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支教的积极意义

2019-06-08祁煜智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心工作积极意义发展方向

祁煜智

【摘 要】 大学生支教作为高校公益活动主要形式之一,其积极意义在于以培育爱国精神为根本,明确支教中心;以培育社会责任感为主线,突出支教重点;以改变就业观念为目标,提供支教方向;以提升综合能力为目的,推动支教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支教;中心工作;发展方向;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曾多次回信寄语志愿者。在回信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时,他希望服务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①大学生支教作为高校公益活动主要形式之一,体现当代“95后”大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通过支教,大学生对自我有进一步认识,对个人思想提升和未来发展走向产生诸多积极影响。

一、以培育爱国精神为根本,明确支教中心

“95后”大学生是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主要受益者,他们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自出身以来便是家庭的中心,父母愿意为他们倾其所有。在这样家庭环境的成长下的“95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性格较特立独行。随着互联网在本世纪初的迅速发展, “95后”大学生为主要受众面,他们热衷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愿意在社交媒体发表自身对社会事件的看法。[1]然而由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仅限于学校,大学生热衷的网络新媒体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创新较少,社会实践活动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爱国仅限于口号。大学生支教活动便使爱国从口号走向实际。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精准扶贫”的推进落实尤为重要。教育作为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赴中西部贫困山区支教,实地了解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基层现状,在实践中发挥所学知识,帮助贫困地区,通过自我对比与乡村现实生活感染力,激发95后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使大学生懂得爱国真谛,与祖国同在,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以培育社會责任感为主线,突出支教重点

国家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紧密相连,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然而由于当下多元文化的冲击,网络新闻良莠不齐导致社会责任感逐渐缺失。高校是培育社会责任感的主战场,而大学生则是培育社会责任感的主体,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有利于当代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之中。然而高校责任感教学缺少实践环节,学生无法有相同感受。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亲自进行家访等实践活动,了解底层人民生活现状,在实践中感受城乡差别。支教学生与乡村教师共同工作,通过学习与交流,了解乡村教师,扎根于基层,扎根于人民的故事,在故事分享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切身感受乡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以三峡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例,支教学校基础设施差,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屈指可数,三峡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得知该情况后,发起求索书屋行动,面向三峡大学全体师生募捐适合初中生阅读书籍,该活动被广大学生喜爱,建起后就引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借阅。作为支教老师,主动融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所想,尽可能帮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责任感。支教作为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对当代社会的看法,使得大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在言行中提升社会责任感,立志与祖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以改变就业观念为目标,提供支教方向

大学生就业唯薪酬论的观念广泛传播,过于看重物质享受,而缺少远大理想,缺少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精神。不愿去边远地区,不愿意去基层,只想在大城市,拿高薪酬的就业现状愈演愈烈。十九大指出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首先就要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支教,在支教过程中体味我国基层教育,农村师资薄弱,优质的教学资源集中分布在大中城市。很多乡村教师既要承担“数语外”主课的教学任务,又要兼任“体育、音乐、美术”的代课老师, 还要管理“住宿生”的日常起居,正所谓:站得了讲台,下得了灶台;拿得起话筒,出得了唱片;画得了板报,跑得动操场;写得出文章,劝得了家长;虽然是个“新人”也必须能文能武,练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与乡村教师接触过程中,深刻认识乡村基层工作的崇高性,树立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理想信念, 改变就业观念,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四、以提升综合能力为目的,推动支教发展

现今大学生多为1995年以后出生,在家中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家长宠溺,个人独立能力十分欠缺。支教大多为中国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对于支教大学生来讲在这里度过一年的时光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要适应新的环境还要教授学科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以三峡大学第二届支教团为例,在一年的历史、音乐等科目的教学,压力巨大,但是他们依旧圆满完成了支教,对于支教者个人来讲,个人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外,还增强挑战自我的能力。支教学生虽为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大学生,但对于承担教学任务,还存在一定困难。以三峡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为例,三名成员在校期间均不是师范生,所学专业与任教科目联系并不紧密,但在一年时间里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受到所在学校和当地政府表彰。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三峡大学研支团经常利用周末开展家访,足迹遍布溪丘湾乡的将军岭、天池岭、瓦屋基、雷家坪、甘坪等 8 个村,共走访 40 余名学生家庭。每一次家访,都要翻山越岭,步行几个小时,与学生家长认真沟通与交流,详实的记录受访学生的家庭及学习情况。支教团成员们每当跋涉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时,都能体会到少数民族同胞们与贫穷世代抗争的不屈,都能读懂山区孩子刻苦求学的不易,都能认清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在这里他们遭遇到大学四年都不曾学过的课程,专业课所学的知识也无能为力,而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转换身份,进入角色,扮演起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夯实心理“承重墙”,搭建工作“立交桥”,勾勒师生“同心圆”。支教经历是“渡人”更是“渡己”,奉献的是青春,收获的是成长;付出的是老师的当下,回馈的是学生的未来。

党和人民对于青年寄予厚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支教作为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活动,支教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大学生通过“西部计划”支教谱写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一名支教教师通过不长的支教生涯改写无数山区孩子的人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胸怀天下,立足当下,履行好教师的神圣职责,肩负起为国育才的勇敢担当是对支教团大学生的角色要求。让自己成为“有情怀”的小老师,带着“家国情怀”育人,本着“工匠情怀”教书,把握教育尺度,摸清学生温度,探索工作效度,不辜负每一个学生的期待,也为自己的青春书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当代青年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注 释】

① 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3-3-5.

【参考文献】

[1] 齐冰 ,王文星.关于“95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8(2)5-9.

猜你喜欢

中心工作积极意义发展方向
浅谈供电企业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效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围绕医院中心工作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浅析在电网企业中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策略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创新理念 用“软”手段包装传播“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