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照单元整组 聚焦习作例文

2019-06-03许华丽李杭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教学要素

许华丽 李杭英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整个教材体系中第一个习作单元。如何处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和习作之间的关系,发挥习作例文的作用,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实践中,教师应着眼单元,把握习作要素;着眼例文,找寻习作策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爱上习作。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教学;要素;策略

自第二学段开始,统编教材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单元,如以培养学生基本习作能力为目的而编排的习作单元。如何正确把握精读课文、习作例文和习作之间的关系,利用好教材,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下面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着眼单元,把握习作要素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整个教材体系中第一个习作单元。相较而言,它的基本架构与普通的单元有些不同。其中,“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所特有的,其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见图1。

教师只要稍稍翻阅一下教材就可以发现,不管是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还是“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那就是——观察,可见该要素的重要性。

如单元导语提到“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习作要求中,几乎每条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时要细致一些。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细细揣摩,教师还可以发现,本单元各部分之间具有层次性,从课文到例文,再到习作,层层推进: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习作例文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知这些方法,批注则提示学生该如何对方法加以运用;单元习作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成果。至此,一个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就呈现在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前。编者的编排意图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的语言输出能力。

二、着眼例文,找寻习作策略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就是供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例文就是儿童习作的“原型”,具有启发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例文本身的属性和特点决定了它与习作具有相似之处;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习作例文又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学生以此可以推想习作的言语和结构模型。

(一)联系生活,准备素材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鼓励学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给学生的习作选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不管是小狗,还是杨梅,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管是写狗“认字”“和火车赛跑”,还是写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都告诉学生,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文章就可以写得真实、生动。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习作的素材,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幕作为重点展开写,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基于此,课始,教师可以安排“交流学习单,分享新发现”的环节,通过实物投影,呈现学生的学习单。

师: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用心地观察身边的事物,那么你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怎样的呢?现在拿出学习单,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有的写动物,有的写植物,有的还拍了照片和视频,并附上了文字说明。每一个站起来介绍的学生都喜笑颜开,说起观察时的情形都十分自豪。他们在分享“新发现”的过程中,开拓了眼界,享受细致观察带来的乐趣。这为之后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方法,学会观察

《我家的小狗》一文中,不管是对小狗在念“狗”字的时候叫得最欢的描写,还是对小狗和火车赛跑的描写,都离不开持续的、细心的观察。《我爱故乡的杨梅》则教学生对杨梅的外形、颜色等进行观察。教师只有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有所发现,举一反三。

◇ 教学片段一

我教过“王子”认字,可是它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不过它倒是挺爱上课的。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

引导:作者怎么知道念“狗”字的时候,小狗叫得最欢?

小结:作者用耳朵听了无数次狗叫,经过比较、观察,才有了新发现。所以细致的观察很重要。

◇ 教学片段二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樣细腻而柔软。

引导:观察杨梅只能用眼看吗?还可以怎么样?(生读、找,反馈)

小结:看来还可以用手摸、用嘴尝,用不同的感官观察杨梅的变化。

经过学习,学生明白真正了解一样事物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的观察;可以从多个方面观察一样事物,也可以用多种感官去体会事物的某个特点。将这样的方法教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认知进行更新,形成观察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后续的习作表达服务。

(三)记录发现,添加感想

《我家的小狗》一文中,在写小狗“认字”和“与火车赛跑”这两件事时,作者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独特想法,让小狗的淘气可爱跃然纸上;《我爱故乡的杨梅》则是从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入手,写出了杨梅的变化过程,还加入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这在无形中告诉学生,在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时候,还要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通过学习例文,学生明白,写观察所得,可以写自己观察时看到的,还可以写自己想到的;可以用上具体事例写自己的新发现,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事物的变化过程。有时甚至可以将这几种方法全部用上去。

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写“校园的桂花”。学生先进行细致的观察,再完成习作。教师挑两个学生的习作予以展示,并从“抓新发现写事情,多角度写变化”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设计“比比谁的新发现最受欢迎”的活动,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俗话说,学贵有法。学生有了写作前的细致观察,便有了分享“新发现”的愿望。例文的教学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分享的热情,还引导他们把分享的内容变成习作的材料。此时,教师引入习作方法,学生就能将观察到的新发现写得具体、真实可感。

总而言之,教学习作单元时,教师要观照单元整组,聚焦习作例文,用好教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322100)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习作教学要素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