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及价值定位

2019-05-13胡新峰李丹田起香

法制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翻转课堂高校

胡新峰 李丹 田起香

摘 要: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但也因教学情境的特殊性而存在缺陷。对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并不意味着对其模式的否定,而是要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这一模式的教学价值客观地进行定位,从而为其在本土化教学中顺利展开提供有益启示。加强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理性反思与价值定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翻转课堂;思政课;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8-0050-02

作者简介:胡新峰(1977-),博士,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丹(1982-),博士,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田起香(1982-),博士,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进入新世纪,伴随国外大学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在线教学形式的出现以及“开放课件项目”的启动,翻转课堂渐成为高校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议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教育者们常谈常新的话题。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融入创新技术,通过信息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打造一系列优质思政课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探索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式,对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教学价值。

一、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

对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及其实施限度进行理性审思,我们发现,在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制约因素,加强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任重而道远。

第一,教学主体限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究合作、解答疑惑的地方,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主导者转变为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助导者。这种教学角色的转变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对许多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造成了极大冲击。有些教师疑虑新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将会对传统“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提出挑战。其二、教学技能限度。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能够设计制作教学视频,还要通晓网络发布技术。这对于目前思政课教学队伍中,教育技术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尚且不足的大多数思政教师而言,仍有较大难度。

第二、教学客体限度。翻转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精神,学生要通过观看视频对教学内容的大体认知。由于各学校的学源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对问题理解能力等教学客体自身条件存在异同。此外,由于学科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一样,理科院系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对思政课基础知识涉及较少,基础较为薄弱,更喜欢选择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和实地参观考察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而对于大多数的文科学生,因为有相关思政课基础知识的储备则更要求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教学实施限度。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有选择的进行。其一,翻转课堂的实施具有地域的选择性。目前,中国的网络普及率还很低。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点。[2]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学校基础设施的健全程度不同,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仍没有大规模地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其二,翻转课堂的实施具有内容的选择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讲授和举例,并对学生理解错误和困难的问题进行解惑,而不能完全凭借学生自己理解内化。其三,翻转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教学精神缺位。思政课教学要通过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的行为认知走向从而得到学生的正确价值认同,因此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要“铸魂”,这对于教师的教课技能和教学精神有更高要求,只有在课堂上,教师用心灵传递思想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充分凸显思政课“铸魂”的教学价值。因而,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教师的情感表达缺失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教学精神的缺位。

二、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的价值定位

我们对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该在积极尝试创新基础上,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转化,全盘接受和全部否认都是不客观的。新生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探索,在新时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背景下,依托不同学科对学生的培养的特色差异,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其次,我们还应谨防技术至上的误区。“工具主义教育理论把教育过程(课堂生活)理解为一种技术过程,把课堂看成车间、作坊,试图用一种完美的技术来控制这个空间,以提高整个教育工作的效率。”[3]翻转课堂教学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课前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概论”课程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中,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诸如“将改革进行到底”等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系列的视频资料,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进程,对改革的成就和面临挑战有辨证客观的认识,也为课中进行研讨与教师针对性指导提供了思想准备。但将信息技术完全凌驾于传统教学之上,则会出现为追求课堂效率而忽视人文精神培养的窘境,例如,有些学生对于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无法正确看待,甚至产生“改革是改旗易帜”的思想误区,诸如此类问题就需要教师的针对性辅导,而单纯的“技术至上”,以技术控制课堂会导致学术气氛缺失。因此,信息技术只是翻转课堂的有效工具,是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技术形式,不能取代甚至超越教师对课堂的主宰地位。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应大胆借助信息资源的新兴科技力量,汲取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能力,结合本土教学实际将翻转课堂的优势与传统课堂紧密结合,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力求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道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未来展望

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已取得了有益尝试,但其是否能作为一种大众接受的教学模式被行之有效的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否能够在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中实现广泛的价值认同,这些诘问值得思考。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勇于尝试创新。思政课教师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系统认知和深刻领会,自觉地从完成教学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个人品行培养,只有这样翻转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的普及、推广和认同才有可能实现。其次,在顶层设计层面,要强化政策导向。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的改革措施对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在教书育人中的价值体现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我国思政课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要以此为原则和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利于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制度、规定、目标和对策。最后,在实践行为层面,要创新实践途径。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可积极推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形式,设计适合于进行“翻转”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学习中体会新方法,获得新感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5-04-01].http: // www. moe. edu. cn/ publicfiles/ business/ htmlfiles/ moe/ moe _ 838/ 201008/ 93704. html.

[2]傅志华.2015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EB/OL].2014-12-22.[2015-04-01].http: // www. leiphone. com/ news/ 201412/ mX6cHZXIj TJIiapJ. html.

[3]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4.

猜你喜欢

思政课翻转课堂高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