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的构建

2019-04-13赵小娜

考试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中

摘 要:现在的高中政治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不再只是要求学生把知识点背下来,而是培养他们能用政治理论去思考实际问题。本文即从学生政治素养发展的实践需求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构建思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促进其政治实践素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

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观。我们现在强调的综合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出具有实践价值的人才。思想政治课程也不例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然不是想培养出只会背“马列”、说“经济”的“书呆子”,而是希望学生能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服务于自己生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就不能只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是采用有效的方法、策略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对政治理论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分析、判断,从而提升思辨意识和能力,并最终成为服务于社会和自身的实践力——这就是构建思辨课堂的出发点。

一、 兴趣是思辨的垫脚石

世界上的几乎任何生命,其行为和生存状态都是有目的的——树上长出叶子,是为了吸收阳光,让种子长得更好;花长得艳丽是为了“招蜂引蝶”,帮助它传授花粉……除非是有硬性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一个理论或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必然有其内在的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利益驱动”。而高中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他们基本上没有参与社会政治的条件(还没有到有选举权的年龄)和应用思想政治理论的需求(其社会生活一般由父母来安排和办理)。那么,引起他们对一个事物和理论思考的动机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兴趣。所以说,调动兴趣,是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活动”起来的“垫脚石”,没有兴趣,学生就跳不上思维的“战马”去自由驰骋自己的思想。

需要注意,高中学生与初中、小学生的兴趣点不一样,他们已经接近成年,一些童趣化的、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学习兴趣的调动作用并不突出。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要点应该成人化、社会化、责任化一些。比如,在教“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必修2)的时候,我跟学生聊起了当下一个社会热点——“高铁霸座、公交车抢方向盘”等问题,我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假设情境:“如果你是高铁上的乘警或是110民警,在你处理这些事件的时候会是怎么做?你认为,这些霸座者和出于个人目的要求公交车随时随地停车的乘客,他们的要求是正当的吗?他们交了车费就有了这些权利了吗?你觉得他们的行为合法吗?”——这样的情境,其实就是一种“责任”暗示,把社会角色的责任置换到学生身上。这樣,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调动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研究兴趣。

二、 问题是思辨的起跑线

牛顿因为对苹果砸头的现象产生疑问,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人类因为追求“人为什么不能飞”的答案而不懈努力最终发明了飞机和航天器……“问题”,是一切思辨活动开始的源头,没有“问题”,就没有“分析”和“解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构建思辨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除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需要设计一个能引起思维活动并为思维活动建立框架的“问题”。

例如,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欧盟诞生和成长”(高三选修3)的时候,我先向学生介绍欧盟的来龙去脉:从二战后,欧洲经济的困境开始说起。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出现,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79年欧洲倾向体系建立……欧元的诞生、英国脱欧公投以及现在英国艰难的脱欧进程……然后又拓展讲到了“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讲过这些知识后,你会发现,学生们对这些与现代政治经济紧密相关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觉得很新奇、很好玩,也愿意多听一些、多了解一些,但他们的内心并没有产生任何对这个组织性质和发展的思考,只是为了知而知。这时,我就向学生抛出“问题”来启动他们的思维:“同学们,大家在新闻中经济会听到这么几个词:北约东扩、欧盟东扩、英国脱欧……那大家能不能区别出这些词汇的真实含义呢?比如,北约东扩经常会提到欧洲的那些国家,欧盟东扩也会出现那些国家,那么,北约和欧盟的区别在哪里?只是因为成员国中有没有美国等欧洲之外的国家吗?还有,英国加入欧盟的时候不是很复杂,但为什么当他要脱离欧盟的时候,却是如此艰难?”——这个问题一经抛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辨行为马上就开始了。经过这样围绕问题的思考,学生们终于弄清了:“噢,北约是个军事组织,欧盟是个经济组织……噢,英国脱欧就好比是捏橡皮泥,把几种颜色捏合在一起容易,现在要剔出其中一个颜色来,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三、 碰撞是思辨的加速器

我们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这个理论,对于思维活动来说,同样是适用的——某一名学生受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性格特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思维空间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把大家的思想智慧集合起来,那将为学生打开一片广阔的思维天地——通过协作、交流的形式,就能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从而实现思辨活动的深化,同时,还能提升学生个体的思维水平。因而,教师可以多组织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式的学习探究,以此来给他们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提升思辨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带领学生复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个知识的时候,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我国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在认知上有偏差。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参与过社会政治选举活动,对选举没有切身感受;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受到新闻中西方一些国家选举那种“开放的、热闹的”情态影响,而认为那种“普选”式的选举才是公平的——我没有再给学生们讲大道理,而是按他们的思想认知将其分成三组。一组是质疑派、一组是坚信派,一组是徘徊派——由徘徊派的学生做评委和观众,质疑派和坚信派分成两个阵营进行辩论——学生们分别以自己了解的事件为依据阐述自己的道理。最终,在“徘徊派”和我的评价中,大家认识到了“普选外衣下金钱式选举的本质”和我国选举制度的合理性。

总之,思辨是当下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需求——基于对学生政治素养建设的目标,高中政治教师应重视思辨课堂的构建,为学生政治实践力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凰.“思辨性”给高中政治课堂添光彩[J].教育,2016(45):52.

[2]单海云.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3(16):111.

作者简介:

赵小娜,浙江省台州市,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高中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