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2019-06-08徐龙超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工作现状

【摘 要】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融入的困境。社会支持理论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策略是:转变认知,开展个案工作;互助增能,开展小组工作;重视资源链接,开展社区工作;建构网络,整合社会工作三种方式。

【关键词】 社会支持网络;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工作;现状;策略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农民工的主体。与前者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生活期望与精神追求替代了“生存理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不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笔者基于广州市L街的现状,以“社会支持”为核心,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需求,描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力度,结合社会支持理论视角,提出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策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物质生活丰富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焦点除了生存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求发展,他们大多20出头,满怀理想,在注重工资待遇的同时也追求自身技能的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1]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的关注焦点不仅仅要“找工作”,还有如何在城市扎根,享有更好生存环境与权益保障,这充分表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过程中离不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努力,也不能忽视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从旧有的农村文化群体中脱离出来,对农村情怀的淡漠以及对踏入城市的渴望加速了人口流动。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2]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并要求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帮助他们市民化。但城市固有的制度性障碍以及原住居民的排斥使得新生代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充斥着冷漠、歧视等负面情绪,极易产生失范行为,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并不少,但是专注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工作研究却不多,笔者在实践期间有幸参与了广州市L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新广州人”领域的工作,拟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综合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力度,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与策略。

二、文献综述

学者张文宏和阮丹青对天津市居民展开分析后,首次提出了农民工社会支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群体迅速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也一度成为热点,尤其是社会支持网络在农民工职业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推动作用。翟学伟认为农民工在职业流动中主要依赖于血缘与地缘关系,[3]这种关系也可以被视为社会支持,迁居地提供的社会支持水平能够决定农民工在当地的适应程度,[4]李培林通过实证调查发现不少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只能选择熟悉的乡土亲缘支持,阻碍了对城市归属感的形成。[5]也有学者提出,在农民工离开乡土社会进入城市后,工具性行动可以帮助他们与异质性较高的社会成员再建构社会网,使得农民工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6]

在社会工作如何提升农民工社会支持的问题上,张文霞、魏爱棠认为社会工作要依托基层社会服务组织培育专业的社会服务中介机构,在具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时需注重自身的专业理念,协助农民工发展多个层次互补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全面发展。[7]学者们一致认为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是来自亲属、朋友、同乡等非正式社会支持,来自政府、社会组织等正式支持则相对较少,修复和建立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便成为了社会工作者展开介入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分挖掘和调动农民工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资源,促进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

三、研究设计与框架

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访谈为主,参与式观察为辅,全面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访谈法。主要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遭遇困扰、困难的求助方式;与家庭、他人、社区之间的互动频率;情感性以及工具性支持的情况;对社区的熟悉程度等方面。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隐蔽性的观察。[8]笔者有幸参与到L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外来工领域的工作中,策划并实施具体服务,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进行参与式观察。关于政府相关利益方。被访谈人员需要一定的代表性,考虑到L街辖区内新生代外来工的数量和特征,故选取了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较多,人口密集的L、荔红、香雪、萝峰四大社区的出租屋管理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与农民工相关的当地政策以及其他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筛选。L街辖下有L、萝峰、水西、长平、黄麻、黄登、荔红、岭头、香雪9个社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主要分布在L、水西、荔红、萝峰社区及附近楼盘内居住。本次訪谈主要根据各社区的农民工的分布情况,按比例进行抽样后进行随机访谈,使样本有较强的代表性。最终在L社区抽取33人,香雪社区30人,荔红社区23人,水西23人,长平社区15人,萝峰社区14人,岭头社区4人,黄麻社区4人,黄登社区4人。

社会支持理论是本文的研究范式,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该理论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根据支持强度的不同,社会网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通常用三个同心圆来表示,最内层最稳定,例如父母、配偶孩子等家庭成员,中间层容易受到角色影响,例如在当地认识的朋友、邻居等,而最外层最不稳定,常常只局限于某些特定交往情境中。

结合本研究课题,L街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由多个类别组成,包含家庭成员及亲属、朋友、老乡、邻里、同事等。并且,不同的主体对他们的支持强度也不同,家庭成员的支持较为稳定,领导、同事的支持则相对一般。甚至同一类别的社会支持也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不同的家庭成员及亲属、朋友、老乡给予的支持强度也不同。通过归类与整理,本文重点将从个人与家庭层面、个人与他人层面以及个人与社会层面三个维度评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协助服务对象建立或修复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利用支持网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压力。

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通过对13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笔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狭隘,社会支持功能单一以及社会支持利用不足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社会支持网络狭隘

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小且同质性强,当现实生活遇到经济或情感困难时,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会寻找并获得来自家庭、老乡等“强关系”的支持,而来自业缘、趣缘等“弱关系”的支持则明显偏少,关系密切的同事也仅仅局限某1到2个,美国社会学家格拉诺维特的研究表明,“弱关系”能够更好的发挥“信息桥”的角色,L街新生代农民工在闭合的社会网络状态下,难以冲破自身网络参与到他人的网络中,从而失去了参与社会支持的机会,“弱关系”的力量无法发挥,从而恶性循环。

2、社会支持功能单一

根据个体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与情感性支持,分别指在经济上、人力上和其他资源方面提供帮助的网络以及提供关怀、温暖、尊重、信任等正面情感支持的网络。L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大部分为“80”“90”后,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他们就业与发展的需求较为突出,对自己掌握的职业技能不满意,对社区不熟悉,与邻居更多的是“点头之交”,对生活就业等政策不了解,获得的工具性支持较少,更多是来自配偶、父母的支持和照顾。社会支持功能的单一进一步促进网络狭隘,网络狭隘又反作用于功能单一,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

3、社会支持利用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主动求助意愿不强,社会支持网络利用不足。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习惯于只靠自己,偶尔甚至从不参与团体组织的各项交流活动,遇到烦恼很少主动向社会支持网络的各个主体倾诉或求助,怕被拒绝。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紧密就越能够应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和困难,若一味地自己承受而不善于释放压力或寻找支持,导致心理舒缓和情感宣泄的渠道阻塞,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小、同质性强以及功能单一仅仅是客观方面的原因,社会支持利用不足则体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低,消极看待社会网络的支持作用。

五、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策略

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狭隘、功能单一以及利用度不足,通过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目前的现状,社会工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协助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和修复社会支持网络。从直接服务方法来看,助人服务可以分为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具体如下:

1、转变认知,开展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服务对象与社工主要通过一对一形式,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针对性地展开介入。个案工作注重“社会性”,不仅关注服务对象个人需求,还能够调动服务对象周边资源帮助其缓解问题。本文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认知偏差使其在遇到困难或压力时宁可独自承受,也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希望社会支持网络主体能够“主动”。社工通过个案工作的开展,协助新生代农民工勇于“走出去”、“走进去”,走出自己的家门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走进别人的网络关系中,获得今后支持的可能性。

2、互助增能,开展小组工作

与个案工作不同,小组工作是社工面对多个服务对象开展服务。通常组员都有一定的同质性,他们大多是在现实环境中遭遇某种困难后走到一起,相互分享,相互支持,小组结束之后还能够保持密切联系,拓展组员的支持网络。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小组本身就是选择某种网络,一方面在网络中获得支持,促进他们积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增加排泄渠道和情感支持,另一方面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增能服务,通过学习办公软件、职场技能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职场竞争力,更好融入城市。

3、重视资源链接,开展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的焦点不局限于个别家庭,而是从整个社区出发,引导和倡导社区内的所有居民互相帮助,在社区资产视角下,社区中的人、地理位置、文化、社会服务队伍等都是“资源”,社工要协助新生代农民工与社区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社工可以作为“中间人”,将政策、就业信息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对接,联合社区企业开展社区招聘,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渠道和机会;宣传积分入学、劳动法规等政策信息,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资源的利用率。

4、建构网络,整合社会工作三种方式

社会工作的介入并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需要将三种方式整合起来综合介入方能呈现最强合力。个案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自信,小组工作的开展可以协助新生代农民工舒缓压力,疏导情绪,拓展社会网络,社区工作的开展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参与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自信心的提高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参与,社工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康樂活动促进社区邻里互动、互融。在互动互融的基础上就为互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在新生代农民工领域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多层次评估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力度,作为下一步介入工作的科学铺垫。在实务过程里,也要注重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更好的提供专业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崔学伟.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J].社会学研究,2003(1)1-11.

[4] 刘二鹏,高中建,乐章.从乡土倚重到社会理性: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转向[J].人口与社会, 2015.31(3)59-66.

[5] 李培林,李炜.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J].中国社会科学,2010(1)119-131.

[6] 曹子玮.农民工的再建构社会网与网内资源流向[J].社会学研究,2003(3)99-110.

[7] 张文霞,魏爱棠.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的策略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4-8.

【作者简介】

徐龙超(1988—)男,江苏盐城人,助教,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工作现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