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小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存共荣

2019-03-27查文秀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摘要:学生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写作中抒发情感。为了实现“读写并举”的目标,教师应当实现浏览文章与仔细阅读的结合;注重文章背景、作者思想的讲解;从经典文章中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方法策略

阅读是汲取知识的过程,而写作是吐露作者心理的过程。作者在吐露心事时能否达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效果,取决于写作者对文化内化的程度。故而,语文教学改革以“读写并举”为目标。

一、将浏览文章与仔细阅读相结合

小学阅读紧紧围绕语文课本展开,故而无论是对文章的初步感知、仔细解读、还是知识拓展,皆离不开文本。

(一)粗略阅读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熟悉了生词,并且从文章字句中知晓了作者喜怒。朗读是学生粗略学习文章的主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文字到声音的转化,而且是文字到意识的转化。

例如:在朗读《神鸟》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生词,诸如“伶俐”“婉转”等词;要求学生标明段落;并且寻找出中心句:有些学生认为文章往往开门见山,故而以“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为中心句,有的学生认为文章往往在结尾点题,便以“可汗说完、就回家了”为中心句。学生在浏览文章的过程中,虽有所偏差,然而却依旧是学生自我体味“神鸟”之神奇的过程。

(二)仔细阅读

仔细阅读不能仅仅停留于文章表面。文章段落并不是随意拼凑的,其言语皆渗透了作者的情感——或声嘶力竭的呐喊、或虔诚的感恩、或振聋发聩的谴责。而默读是仔细阅读的主要方式。

例如:在学习《神鸟》时,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深入阅读。文章本就是一则寓言,而神鸟与可汗的对话则又构成了三个子故事。寓言开头讲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人人都想得到神鸟,神鸟也并不躲避人们的追捕,然而却从未有人得到过神鸟。可汗也不能例外——神鸟虽然被他捉住了三次,却都逃走了。学生可以从这一架构中体味神鸟之神奇,知晓人未能捕获神鸟的原因。

然而,可汗为何会发出哀叹,而文章开头对神鸟的称赞——“聪明伶俐”又体现在哪里呢?答案就在三个子故事当中。三个子故事皆以现象與结局之间颠覆性的差异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而这三个故事皆由人类与动物构成——动物因不能言语,而致使人类残害动物行径的产生。神鸟讲述故事仅仅是为了让可汗发出哀叹得以逃离么?神鸟的故事恰恰暗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隔膜,甚至发出对人类操纵动物生死的谴责!动物无辜被杀死,皆因其不会言语,故而神鸟之“神”似乎成为避免这一悲剧的唯一途径,故而产生了捕捉不到神鸟的现象。作者何以撰写神鸟的传说?其中包蕴了作者希望人类不要妄下定论——因一时的喜怒而杀戮动物的情感,然而这仅仅只是对动物而言么——只见其现象,不知其本质的事件恐怕还有许多吧!这利于改变学生的认知偏差。

二、注重文章背景以及作者思想的讲解

作者建构的文章,必定有其独特的时空,学生所读的一字一句皆是作者意识浸润的产物。然而,学生的见识还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中,在读到这些言语时不免露出茫然的神色。这为解读文章的指明了方向。

例如:学生在读《题临安邸》时,对将杭州比作汴州之喻不大理解。首先,这不同于将杭州比作天堂之喻——彰显杭州之胜;其次,汴州为何地,学生恐怕也不甚明白。汴州即为汴梁,是北宋的都城,曾经极其繁华,然而金兵入侵,以致南宋只能偏安一隅、苟且过活。故而作者重提汴梁,不仅有昔日繁华皆为乌有之意,更以此暗示为金兵侵扰之耻,作者声嘶力竭的吼声,却唤不醒沉醉在沉沉歌舞中的世人!唯有讲解南宋的朝政、士子的风貌方能使学生感受到此句之悲愤。

三、从经典文章中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

(一)活用词语

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词语呢?其方法有二:其一,字词运用——学生以一个、或几个词语展开抒写;其二,图片想象——学生就图画展开抒写。例如:教师以王昌龄《出塞》为原型绘制了一幅图片:一轮圆月、清寒的月光、起伏的山峦、望不到尽头的长城。一位学生却想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圆月似乎带来月宫的孤寂,颇不情愿地将月光懒懒地洒下,我走过漫长的道路,伸手去触新砌的砖墙,却触到了一层薄霜。我几乎以为是鲜血了,抬手看时却什么也没有了……学生以孟姜女的口吻,道出了在千年前清寒的月光中,她绝望的思念。可见学生想象之丰富。

(二)借鉴经典

经典之作对学生写作有着借鉴意义。例如:《示儿》短短四句,每句七字却蕴藏了无限的韵味,对学生写作无疑是一种启发。《示儿》首句便是一个落笔,言自己是知晓“死亡”的意义的;第二句却执着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愿——九州同;最后殷勤叮嘱儿子,千万要将消息告诉自己。陆游明知其虚妄,却姑且将希望寄托于虚妄——死后尚能知晓世事为虚妄、南宋收复中原为虚妄,然而他却将心系于虚妄,这似是无可奈何之举,却正是念念不忘之意。一腔爱国热血,几经辗转,愈加绵长,脱口而出,几乎让人潸然而下!寥寥几语,却令那个时代之人无不为之落泪!学生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这一手法,将单调的情感变得极其浓厚。

结语:

总之,读、写并不是全然独立的,教师应当抓住其中肯絮,实现读写的结合。读写并举有利于实现学习、运用的一体化,是学生获得综合发展的蹊径。

参考文献:

[1]龙文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

[2]王万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0(1).

[3]张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36).

作者简介:查文秀,1976年生,女,彝族,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