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与人:重庆奉节石灰岩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2019-04-20李九彬谢世正向颢

地理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石灰岩利用新课程

李九彬 谢世正 向颢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文章以重庆奉节的石灰岩资源及其利用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体现了生活化情境创设和学术化教学表达的特点,以小见大,以达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情境教学;乡土地理;石灰岩;自然资源

一、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1]。因此,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迫切思考、实施的命题。

2018年4月,笔者在重庆奉节参加了重庆市高中地理教师优质课大赛,课题为“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如何达成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巧妙融入,一直贯穿教学设计始终[2]。结合当地实际和个人研究兴趣,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确定选取奉节的石灰岩资源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最后得到了评委和与会同行的认可。并于2018年5月和12月,分别在重庆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委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上作为示范课进行现场展示,也获得了好评。本文以此为基础,展示笔者对新课程改革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和实践,供大家批评指正。

二、课标解读

本课题聚焦资源观,以自然资源为研究对象,生产力条件是自变量,数量和质量是因变量,探究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是落脚点。

在新课标中,本部分内容属于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模块,表述为“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旧课标相比,将“不同生产力条件下”隐去,增加了“空间分布”,从强调资源对人类的意义转变为关注二者的相互作用。

新课程标准理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组织教学时更提倡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调查家乡的资源问题,讨论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倡采用图表判读、综合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源问题的基本内涵,并能站在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的高度,认识资源的现状、問题及对策措施,了解资源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探究[3]。

三、设计思路

1.生活化情境创设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通过选取生活化的案例素材,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2018年4月13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奉节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了当地对石灰岩的开发利用,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素材。然后,选取并围绕不同场景,如一栋两个时期采用不同建材建造的两层楼民居、水泥厂、采石场、旅游景观等展开教学,让学生易于接受、引发共鸣。

2.学术化教学表达

笔者通过选取学术化的数据资料,设置严谨的地理问题,让学习便于深入。在解读课标时精读了大量地理教育专家的学术论文,采纳了课标组专家的建议,重读了大学专业书籍,咨询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等高校教授,理清课标的真正内涵,了解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和认知的异同。结合求学期间研究的资源与环境演变方向,选定了以石灰岩为例;还阅读了奉节县人民政府近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查阅了奉节县志,梳理了相关新闻报道;查阅石灰岩最新的利用方式等,最后找出设计课程所需要的原材料。

3.核心素养呈现

(1)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经过实地考察,确定以奉节广泛分布的石灰岩为例,聚焦当地一栋特殊的两层楼民居,以小见大,集中体现石灰岩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分别用于石料、石灰和水泥,通过层层设问,分析石灰岩的储量、品位、价值等数据变化,深刻理解经济和技术条件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原来的利用方式不可持续,故通过两个小实验——撕和烧石头纸,展现了更先进的技术条件下一种更环保高效的利用方式。

(3)人地协调观。石头纸的利用方式依然要开采石灰岩,最后讨论得出可以永续利用的方式——利用石灰岩形成的地貌景观发展旅游业。最后让学生在对案例的总结反思中,体会如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并举一反三,去调查家乡的其他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并为其合理利用出谋划策,有效培育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4.教学目标

①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判别。②掌握判读地理图表的基本方法,综合分析不同生产力条件对石灰岩利用方式的影响。③理解自然资源关乎国家安全,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四、教学过程(表1)

五、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王玉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J].地理教育,2018(12):18-20.

[3] 李九彬,向颢,巫芯宇.马鞍溪河流水生态环境研学活动设计[J].地理教育,2019(1):60-63.

(该课例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专委会2018年综合学术年会大会示范课,荣获2018年重庆市高中地理新课程优质现场课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石灰岩利用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石灰岩
画与理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温度对常见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广西石灰岩集料特性调研
封育阔叶林土壤的微生物酶活性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