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2019-04-29张国定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实验

张国定

【摘 要】中学生物课是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标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挖掘趣味性因素,使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枯燥乏味、单调呆板,而是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提高。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良好气氛;实验;信息技术;生活

中学生物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若要在生物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新的课堂教学,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尝试和积累,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良好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征,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要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还需使教学富有情趣。热烈的情绪与浓厚的兴趣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原因,也是衡量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基础。生物界是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神奇和奥秘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如精巧的课堂导入,是营造好的课堂气氛的办法之一。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则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不会积极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结果。

二、注重实验教学

生物教材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注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探究性学习,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观念,精简了教学内容,但我们绝不能认为教材简单了,只有几个探究试验,可有可无。其实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节中有三个实验和一个建议活动,若教师还是用过去那种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方法,就会造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况。

教师要用教材,不能照本宣科的教教材,要对教材进行润色加工,对教学内容“加盐调味”,我改变了以前先讲实验,接着老师做实验,又让学生看实验的教学模式。上这节课时,我只给出了实验目的要求,分出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布置实验内容,然后让学生自选实验器材,自己做实验。实验后,让小组推荐发言人,说出实验步骤,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什么,在黑板上画出结构图,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知识,之后,老师再对做得好的加以肯定,指出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适时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能给人带来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感和心情。这就告诉我们,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学完了精子的形成过程后,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我就适时地向学生提出在雄性动物体内精子数是很多的,但雌性动物体内的卵细胞为什么很少?精子的体积为什么比卵细胞小得多?带着这些悬念,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要探索卵细胞形成原理的意愿。

好的设问,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适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妙运用诗词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脍炙人口的诗词,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促进果实成熟作用的内容之前,我引用了古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并向学生提出:诗中描写的红杏枝条为什么会伸向墙外生长呢?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有急于知道的欲望,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又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們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穿插趣味故事

生物知识大多数比较枯燥,但是只要老师用心去挖掘,完全可以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高中生物教材提到了30多位科学家,可以说每个生物科学的新发现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生物课堂上适度地穿插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您的课堂生动有趣,还能起到特殊的作用。如,讲光合作用之谜时可引入萨克斯、鲁宾、卡门等科学家的故事,讲遗传规律可以引入“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讲DNA的结构可以先导入沃森和克里克的故事,讲斯帕兰札尼用小金属笼里的肉块在鹰胃内进行实验,推断出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进而引出酶的知识。讲“色盲”时向学生介绍道尔顿发现色盲的经过,这些小故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还可让学生懂得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六、运用信息技术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入了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学校不再有围墙,课堂将变得更为活跃,依靠互联网和远程多媒体技术而建立的虚拟教室将使教学延伸到生物学课堂之外,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病毒”一节时,如果单纯靠语言描述讲解病毒的概念和病毒的结构,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个抽象的认识。为此,我采用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病毒?人类、动物或植物中的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与人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它只是有害无利吗?疯牛病的元凶是病毒吗?一系列问题提出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积极利用网络查询有关内容,主动将知识进行了内化,不仅掌握了应知应会知识,而且对生物科技尖端领域的知识也有所涉及。

七、联系实际生活

生物学科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现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了肯定,增强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将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授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时,思考“夏天高温的天气中,有一些同学剧烈运动时会出现抽筋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怎么才能解决呢?”,又如在班级窗台上养两盆植物,一盆植物固定在窗台上,不转动,另一盆植物隔天转动一次方向。等讲到植物激素调节的时候,以这盆植物为例,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植物长“歪”了呢。这些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活中,能够解决家中养植物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挖掘趣味性因素,使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枯燥乏味单调呆板,而是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玄.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写算(教研版),2015(07)

[2]王海波.浅谈提升生物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J].生物技术世界,2014(02)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兴趣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