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磨万击还坚劲

2019-04-29徐晓红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

徐晓红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和分析的艺术。恰当地使用心理学原理进行班级管理有利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营造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而共同努力。本文主要探究了班主任教师在初建班级、学生学习以及日常管理中需要关注的心理学原理,通过科学地应用这些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摆正心态,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会到学习的幸福。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心理学原理

学生时代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代,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家长的督促,教师的监管或者是周围同学的压力等原因,会产生紧张、厌学、困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自身的生活,不利于个人成长。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应用心理学原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评价自我。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应用心理学原理,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积极投入主动学习状态。通过恰当地使用心理学原理,会增强学生的可塑性,减少外界环境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促进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幸福。

一、初建班级时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1.禁果效应,规范学生行为

禁果效应是根据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产生的一种效应。在亚当和夏娃的故事里,夏娃由于对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好奇,受到蛇的诱惑,吃了果子,并且也给亚当一个。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效应,很多时候越是告诉学生不能做得事情,学生越是好奇,心里越想去做。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教师要提前告訴学生不让学生做的事情的后果。尤其是在初建班级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哪些是“高压线”,一定不能触碰。作为初中生,要明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根据这些规则来做事,不超过界限一定不会有问题。学生刚刚走进新的班集体,教师通过“禁果效应”来指导和帮助学生,会促进学生提高警惕,不会对校规以及中学生守则感觉茫然,一无所知。教师把中学生不应该做的事情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会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排除学生对陌生事物的好奇感,进而可以主动遵守规则。

打架、喝酒、吸烟、早恋、上网等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违纪现象,教师在初建班集体时,要让学生看到这些“禁果”,不加掩饰地告诉学生这些事情就是不能做的,消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告诉学生,这些事情的不良后果,让学生知道“禁果”是不能吃的,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2.罗森塔尔效应,相信学生潜能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罗森塔尔在学校视察的时候,随意地挑选了五名学生,并说他们今后会有所作为,结果这五名学生真的成就非凡。其实并不是罗森塔尔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是随机地挑选了这几个孩子,所以老师和家长都对他们充满了期待,他们的内心中也充满了自信,相信自己有潜能。他们带着强大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也要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在刚刚组建班级的时候就把对学生的期待和希望告诉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和信任,从而积极主动地服从班主任管理,融入班级环境,在美好的期待中不断提高和改变自己。教师用罗森塔尔效应来指导学生,会促进学生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从而将内心的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更积极地融入到班级氛围中,达到双赢的学习和管理效果。

二、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1.习得性无助效应,引导学生乐观

习得性无助效应就是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逾越苦难,所以心里会感觉到绝望和悲哀。教师要积极地观察学生的状态,通过及时交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产生乐观、向上的心理,而不是悲观绝望。学生一旦有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就会面对任何事情都感觉悲观,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从而在心理上否定自己,学习和生活上都不自信。教师要通过关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足来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进而可以积极乐观地融入到学习中。学生内心强大了,面对任何问题都不会害怕,都会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和困难。班级所有学生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来参与学习和生活,就会呈现出乐观、向上的氛围,促进班集体的健康成长。

2.共生效应,营造互助氛围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要关注“共生效应”。如果班集体强大了,那么这个班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会强大;如果整个班集体是无能的,纪律乱的,那么班级内学生的素质也不会好到哪里。基于这种心理学效应,班主任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和进步的环境和氛围,用阳光和进步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团结互助,拼搏进取,促进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不断地提高和改变,通过共生的方式来绘制每一个人的精彩。

3.瓦拉赫效应,寻找学生亮点

奥托·瓦拉赫是一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就是因为他的一位化学老师对他尤其偏爱,使他“爱屋及乌”,产生了对化学的浓厚兴趣,进而在化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班主任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指导和点拨,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教师发现了学生的优势,可以对症下药,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指导是“量体裁衣”,进而在教师真心的关心和帮助下投入到主动学习状态中,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人生,成就未来。

三、日常管理上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1.破窗效应,避免问题扩大

班级管理中无小事,稍微不注意就会助长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和进步。教师要关注“破窗效应”:当房子上的一扇窗户有一个小洞的时候,看似无关紧要,但是人们会在此基础上进行破坏,将这个小洞不断地扩大,直到影响到它的用途。当班级中出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时,班主任教师要防微杜渐,发现这些小事的时候就要及时地制止,修补“破窗”,避免这个破窗不断地扩大,直到不可收拾。例如,看到班级个别同学有不完成作业或者是不交作业的情况,就要及时地找到这些同学进行教育,问明原因,及时地解决问题,避免更多的同学进行模仿,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交作业。

2.奖惩效应,增强学生动力

“奖罚效应”是最容易理解,也是已经被广大班主任教师所采用的一种班级管理效应。面对学生不同的表现,班主任教师要有一定的区别,对表现好的学生要有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有惩罚。奖励可以是简单的口头表扬。通过表扬的方式来激励好学生变得更好,引导其他的学生向这些“标兵”“榜样”学习。惩罚是为了弱化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问题,针对问题改变和提高自己,鼓励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改变和提高。教师通过奖惩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会增强学生的内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改变自己,向着更好的方向来改变和发展。

总之,班级管理中的艺术有很多,会涉及很多心理学知识。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学习,主动思考,通过科学的方式将这些心理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班级管理中,使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为营造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而共同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权国.班级管理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8)

[2]张国东.情系“心理学效应”——谈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学效应体会[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0(10)

[3]陈序.班主任可“借力”心理学效应[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