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

2019-04-20宋令勇郑义

地理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宋令勇 郑义

摘 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初中地理区域教学的一部分,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本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为出发点,设计了走进黑非洲、回顾黑非洲、认识黑非洲、发展黑非洲、识记黑非洲等环节。每一环节又通过多个教学活动,突出本区的显著特征: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大地及单一商品经济。

关键词: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教学设计;黑非洲

一、設计背景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依据[1]。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区域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因此具备区域认知素养对整个初中地理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认识每个区域的特征、区域的差异、区域的联系和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区域决策的得失,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措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个地理区域,认识时要遵循组织区域的思想和空间尺度思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哪里?要知道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个什么样的地理区域?要知道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为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必须优化地理课的设计[2]。要掌握以上知识和方法,课堂教学需要有亮点,不同的教学亮点设计带来的课堂效果不同[3]。

二、教学分析

教材简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三节内容,教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大地和单一商品经济。这些都是人文地理的内容,但是人文地理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所以,本节应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在对各项内容的分析之中,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完“东南亚”和“中东”之后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某一区域的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并进行表述的能力,对某一区域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都能通过读图表述出来。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又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4];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区域认知素养的进一步锻炼。

学习目标:利用地图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利用地形图认识本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和主要地形区;知道本区是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的独特文化及迁徙历史;了解热带草原对野生动物及农业的影响;认识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及成因。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世界上黑种人篮球明星、足坛明星和政界名人的图片(图1),并配有音乐“我从草原来”,提问:这些人的故乡在哪里?

学生:略。

【设计意图】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以上名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其祖先都是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为黑种人的故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活动贯穿,学习新课

环节一:走进黑非洲——了解自然环境

活动1:明确范围和地理位置

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图(图2),让学生据图指出本区的范围,并描述本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生: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其在图中描绘赤道及南北回归线,并描述本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让学生容易理解本区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进而掌握描述某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活动2:分析地形地势特征

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图略),让学生据图总结本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出本区的地形地势特点,理解本区被称为 “高原大陆”的原因,进而知道其区域特征之地形特点。

活动3:认识重要地理事物

教师:展示图3,让学生在图中找到刚果盆地、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等。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个别学生上讲台在图中指出以上地理事物,图文结合,以加强对地理事物的识记,并让学生知道以上地理事物也是区域特征之一。

过渡:许多考古发现表明,非洲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就曾出现过一些文明国家,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黑种人文化。下面一起来回顾非洲的历史,了解非洲的文化。

环节二:回顾黑非洲——认识历史文化

活动1:了解非洲历史

教师: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图4)及“世界各洲黑种人占本洲人口比例及历史上非洲黑种人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图5),让学生阅读,思考这两幅图所反映出的问题。

学生:略。

教师: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是一部黑人的血泪史。因为每运到美洲1个奴隶,要有5个奴隶死在贩运途中,在长达400年的奴隶贸易中,非洲损失约1亿人口。但是非洲却创造了古老的文化,非洲人能歌善舞,尤其擅长击鼓,非洲鼓被称为“会说话的鼓”。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阅读“奴隶贸易”材料,了解黑种人向其他大洲迁移的主要原因,知道本区是“黑种人的故乡”,是本区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显著特征,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2:地图上寻找证据

教师:展示图6,非洲一些国家的国界线是平直的,有的则以经纬线作为国界,这与历史的殖民统治有什么关系?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上问题,分析殖民统治给非洲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知道本区域的独特性。

活动3:感悟非洲文化

教师:展示黑种人鼓舞、非洲雕刻、非洲人编织工艺品等相关图片。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奴隶贸易及非洲灿烂的文明,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为后面学习本区域的经济做铺垫。

过渡:了解了非洲的历史和文化,你是否同情非洲人民的苦难生活?下面一起走进非洲的生产生活。

環节三:认识黑非洲——贴近生产生活

活动1:复习气候特点

教师: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7),让学生思考该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有何特点?并展示两幅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图8),让学生判读气候类型及特征,并和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在一起。

学生:略。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本区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并明确在图中的分布,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并让学生根据气候资料图判读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进而认识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

活动2:分析气候影响

教师: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在这种气候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使这里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大地,请欣赏视频《充满生机的大地》。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本区的另一显著特征——充满生机,开阔学生视野。

教师:受气候影响,本区的动植物有什么特征?①请大家根据图片(图9)介绍波巴布树的特性,并总结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②热带草原干湿季的变化对动物会有怎样的影响?请据图(图10)分析。③热带草原干湿季的变化对农牧业生产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略。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本区动植物的特性及农牧业生产的特点,了解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而认识本区特殊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知道本区生产生活的独特性。

过渡:由于农业生产的不稳定,以前该区非常贫穷。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其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其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环节四:发展黑非洲——理解经济特征

活动1:认识本区物产

教师:展示图11,提出问题: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略。

教师:本区热带经济作物丰富,是咖啡、可可、油棕和香蕉的原产地,并且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黄金和金刚石的产量居世界首位,被誉为“世界原料仓库”。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图片资料,总结出本区资源种类和矿产储量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进而让学生了解本区的显著特征——物产丰富。

活动2:了解经济特点

教师:本区经济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单一商品经济?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请大家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学生:略。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本区的经济特征——单一商品经济,进而让学生了解本区的独特性:虽然物产丰富,但经济并不发达。

活动3:深究形成原因

教师:单一商品经济为什么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请结合图片(图12)所给物品的价格分析其原因,并寻找本区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的根源。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咖啡豆和咖啡粉的价格和产区,了解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本区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的根源是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活动4:改变贫穷面貌

教师: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利,该区会永远落后吗?如何扭转这种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假如你是本地区某国家总统,你会怎么做?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做总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献言献策,然后向全班分享展示,扩散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本区为改变其经济现状所做的努力。

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掌握了哪些知识?

环节五:识记黑非洲——谈收获做练习

活动1:盘点知识收获

教师:采用以下句式,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学习的地理知识是……掌握的地理方法是……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回顾所学知识,掌握区域的学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2:抢红包巩固所学

教师:展示图13。

学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点击想要的红包,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每个红包都链接着相应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积极性。

四、总结反思

本区区域特征显著,其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因此,区域地理看似简单,但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常常感觉区域地理难学,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来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通过读图明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并总结其地形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对非洲历史文化的了解,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树立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观点;利用多种图文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征,并通过献言献策等环节寻找改变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做法;通过盘点收获及典型例题的训练,巩固区域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加强,刘晓群. “三步十二环”区域地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地理教育,2018(12):7-10.

[2] 马小雪.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设计——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例[J].地理教学,2018(9):17-21.

[3]何明径. 例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亮点设计[J].地理教育,2018(3):53-54.

[4]唐雪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8(3):22-24.

(该课例被评为“山东省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秀课例”)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