德教育的开展方式提出个人意见与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低年级;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07-02

一、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善良、积极上进、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的新时代栋梁。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节操,以德育人。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例如,每次教师擦完黑板后清理讲台上的粉笔灰,随手捡起教室里的垃圾,保证教室的清洁卫生,慢慢地学生也会开始模仿,这不仅教会了学生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也告诉学生自己的点滴行动都会为其他人带来便利,何乐而不为!德育工作应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以让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

二、教育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小学低年级学生有着与高年级学生不一样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单纯、天真、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会问一句“为什么”。然而他们对枯燥的课堂教育非常抵触,不喜欢坐在教室里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喜欢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发现新世界。比如听故事、动手做试验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课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当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制订出因人而异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学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教师仅仅是不断重复这句话是没有意义的,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不会身体力行地理解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如果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折断一根筷子和折断一把筷子的区别,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结的意义,并培养集体荣誉感。在班会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学习并宣扬中华传统美德,讲秩序、守纪律、懂礼貌;可以在班级里制订“班级公约”“学生文明公约”等,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并评选出一年一度的“文明标兵”,给予奖励。

三、德育携手学科教育

国家教委曾指出,道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教育优先于学科教育,要求每一个教师首先成为德育工作者,然后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一)以教材为基础,赋予道德教育思想

在进行学科教育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而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延伸到生活实际,升华学习的主题思想。例如,在教授小学生“100以内整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计算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奖牌得数,这不仅能教会学生加减法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员为国家荣誉奋力拼搏的决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在体育课上,除了能加强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让其学习相关体育知识外,还能让学生明白坚持的意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艰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

(二)学科学习结合生活实际

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表面的,在课堂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具体的实际案例循循善诱。这样既可以讲明道理,又能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让学生真正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方法,这样既满足了低年级学生好动爱交流的需求,又能让学生将想法分享给全班同学,也便于自己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以作出相应的纠正和指导。如在数学课上,学习“认识圆、角、分”时,教育学生要养成不挥霍浪费的习惯,珍惜父母挣的血汗钱,不贪图享乐,不攀比,勤俭朴素。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谨记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四、树立集体荣誉感,明确班级目标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集体活动,学校可以多多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教会学生以集体利益为奋斗目标,为班级争光,集体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能让个人的利益耽误集体的利益,培养学生同甘共苦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就树立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活动,发现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并让其在同学的帮助下加以改正;同时将道德教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的班级奋斗目标,让全班学生都为之努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明白团队合作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且收获同学之间珍贵的友谊。

五、通过课堂教育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场所,因此课堂是完善道德教育的根本。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给整个班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德育道理。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周围的同学看齐。通过纵向比较,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进步和退步;通过横向比较,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相比其他学生的优势和差距。由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完善自我的意识。

六、启发诱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通常抱有恐惧心理,尤其是在被教师大声批评后,就不敢和教师交流了。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启发学生,用正面的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錯误的。要以关心和爱护为出发点,安慰学生稚嫩的心灵,在不给他们增添心灵创伤的基础上慢慢告知学生道德的标准和底线。坚持以表扬为主,从正面讲清道理,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而不是恐吓或威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什么是优秀的道德品质,而不是由于对教师的恐惧而屈服。

七、通过少先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少先队员都无比崇拜,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通过对少先队员的道德教育,列出一条条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可行措施,让每个学生可以对照执行,规范少先队员的日常行为,对优秀的少先队员进行奖励,如颁发一枚奖章等,这不仅能有利于少先队员自身的发展,也能为其他的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学生想要成为少先队员的热情,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八、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学校应在适当的时间多开展亲子活动,以活动为纽带,让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让家长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形成家校德育合力。通过建立教师家访机制、教师家长共评机制、定期家长会、家长开放周和家长接待日等,能让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拉近家校的距离,密切家校联系,同时也能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九、校内外相结合,树立道德规范

除了让学生在学校内遵守校纪校规、不迟到早退外,道德教育也应当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公交车上看到老爷爷、老奶奶或者需要帮助的残疾人等,要懂得主动让座,帮助他人;拒绝回家路上小摊小贩的商品或食物,要知道小摊小贩的食物往往不卫生,且小摊小贩不具备国家要求的营业执照等,通过自身的行为遏制小摊小贩的滋长;过马路时,看到需要帮忙的老人或比自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要及时地给予帮助;等等。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让学生知道少先队员是荣誉的象征,也要用自己的行为捍卫少先队的尊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好其他学生的榜样,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

与此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应三方合作,共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一不可。学校辛辛苦苦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社会纷繁复杂,如果家庭教育再不合理,就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必须联手共同进行道德教育,这样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十、结语

综上所述,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才的基础,而思想品德则是成才的方向,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低年级学生道德教育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外到内的逐步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合作。在社会新形势的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有效的方法开展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学生是未来的潜在力量,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于波.加强对低年级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5):36.

[2]普次旦.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4(6):194-195.

[3]方美琼,方玲丽.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德育方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70.

[4]王繼平.浅谈小学低年级品德教育[J].才智,2017(7):175.

[5]卞 磊.思想品德教育的根基在小学低年级[J].考试周刊,2017(83):139.

[6]欧彩霞.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J].读写算(教研版),2013(6):205.

[7]何建辉.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例谈[J].文学教育(中旬刊),2017(3):128.

[8]钟丽君.小学德育教育浅述[J].东方青年(教师),2013(10):255.

[9]李 峰.论基本道德规范纪律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2):11-12,83.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道德教育新形势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