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高校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的个案研究

2019-05-13朱琳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个案研究

朱琳

摘要:本文从心理适应、文化、气候环境、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对西安韩国留学生进行访谈,全面了解从心理到生活的每个方面;韩国留学生对在西安留学持积极态度,由于文化不同且输出不足,基础设施水平不同,目前适应不够理想。以期本文所指出问题能够帮助引导韩国留学生正确、积极适应。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西安高校;跨文化适应;个案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前往中国学习的各国留学生呈递增趋势。由于中国和韩国在地理和文化相近,韩国留学生的数量在众多国家中居于首位。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一带一路的起点,高等教育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且独特,吸引着来自各国的海外留学生;加之2014年西安三星城的建成,更是吸引韓国留学生来西安学习。

朝鲜半岛与中国土地接壤,韩国使用汉字长达2000年,同属儒教文化圈,韩国和中国相似的文化很多,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韩国留学生比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更容易适应中国的文化,其结果并不尽然,调查表明:韩国留学生在适应中国文化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少。本文通过研究韩国留学生在心理、文化、学业三个方面的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出现问题,从而帮助和引导韩国留学生正确、积极的应对,本文将从理论背景、研究方法、访谈实录、结论分析四个方面初步了解韩国留学生在西安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以期为韩国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提供支持。

二、理论背景

跨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亦被译为涵化、文化适应、文化迁移等,是由美国民族事务局鲍威尔(J.W.Powell)于1883年首次提出。他将之定义为:来自非本族文化者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所导致的心理变化。此后使用比较广泛的研究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拉尔夫·林顿和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三位人类学学者20世纪初提出的,他们认为:“跨文化适应是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1960:177-182)提出了“文化休克”概念,将“文化休克”划分为“蜜月阶段、沮丧阶段、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而文化适应就是艰难地克服文化休克的过程。Kim(2008)的跨文化调整理论强调跨文化适应是个体在交际功能、心理健康、文化与种族认同的建构上是否能够成功调整自我成为跨文化人的过程。

三、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了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西安当地文化的特点,以西安地区某高校六位韩国留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访谈的主要内容涉及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学业适应三个方面,访谈的过程中尽量让他们尽可能全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访谈的时间为60-120分钟。

四、访谈实录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在理解中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描述与诠释,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一)心理适应访谈结果与分析

心理适应性包括在西安生活期间心理上的反映、对西安的感情、人际关系、困难时期的反应,心里的不安,安全感等。留学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环境生活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少问题出现。以前在祖国做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新的国家会变得困难。如果独立性较弱的学生来到陌生的中国,独立性会更弱,更加缺乏安全感。

其中有一名留学生这样谈到:“刚来的时候心里很不适应,但现在已经好多了。在刚来西安的时候,还没有西安直达韩国的飞机,都是通过青岛、上海等地转机,很不方便,价格也很贵。现在西安有了往返韩国直达的飞机,并且不到3个半小时就可以到韩国,价格也比起以前来便宜了很多,签证也方便。三星在西安建厂,来西安的韩国人随之增多,周边也多了很多方便韩国人生活设施(如:韩国超市、韩国餐厅、韩国美容院等),心理上的不适应感几乎没有。”从访谈的结果来看韩国留学生对在西安的留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二)社会文化适应访谈结果与分析

1.语言方面:韩国留学生在和韩国人交流时主要使用韩语。在调查的六位留学生中有五位留学生表达了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韩语。在日常生活中,中文的使用不足20%。由于语言障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和中国朋友的交往也比较困难。虽然是在中国学习,但是生活的圈子比较狭窄,周围还是以韩国人为主,和中国人说中文的机会也比较少。

其中有一位留学生这样说道:“我非常害怕去中国的医院,和医生交流非常困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国留学生在中国虽然有学习语言的环境,但是对环境无法善加利用,和留学生能做中国交流的人仅仅有老师、同学和少量的人员。

2.饮食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学校周边也是应有尽有,像韩国留学生喜欢的韩国餐厅、韩式酒吧等。而且西安的食品种类非常多,地方小吃又很有特色,物价也较为低廉。从这些方面来看韩国留学生是非常满意的。有一位韩国留学生这样说道:“刚开始不太吃得惯中国的饭,觉得太油腻,而且大料的味道一点也闻不了。后来慢慢久了,越来越喜欢中国的食物,觉得中国的食物特别棒。”还有一位留学生这样说道:“中国的蔬菜种类太多了,有很多我见都没见过的蔬菜,像笋、豆角、菜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青菜,在韩国是没有的。而且中国人吃羊肉,韩国人是不吃的,可是当我第一次吃羊肉火锅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这种食物”。相对而言,美食成为留学生最喜爱的一面。

3.气候环境:韩国和我国山东隔海相望,气候差异并不是很大,在气候问题上,六位留学生均能适应西安的气候。只是空气质量较差,雾霾很严重。有位留学生这样谈到:“西安的雾霾太严重了,以前在韩国我都不感冒的,来了西安之后,总是感冒。”随着国家生态环境局的成立,空气问题应该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

4.社会服务:韩国留学生对西安社会服务适应度低。我国目前服务意识不足,其中银行、交通和校园设施与韩国国内区别较大。有位留学生这样说道:“每次去银行都像坐监狱,还用玻璃挡着,银行的柜员从来不看着人说话。有一次我想去换个零钱,竟然一句没有零钱就把我打发了”。在交通方面,中国的人口密度比韩国大,所以交通相应比韩国拥堵。在西安乘坐公交车体验并不好,出租车无法满足需求,但是中国网络叫车很方便。总体而言,韩国留学生还是能够适应西安的交通。韩国的校园生活设施中配备咖啡厅、饮水机和相应较多的洗澡间,每间宿舍学生也较少。目前还垃圾分类的意识仍有不足,其中有一个韩国留学生这样说道:“每每看到一般生活垃圾和剩饭剩菜扔在一起心里就非常不舒服”。访谈的过程中在西安呆比较久的留学生普遍对西安的社会服务不满较多,而近期来的留学生对西安的社会服务比他们想象中好,说明西安的社会服务比之前有所改善。

(三)学业适应访谈结果与分析

学业完成的情况本文主要是从课程学习、听课、作业完成情况、奖学金方面进行访谈。

韩国留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留学经历,也明白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课程学习方面呈积极的态度。语言研修生在中文习得听、说、读、写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韩语中的汉字词占60%左右,所以韩国留学生在背单词方面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韩国留学生的性格中性格开朗的学生居多,能和周围的老师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可是在学习专业课时,语言成为最大障碍,很多课程不甚了了,作业完成情况不是太好。

从奖学金来看,拿到奖学金的留学生更为适应留学生活。西安的物价比起首尔虽然便宜许多,但如果不拿奖学金,全额学费的话,在经济上也是有压力的。韩国留学生有打工的习惯,很多留学生来之前都是自己在韩国挣足了学费才来中国学习的。韩国留学生有很多喜欢喝酒,这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所以生活费还是比较紧张的。还有旅游、租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宿舍居住的留学生也觉得宿舍的费用比较高,如果拿奖学金的留学生就不用担心学费的问题了,也可以拿到一些生活费的补贴,所以比起自费生来说,经济上的压力更小一些。

五、结论分析

韩国留学生的留学动机一是看中中国未来的发展、二是韩国中国的投资大幅度的增强,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中国虽然不如韩国基础设施完善,同时便宜的物價、丰富的物资、自在的生活和因为是韩国人在中国得到的优待等,还是比较满意在中国的生活。但是居住条件、环境污染、网络设施及服务意识韩国留学生希望改善。在西安的韩国人和韩国留学生之间过于频繁相互帮助,给予了韩国留学生很多方便的同时,对于留学目的不利。其中,很多韩国留学生还是愿意和中国人交流,并且希望在学习方面积极的想去理解中国。

20世纪我国文化输出较少,韩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生活中的不适依然明显。其中多数对西安的留学生活持肯定的态度,随着西安的硬件及服务意识的发展,满意度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亓华,李秀妍.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9(02):84-93+96.

[2]黄河,刘睿.在川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研究[J].当代韩国,2017(04):83-97.

[3]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4]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5]杨柳.西安高校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6.

[6]文尚明.在中国韩国留学生的生活空间研究[D].韩国诚信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3.

[7]韩雪.韩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研究[D].韩国湖西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7.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个案研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在邕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的实证研究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留德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