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语文教学研究热点聚焦

2019-06-03戴正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要素识字文言文

戴正兴

【摘   要】盘点2019年,众多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对70年来每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育改革发展轨迹进行了回望与评析。同时,有关统编教材如何精准施教的话题,也受到语文界的普遍关注。围绕教材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思想,先行先试的省市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操作启示。此外,教育研究者基于多元视角,针对语文教育未来研究的方向、思路、重点,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诸多有创意的见解。

【关键词】2019年;语文教学;研究热点

2019年语文课程改革依然热点频现,一些新概念、新思想、新策略进入人们的视界,受到语文教师普遍关注与期待。对70年语文课改的回眸与展望,以及如何教好统编教材,已成为本年度“自带流量”的热点话题。

一、回顾语文课改70年来的发展轨迹,语文界从不同的视角做出各种评说

70年语文课改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近年来,诸多语文教育主流期刊相继发表了相关主题的系列文章。语文教育专家、资深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一线语文教师倾注极大的热情,以70年的时空维度,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改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并做出各种评说。如果从历史节点来划分,有10年一评的,有20年一评的,也有30年、40年一评的,更有70年一评的,它们都印在宏大的时代坐标之中,成了语文界最宝贵的资料,受到语文人最为热切的关注。

70年语文教学改革,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融合中奋力前行的。回望历史,直面现状,对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最想了解的应该是,70年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改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未来发展趋势又会怎样?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70年的发展轨迹

70年来,随着新观念和新思想的进入以及各种改革实验的推进,识字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解决了一些难题。但如何从“认识几个字”的观念中走出来,重新认识识字教学的任务与功能?我们需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思考。白金声在《语文教学通讯》撰文,梳理、分析了70年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历史时期的识字教学有四个特点:一是坚持在阅读中识字,二是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三是提出识字教学“四会”要求,四是逐步形成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观点。

第二阶段:1958年以后。识字教学逐步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汉语拼音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为识字教学奠定了基础。“集中识字”“分散识字”试验进入人们的视野。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该时期识字教学有两个特点:其一,1978年、1987年和1993年的三部语文教学大纲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改进识字教学方法、保证识字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其二,识字教学研究与改革进入活跃期,出现了多种识字教学改革实验。

第四阶段:2001年以后。这时期的识字教学有两个特点: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更加强调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识”“写”分流,提倡低年级应“多认少写”,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二是统编教材的使用,不再将拼音作为初入学唯一的学习内容,而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培养观察能力等诸多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70年的发展概述

回顾70年来小学语文课改,人们有诸多感慨。语文教学的失真、低效一直饱受诟病,对语文“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为谁教”这四个教学本源性问题的思考从未停息。许多理论问题以及实施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潜在问题,引起诸多资深语文专家的思考与关注。吴忠豪紧扣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语文教学本源性问题,撰文对阅读教学改革发展轨迹进行梳理。

1.对阅读教学“教什么”问题的研究。

第一阶段:1953年关于《红领巾》观摩教学的讨论,对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表現为:形成了五段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语言和文学因素”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推广谈话法。《红领巾》观摩教学加快了我国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进程,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由于不了解苏联俄语课的教学方法,误将其“文学课”教学模式机械照搬,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刻上了文学课的烙印。

第二阶段:1960年前后文道关系大讨论,明确了“语文课上学习的任务主要就是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手段”,落实“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双基教学的主要任务,使阅读教学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第三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在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阅读课从重视语文知识教学转变为重视语文能力培养和情智的发展,揭开了小学阅读教学改革新的一页。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直到今天,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课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基本任务,表现为:阅读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沿着“讲解思想内容—教学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一路径发展。

2.对阅读教学“怎么教”问题的研究。

与对阅读教学“教什么”的探索同步开展的是对“怎么教”的研究,也就是所谓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吴忠豪在文章中分析了阅读教学方法产生的深刻变革:串讲法—谈话法—讲读法—训练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从“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发现性学习”变化。阅读教学方法的改变,反映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课程学习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清晰。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70年的发展变化

70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给我们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可以浓缩为一条怎样的改革发展轨迹呢?周一贯先生在《新中国70年作文课改的奋进之笔》一文中,撷取大的发展节点进行回顾和梳理,从六个方面做了归纳。

一是“推陈出新:为中国作文教学开放新篇”。作文教学在有批判地承袭文章大国的诸多写作文化的同时,大力探索与新中国相适应、为新中国所需要的作文教学改革,并从中梳理成功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强化作文教学的计划性,探索作文教学的程序化,构建作文课型的多样化,研讨作文教学的风格化。

二是“极左思潮影响下‘大话作文的跑偏”。1958年的“大跃进”之后,强调作文教学也要体现以阶级斗争为纲,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正确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文不该抒发真情实感,而只能用空洞的大话、昧心的假话、现成的套话来装扮自己,教育别人。

三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新概念作文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我国作文教学的深层改革正在酝酿新的篇章。“新概念作文”倡导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对传统的应试作文和套路作文无疑是一次强大的冲击,是作文教学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四是“写真求实:‘课标作文皈依生命表达之本”。在“课标”引领下,中国的作文教学迈入了写真求实的新时期,发生了革故鼎新的深刻变化。一直作为作文教学痼疾的空话、套话,逐渐被写作主体所鄙视、抛弃,孩子们开始乐于自由表达,使以空话、套话为基础的作文,从“死胡同”里挣脱出来,找到了一条新路:作文是生命的表达,写真求实才是它的真谛。

五是“‘读写一体:固本开源的作文教学‘新视野”。传统的“读写结合”发展到当下,已成为“读写一体”。统编教材的使用真正开启了一个“读写一体”的新时代。它已不是单一的阅读课本,而是整合了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的真正的语文课本。

六是“在‘写真的前提下还需‘求善‘尚美,写作当追求人格境界”。当下,在作文课上学生的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环节,正在得到普遍重视。儿童作文在“写真”(写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求善”(写正确)和“尚美”(以审美的眼光来写)的方向发展,让习作与人格发展密切结合起来,这无疑是作文教学深度改革的新成果。

在历史脉络和现实情境中梳理70年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改革发展的变化轨迹,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其学理源流和实践价值,准确地把握语文课改的动态,全面了解语文课改的经验和教训,洞察语文课改的走向。

二、关于统编教材如何精准施教,先行先试的省市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操作启示

统编教材理念新、选文精、编排美,令教师耳目一新,学生爱不释手。统编教材的大“变脸”,也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全新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正如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在新教材培训会上所说的,“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当下,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语文要素教学”,二是“文言文教学”。

(一)语文要素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语文教育工作者说得最多的是“语文素养”,也大致弄清了“语文素养”的内涵。2016年统编教材使用后,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语文要素”。一线教师实在弄不清,也不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极盼有识之士帮助解析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安排了哪些“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提出,“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语文要素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等)分成若干个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教材的单元导语及练习系统之中。”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构建了一张网。

2.教师应采取哪些适宜的教学策略?

刘荣华在《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撰文,提出三点教学策略:(1)强化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聚焦单元语文要素。一个单元是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语文教学要紧扣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材按单元编写的特点,取得单元教学的最大效益。(2)厘清课后练习之间的关系,教学核心语文要素。首先,教師要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来解读课后习题中蕴含的语文要素,分清主次,突出核心语文要素的教学。其次,教师要分析课后练习题之间的关系,围绕核心语文要素,建立联系,有结构地展开教学。(3)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细化落实语文要素。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还是教材的开发者。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方向,教师在教学中有时需要适当进行细化或优化处理,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3.如何发掘语文园地的内在价值,凸显语文要素?

语文园地作为统编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围绕着分布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条主线来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的。语文园地既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设有“识字加油站”“展示台”“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板块,又注重能力的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一线语文教师要像研读课文那样,认真研究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教学。陈小平在《突出语文要素,强化积累运用——统编版二(下)〈语文园地〉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一文中提出如下五点建议:一要高度重视语文园地的教学,二要用统整的思维进行教学设计,三要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实施教学,四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五要多引导学生去探究与发现。

4.如何正确解读课后习题,推进语文要素的学习?

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逐步分布在各单元的课后习题中。课后习题是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的显性体现。有识之士提出,教师要正确解读课后习题,明确语文要素学习的序列化结构以及课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把课后习题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在阅读教学全过程中,切忌为习题而指导、为习题而练习的机械化操作。同时由点及面,连接生活场景与认知经验,在真实的、有情趣的阅读教学中举一反三,细水长流,扎扎实实地推进语文要素的学习。

5.教师在备课时如何解读教材,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清晰化是统编教材编写上的重大突破。从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出发,建构“要素突破式”的阅读教学样态,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途径。闵慧在《“要素突破式”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一文中提出三点策略:(1)多向解读,聚焦“要素突破”的核心目标。备课时,教师必须经历两个层次的解读:一是研读单篇,明晰“篇”中的语文要素,二是研读系统,把握“篇”—“类”要素关联。(2)设计活动,优化“要素突破”的实践路径。“要素突破式”教学特别强调在学习活动中动态呈现语文要素,学习活动设计是要素突破的主要路径。搭建学习支架是“要素突破”的关键,架设活动台阶是“要素突破”的保证。(3)立体观照,体现“要素突破”的综合价值。全面观照语文要素的价值,发挥它的整体育人功能是“要素突破式”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学时,要关注要素的多元共生价值。教学活动设计要以言语实践活动为载体,带动诸多素养和谐共生,其中着重彰显语文思维。还要关注要素的动态生成特征。“要素突破式”要求教学从单纯预设式走向动态生成式,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差异、矛盾、错误等契机激发学生与语文要素间的深度互动,由此促进教与学的交互推进。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教材结构的基石。语文要素还是统编教材的骨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抓手。深入理解和有效使用语文要素,是用好统编教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二)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以其短小的篇幅、丰富的内涵以及凝练的语言进入了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教师的古文基础原本就比较薄弱,以往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很少,现在统编教材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内容,对于如何教好文言文,存在不少困难,期待研究者助力支招,建言献策。当下,亟待研究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表情包时代为何还要学文言文?

从2019年秋季开学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年级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写的语文教材。统编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24篇,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在国民教育之本的中小学阶段,大幅增加文言文,无疑有重要的文化导向性:即使在表情包时代,汉语文言文学习仍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师力斌在《环球时报》撰文认为,语言不单是语言,还是文化、民族血脉和历史传承。这次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统编教材增加文言文表明,百年之后,我们至少在两层意义上对文言文有了重新理解。一是空间上,全球化的语言竞争使包括文言文在内的汉语系统,在英语独秀的世界语言格局中重新崛起。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消费,需要无处不在的中国语言。二是时间上,文言文生生不息的语言流淌呈现出活力和功能。汉语是现今依然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审美功能。在现代化、城市化喧嚣的脚步声中,文言文给我们提供一种稳定、温馨的怀抱感。

2.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目的是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有论者提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激发儿童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初步培养儿童的文言语感,让儿童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情感。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重在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大意,并通过广泛阅读、记诵,培养文言思维。当目标定位在诵读、感悟、积累时,教学实践中就不求一一对译、字字落实、句句确切,而是求“神”忘“形”,基本理解,熟读成诵,形成“混沌的感悟”即可。

3.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小学文言文教学可采取哪些策略?

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其最大的特性是“过去性”,因而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就是“距离”。这些距离的存在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疏离,对文言作品难以理解,感到陌生甚至惧怕。随着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文言文已经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消除与文言文的距离感,轻松地进入文言文世界,是对教师古文基础、教学功力和教学机智的挑战。

《语文教学通讯》主编裴海安提出两個要点:(1)古诗教学要提倡“三个坚持”,一要坚持反复诵读,二要坚持领悟大意,三要坚持熟读背诵。(2)古诗教学要注意“三个不可”,一是不可过度解读,二是不可无度拓展,三是不可缺失诗味。古诗词的解读如何做到适度,如何有效拓展?特级教师袁浩提出,对古诗词的意象把握要适度,对诗歌的意境体会要适度,学生学得要适度。至于有效拓展,他认为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要有助于解读古诗词,二要有助于积累古诗词。

江苏省教研室教研员李亮提出三点建议:(1)古诗词教学要防止三种倾向,一要防止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二要防止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理解,三要防止逐字逐句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2)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四字诀:第一个字是“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第二个字是“解”,就是理解的意思,对于一些基本的字词句,要帮助学生理解;第三个字是“赏”,引导学生对诗词做点赏析;第四个字是“背”,朗朗上口,熟读成诵,加强积累。(3)多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正、龙芳琴在《语文建设》撰文提出,文言文教学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一个中心:文言文教学须以“读”为中心。诵读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须加强诵读方法的引导,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2)两个基本点:一是“切入点”,具体而言,可从文体特征切入,也可以从表达方式和古文章法切入,还可从结构变化处切入。二是“聚焦点”,一篇文章的切入角度很多,但真正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只有一个,要找到这样的“聚焦点”,必须综合考虑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特色,有时需要反复研读,找出文章的“变与不变”。

如何立足于现有的语文教材进行小古文教学,以降低学生学小古文的难度,激发学小古文的兴趣,增加学小古文的效度?谢黎在《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撰文提出,用“以一带一,多元整合”的策略进行尝试,颇有成效。(1)学一点带一点,有机渗透:一是点于情感发生处,二是点于困顿疑惑处,三是点于经典再生处,四是点于阅读延伸处。(2)学一篇带一篇,慢慢积淀:一是延学求迁移,二是互学求提升,三是仿学求发展。(3)学一组带一类,亲近经典:一是基于主题,升华情感;二是基于文体,了解文化。

4.统编三年级教材初遇文言文,怎么教?

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难度。因为初次相遇,一眼望去,文言文拗口、难读,即使字都认识,一遍读下来仍一头雾水,什么都不懂。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安排文言文,怎么教?何捷在《小学语文教师》撰文,给出三条建议和四个板块的教学设计。第一条建议:为三年级学生而教。不任意拔高,不肆意放大,需目中有人,关注学情。第二条建议:在单元系统中教。教学的“度”易把握,教学的方向不会偏。第三条建议:在对文章样式的认知中教。让孩子认识“古文”这种独特的文章样式,引发阅读的兴趣。设计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古文真的很古”:先自由试读,随后教师带读,在读通读懂之后试着背诵。第二板块“古文不古”:将古文翻译成有趣的故事,讲故事学古文。第三板块“古文有古的趣味”:带领学生沉入文中,品味古文有特色的表达。第四板块“古对今有益”: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实现古今联通。

5.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陈兰在《聚焦小古文,生长思维力》一文中提出,教师要用敏锐的视角发现学生思维之“点”,用高质的问题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用导图呈现、情境再现、文本补白、人物揣摩等策略达成学生思维之“升”,让精美深邃的小古文走进学生的思维深处。郭剑波在《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撰文,提出在文白对读中助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一是“不愤不启”之时引入小古文,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是“举一反三”之时引入小古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三是“不悱不发”之时引入小古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文言文与小学生有着历史的隔阂,这无疑会对小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文言文教学能否走“生本”路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将是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针对语文教育未来研究的方向、思路、重点,研究者提出诸多有创意的见解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引领着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时代在前进,课改在深化,今后一个时期语文教育研究的方向、思路、重點是什么,是语文教育研究者深度思考的问题。研究者基于多元视角,从不同层面提出不少有创意的见解。

(一)宏观层面

研究者聚焦“立德树人”的总任务,指出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方向与重点。一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二是坚守课堂教学“整体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三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成为语文教学变革的基本走向;四是理性思维、科学精神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旋律;五是慕课时代、大数据时代将引领语文教育发生新的变革;六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新作为,既要“育人”,又要“育己”。

(二)中观层面

研究者聚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提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深度改革的新思路。

1.识字教学将重新认识其任务和功能。

识字教学必须拓宽视野。唐婉在《识字教学:不只是认得几个字》一文中认为,识字教学绝不仅仅是认字。要从“认几个字”的观念中走出来,重新认识识字教学的任务与功能。学生在认得几个字的同时,还可以走向哪里?文章提出,语文教师不仅要带孩子认字,还要关注汉字背后的那一方天地:一是朝“远方”伸一步,关注识字能力。教学中,带着孩子们经历自主识字过程,在过程中动脑、动心,向孩子投出“发现的目光”。二是向“本质”探一步,生发由衷的喜欢。教师经常带着孩子对汉字探本求源,发现看似平淡无奇的汉字中所蕴含的美。三是往“美德”靠一步,实现汉字育人。教师要关注汉字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让儿童在学习汉字中学做人。

2.阅读教学将以深度学习为新发展目标。

语文教学如何跳出知识传授的桎梏,如何在文本学习中从肤浅抵达深刻,又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研究者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李广在《课程·教材·教法》撰文,认为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师生围绕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适切的单元主题,通过共同的语文学习内容、言语实践情境、自身语文经验进行对话,使学生与语文文本中的语言内容建构全新关系的过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核心特质为:一是知识有宽度,二是思维有高度,三是情感有温度,四是资源有广度,五是文化有厚度,六是结果有效度。文章提出,实现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路径多种多样,单元主题教学是其中之一。

3.写作教学将从关注写作知识、写作技能走向关注人的发展。

面向新时代,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如何实现从知识传授、技巧训练走向“人的发展”?这是未来作文教学变革的着力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多在形式上用力,而忽视了对思想内容的指导。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正在形成一种倒逼:重在传“道”,“术”为“道”谋,是将言语之“术”融入育人之“道”。“道”是什么?周京星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认为:一是提升思想境界,将立德树人在作文教学中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具备一种脑力,将个人生活资源转化为写作所需要的内容。丁国斌在《初中生世界》撰文提出,知识的传授和技法的训练要顺势而为,必须建立在所写内容这一基础之上,不能为技法而技法,否则最后学到的只能是“屠龙之术”。文章认为,技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点拨来解决。

(三)微观层面

研究者倡导“真备”“真教”,实现课堂提质增效。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摒弃虚假浮躁之风,追寻课堂失落的纯真。倡导“真备”“真教”是助推核心素养精准落地的关键点。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改变传统备课的设计观念,着力凸显思维个性。课堂教学要回归语文本质属性,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改革,坚守“整体观照”理念,构建和谐融洽的语文新格局。

2019年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远非上述几点所能涵盖,但凡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最感困惑、最需解决的问题都将是今后着力研究、重点关注的内容。

2019年,语文课改及其教学研究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又将再次出发。

参考文献:

[1]白金声.小学识字教学70年[J].语文教学通讯,2019(6).

[2]吴忠豪.新中国60年小学阅读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通讯,2009(6).

[3]周一贯.新中国70年作文课改的奋进之笔[J].语文教学通讯,2019(7-8).

[4]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改·教材·教法,2017(9).

[5]蔡坤耀.小学文言文教学应该“姓小”——当前文言文教学三种不良现象及对策分析[J].小学语文,2012(4).

[6]刘荣华.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编排价值及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7-8).

(江苏丹阳师范学院   212300)

猜你喜欢

要素识字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